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萍总是央求说:“爸爸,讲个故事吧!”“讲个什么故事呢?”“讲公园里的小猴子。”小猴子灵巧活泼,孩子们特别喜爱它。小猴子的故事,我随编随讲,她也百听不厌。有一天,我忽然萌发了让孩子自己编故事的念头,我觉得,这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小猴子下山》是六年制第二册中的课文 ,故事描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 ,先掰了一个玉米 ,看见桃子就扔掉手里的玉米去摘桃子 ,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最后 ,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 ,小猴子一无所获。  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 ,蕴含着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 ,一定要做好一件 ,再做另一件 ,有始有终 ,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才能有所收获。  然而 ,在教学时 ,我发现这群一年级的六、七岁的孩子 ,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应该把得到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拿回家”或“把所有已经得到的好东西都装在大袋子…  相似文献   

3.
两用伞     
小猴子打着一把小伞在森林里散步。突然一个东西掉到个上,小猴子抬头一看:哟!原来是松鼠在树上采松果。 “松鼠,你采那么多松果,给我吃点好吗?”松鼠说:“你肚子那么大,你吃完了,我的孩子就没有吃的了。”小猴子说:“我只尝一尝,不会吃很多的。”松鼠说:“好吧!你就尝吧!”松鼠摘了几个  相似文献   

4.
一、在新课的导入中激趣 1.故事激趣。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末尾有零的有余数除法”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学生们一听要讲故事.个个兴趣盎然.全神贯注。“一天.八戒带着20个小猴子到花果山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说‘90个桃子.20个人来分.每‘人分4个,剩余的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不相信,就列出了一道算式:90+20=9+2=4……1,  相似文献   

5.
《小猴子下山》是“九义”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看多幅图学文。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建议可以通过“看、读、说、演”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辽——了解回意“看”就是观察图画。可先让学生整体看图。教师可按顺序出示小猴子“掰玉米”、“摘桃子”、“搞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五幅图。待学生认真观察后问:①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②这五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让学生再进一步看图,边观察,边思考:①小猴子下了山都到过哪些地方?②小猴子都做了些什么事?③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相似文献   

6.
一、把问题情境故事化 ,以趣激思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诱发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的催化剂 ,是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兴趣不仅能促使学生去寻求知识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开阔眼界 ,更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探索。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编了一个故事 ,让学生用硬纸片剪三个大小一样的圆形 ,边听故事 ,边动手操作 ,同时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一天猴妈妈得到三块同样的大小的饼 ,就把三块饼分别平均分成 4块、8块、12块 ,让三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 3块 ,6块 ,9块。话音刚落 ,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  相似文献   

7.
切西瓜     
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午睡后,我问妈妈:“我们可以吃那个西瓜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得把一道题目解答出来。”我点点头。妈妈笑着说:“这里有一个西瓜,你切4刀,把它切成9块。吃完西瓜,要剩下10块西瓜皮。”我一听,心想该怎么办呢?不能用手掰,只能切4刀,很难呀!妈妈看着我为难的样子,笑着说:“你想不出办法来就吃不了西瓜啦!”我噘着嘴说:“这不是故意不让我吃吗?”妈妈说:“傻孩子,你再仔细想想。”我只好对着大西瓜比划了半天。妈妈看我为难的样子,笑着说:“不容易吧,你来看看我怎么切的吧!”她不慌不忙地在西瓜皮上画了个“井”字,然…  相似文献   

8.
幽灵来了     
住在森林里的小猴子爱听故事,总是让别人给它讲故事听,小猴子最喜欢听幽灵的故事了,又新鲜又刺激。可是,小猴子胆子非常小,听了幽灵的故事,吓得晚上不敢睡觉,总觉得有鬼怪在身边活动,晚上出门看什么都像是幽灵,连门也不敢出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睡觉时把头用棉被蒙上,唯恐幽灵找上门来。猴妈妈看到小猴子这个样子,心里想:"这孩子也太胆小了,它长大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我听老师主讲《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达10余次。他们的教学道具不断花样翻新,解读课文却老调重弹,惊人的一致,都有一个类似的环节:“小猴子下山看见了玉米,摘了玉米;看见了桃子,丢了玉米,摘桃子;看见了西瓜,就又丢掉了桃子,抱住了西瓜;最后又看见了兔子,就丢下西瓜,去追兔子。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囫囵吞枣     
1.树上的枣儿熟了,花喜鹊边吃边说:“嘿!这枣子可真甜啊!” 2.小松鼠尝了一个,高兴地大声喊“真的,这枣多甜呀!” 3.小猴子一口一个,一口一个,一连吞了十几个。 4.小猴感到很奇怪,说:“咦?我吃了怎么一点甜味也没有呢?” 5.喜鹊对小猴子说:“我们是细细地嚼,慢慢地咽,才觉得很甜的。” 6.小松鼠说:“你呢,把枣子图圈吞下去,当然吃不出什么味道来啦!”小猴听了,眨了眨眼睛说:“口奥!我明白了。” 小朋友,听完小猴囤圈吞枣的故事,看看图画,你知道哪幅该排第一?哪幅该排第二?……请将序号填在左下角的方框里。囫囵吞枣@沈中一…  相似文献   

11.
《小猴子下山》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童话故事。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个玉米往前走。后来看见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到了西瓜地里,看见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下桃子去摘西瓜。抱着西瓜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它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结果,小兔跑进了树林,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这个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做事情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抓一件丢一件,这样会一无所获的。但在目前的语文学法指导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猴子下山”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和揭示  相似文献   

12.
《小猴子下山》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童话故事。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个玉米往前走。后来看见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到了西瓜地里,看见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下桃子去摘西瓜。抱着西瓜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它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结果,小兔跑进了树林,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这个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做事情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抓一件丢一件,这样会一无所获的。但在目前的语文学法指导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猴子下山”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和揭示  相似文献   

13.
诚信     
提起“诚信”,我总会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 那还是许多年前,有个孩子跟上帝学本领。有一次,上帝对孩子说:“我教你点石成金的本领,好吗?”孩子问:“明明是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子呢?”上帝回答他:。三个月之后,那金子还会变回来的。”那孩子听了立刻说:“明明给了人一块金子,  相似文献   

14.
王道福 《新疆教育》2012,(14):164-165
1创设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1.1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学习拼音。在学习前鼻韵母“an、en、in”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这一只小猴子,名叫安安。小朋友们先一起和跟他打声招呼,(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0n的读音,练读an)在读准了an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把故事编下去:有一天,安安的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应该一个人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小猴子出发了。  相似文献   

15.
小白兔美美住在城里。她很想知道森林是什么样子。有一次,美美迷了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森林。她来到一只睡觉的小猴子身边。“啊!多么柔软的毛啊!”美美边说,边轻轻摸着小猴子身上的毛。小猴子被美美吵醒了。“你也是森林里的吗?”小猴子问。“不,我是来玩的。”美美说。“你到小灰兔丽丽家里去吧,那里好玩。”于是,美美便来到丽丽家门前。丽丽看到这个陌生人,问:“你是谁啊?”“我是小白兔美美,是小猴子叫我来的。”“原来是这样,请进吧!”丽丽说。两只小白兔在一起做饭,一起吃饭,关系越来越好。美美要去找妈妈的时候,两只小兔都很舍不得…  相似文献   

16.
您曾为孩子不想睡觉而编说“灰姑娘”的故事吗您曾为教导孩子要注意陌生人而“演”一段七只小羊小红帽吗?给孩子讲故事,不仅奠定了孩子“听”与“说”的能力,还激发了父母讲故事的潜能呢!  相似文献   

17.
我刚上二年级时,闹出了一个大笑话,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是一天上午,我闲着没事干,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书来读,故事叫作《东施效颦》,读完后,妈妈便叫我吃饭了。吃饭时,我便跟妈妈说:“妈妈我讲个东拖(施)的故事给你听。”刚说完题目,妈妈就不解地问:“什么东拖?”我赶紧说:“不是有个美女叫西拖吗?丑女东拖想学她抱着心口惹人怜爱的样子,反而更丑了。”妈妈听了,大笑起来,说:“好一个读白字的女儿,什么东拖西拖呀!那是东施,不是东拖!“拖”和“施”两个字是很像,右边是一样的,只是偏旁不一样,“拖”是提手旁,“施”是方字旁。妈妈边说边…  相似文献   

18.
近日,听了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小猴子下山》。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启发后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把到手的东西扔掉啊 ?”很多学生都回答不喜欢,而其中一个学生答道:“他的手 (里 )盛不了。”可能这个答案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只是善意地笑了笑,未置可否。   课听完了,但那稚嫩的“手盛不了”的童音仍在我耳边回荡。孩子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在他们看来是正确的理由,我们却不能认同。老师善意的未置可否,熄灭了孩子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现在人人都在谈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离不开创造性思维。那种一个号令,一个步调,一个…  相似文献   

19.
午睡室里,孩子们一边脱衣服,一边说笑不止。我提醒说:“现在是午睡时间,请大家不要说话,免得影响其他小朋友。”几个听话乖巧的孩子闭上了小嘴,但有一部分孩子仍旧我行我素。我点了几个声音特别响的幼儿的名:“源源、东东,请你们不要说话,现在是午睡时间。”午睡室里稍稍安静了一些,可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开始交谈起来。我生气地朝他们吼道:“你们几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终于,午睡室里变得鸦雀无声。看来,我的生气起了作用。这时,只听一个小小的声音说:“老师,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原来是琛琛。“不听,起床后再说。”我余怒未消。他看着我…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10,(7):14-15
在孩子的阅读世界中,亲子阅读无疑是最吸引他们的,一边听好听的故事,一边看着他们最喜欢的爸爸妈妈,这个场景简直太美妙了!“妈妈,小兔子最后会跑去哪里呢?”“爸爸,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应该是这样的!”和孩子一起阅读吧,和他们一起感受这阅读的美妙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