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梁立国与萧梁皇族政治斗争有重大联系。如果说在梁武帝废嫡立庶事件中,萧詧对梁中央产生离心倾向是后梁建立的远因,那么,萧绎、萧詧叔侄内阋中,萧詧败北投附西魏则是后梁建立的近因。在梁末萧梁皇族争权夺位的内乱中,萧梁国力日下则是后梁建立的根本原因。另外,萧詧政治上的不成熟也与后梁附庸性质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后梁实是萧梁皇族政治斗争悲剧的恶果。  相似文献   

2.
萧子良趁武帝病重将亡,太孙萧昭业又新立之机,欲矫诏为帝。为了确保政权的平稳过渡,齐武帝在其遗诏里就后事作了周密的安排。因此,萧鸾不利于操纵朝纲并最终夺取皇权,便精心杜撰出来了一道伪诏。在萧子良矫诏为帝的过程中,萧衍见风使舵,兼以雪父仇的心理而临阵倒戈。萧子良及其文士与萧鸾之政治斗争表现为文才与干才之争,其失败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萧绎立国江陵具有再造梁祚的历史内涵。在称帝过程中,为取得优势,萧绎或消灭或逼逃了对他构成威胁的其他宗王,并向北齐寻求册封。此后,萧绎将其统治合法性建立在“大拯横流,克复宗社”上,即以敉平侯景之乱为其入继大统之由。萧绎江陵政权合法性的构建得益于歼殄侯景、重整文化秩序与北齐的封授一系列举措。萧绎藉迁都之议定都江陵的举动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政权合法性,尽管此举确有其正当性。需要注意的是,历经侯景之乱梁王朝对外整体已处于防守态势。平定萧纪后,来自西魏的军事压力陡然上升,虽然萧绎采取了“联齐制魏”的策略,但它实则依托于风险极大的政治投机,这一行为最终被西魏识破,进而导致政权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4.
南朝文学的繁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在宋、齐、梁、陈四代中,尤以梁代统治集团与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萧梁皇族的皇子王孙们,不但以自己的创作才华,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家群,而且以其政治地位、理论主张及创作实践,号召当代文坛,聚集了大批文人学士,领导了梁代文学的主要潮流。可以这么说,有梁一代的文学家,鲜有与皇室毫无瓜葛者。举凡当时重大的文学活动,无一不是在皇族人物的倡导下展开的。因此,本文拟对萧梁皇族的文学活动及其与梁代文学的关系,进行一些粗略的探索。不当之  相似文献   

5.
萧绎(508—555),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第七子,尊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与其父萧衍、兄萧统、萧纲合称为“四萧”。清人赵翼对他们的才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廿二史札记》卷十二“齐梁之君多才学”条说:“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代,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元帝好学,博及群书,才辩敏捷,冠绝一时。  相似文献   

6.
萧子良开西邸、集学士,是齐梁文学史上的一件盛事。文章即以西邸为观照对象,主要涉及萧子良开西邸的时间与地点。其中,萧子良开西邸的时间有永明二年、永明四年和永明五年等不同说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论点详加考证与辨析,最终认为萧子良至迟于永明二年开西邸。此外,萧子良西邸在鸡笼山,文章对此亦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梁代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而萧衍及其子萧统、萧纲、萧绎与这个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总的来说,萧纲和萧绎乃宫体诗的旗手,提出过宫体诗的重要理论;而萧衍和萧统对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则有铺垫之功。  相似文献   

8.
叶君明 《文教资料》2010,(31):85-87
1848年,由于紫荆山当地士绅对拜上帝会的破坏和拜上帝会村部出现了鬼神附身和代鬼神传言的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拜上帝会内部出现了纠纷与分裂之象。当时,杨秀清、萧朝贵也假托天父、天兄下凡。事后,洪秀全只承认了他们的下凡而否定了其他人的鬼神附身,究竞是什么原因促使洪秀全承认杨秀清、萧朝贵假托天父、天兄下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无经国济世之志者不可以考古论今,由此可知史学的最重要部分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体制的研究,文章认为周郢的新著《明代名臣萧大亨》有从体制入手进行人物探讨的高度。书中见解独到,分析深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物评传。  相似文献   

10.
萧绎文论主张典丽、兼重文质,与萧纲文论不同而略近于萧统。在这种文质观的主导下,他重儒而崇尚思想性、学术性,并企图立一家之言,作孔圣第二;在诗文创作中,他发表了对主流文风的轻诋之见,然亦预于主流文风。萧绎文论往往被文学史家、文论史家认为是放荡纷披论,萧绎文论的历史影响也多在放荡纷披这一点上,可这是有悖历史事实的;在梁代的今、古文体之争中,萧绎以其时文坛领袖之尊和帝王之资的双重身份调和着梁代今、古文体之争,并提出了文重典丽的口号。萧绎文论是南北文风融合的先兆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论萧绎的文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统、萧纲、萧绎,都在中国诗学史上留下了非凡的业绩。以齐梁“三萧”比汉魏的“三曹”,不仅毫不逊色,某些方面还有超越之处。从“三曹”到“三萧”一根中轴线,反映了诗学观念的演进和审美意识的变化。但是,对“三萧”,我们还有一些研究上的空白,特别对于“萧绎”和他的《金楼子》。目前研究界:基本肯定萧统,正面批评萧纲,几乎忽略萧绎。致使萧绎的杂著《金楼子》至今甚至没有人整理研究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本文是系统研究萧绎和《金楼子》论文的一篇,旨在考察萧绎文学观念的几个基本问题。为了能清晰地把握这些问题的实质,作者始终把对萧绎文学观的考察,放在与萧统、萧纲、刘勰和钟嵘这些时代和理论的坐标上比较进行。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无经国济世之志者不可以考古论今。由此可知史学的最重要部分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体制的研究。文章认为周郢的新著《明代名臣萧大亨》有从体制入手进行人物探讨的高度。书中见解独到,分析深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物评传。  相似文献   

13.
梁末政治斗争及其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元552年萧绎即位江陵到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建立陈政权是南朝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变化和转折期。对这个转折期的政治斗争至今还缺乏细致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仅就此期发生的重大政治斗争及其分野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萧绎其人 ,还是《金楼子》其书 ,其研究史都是寥落的 ,相对而言 ,关于萧绎的历史评价、萧绎焚毁文化典籍、萧绎文论及《金楼子》的创作时间诸问题 ,研究较多 ,而对《金楼子》中的志怪小说、萧绎人格、定都江陵及与此相关的侯景之乱都很少有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5.
本利用90年代俄罗斯发表的最新材料揭示出,萧洛霍夫因为在《静静的顿河》中描写了历史的真实,真名实地揭露了某些苏维埃干部执行错误路线,对哥萨克农民犯下严重罪行,因而种下了祸根,这些人后来在苏维埃政权中都身居要职,于是他们便利用手中的权力对萧洛霍夫进行迫害和诋毁:诬陷抄袭,政治陷害,甚至杀人灭口。这就是《静静的顿河》作权问题长盛不衰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四萧”文献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7.
萧绎的思想与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萧绎思想、人格、身后评价等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萧绎的思想结构是儒、道、佛杂糅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干;人格兼政客、学者、艺术家于一身;萧绎败亡的直接原因并非定都江陵;萧绎是一个过渡历史时期的过渡人物,他留给历史的罪责主要的当然应由他来承担,但历史也应担负一份。  相似文献   

18.
张融是南齐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甚丰,质量亦高,却无任何作品入选<文选>,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萧衍在萧子良集团中实际地位很低,一系列的恩怨使他对后者产生了仇恨.其忌刻的个性,又使这种仇恨兼及了与萧子良关系亲密的张融,这导致<文选>编纂者不敢擅自选入张融之作.其次,张融个人的文学审美趣味与<文选>的选文标准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背离,导致<文选>编者主动摈弃张融之作.  相似文献   

19.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20.
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揭示了《儒林外史》中大部分主要人物角色的本事,但季苇萧的人物本事未涉及。清代徐允临提出李葂应为季苇萧人物本事,后学者有不同的意见。通过吴敬梓把李葂写入《儒林外史》的可能性,李葂和季苇萧之间的姓名、籍贯、寓居、游历、婚姻、喜好、名望和才情的契合关系,论证李葂确为季苇萧原型。研究补充了史料记载的缺失,为皖江人物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也丰富了季苇萧人物形象和《儒林外史》人物塑造手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