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美国有23个州规定了学校可以对学生实施体罚,但法律还对体罚规定了许多明确的细则:(1)学年开始时,家长和学校签订一份声明,表明是否同意对学生实施体罚;(2)必须在其他教育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体罚;(3)不许当着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各地学校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然而我曾发现有些老师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体罚。他(她)们认为对自己的子女有“权”体罚,打一下,没啥关系,也没有人会“干涉”。其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一位青年教师一气之下体罚了一位后进生。A校长发现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唉,你真是好心办了错事啊!这道理你自己都懂。当然,我当校长的也有责任,平时对你要求不严”这位青年教师听后认真地接受了批评,主动认错,并保证引以为戒,事后还进行了家访,向学生和家长表达了歉意。B校长发现后态度强硬地说:“你是不是体罚了学生?你知不知道体罚学生是犯法的,你这样做真是严重玷污了教师形象!自己好好想想,真给我添麻烦……”青年教师听后顿觉满肚子委屈,却慑于校长“权威”不敢申诉,结果不但不接受批评,甚至对后进生更加厌弃。分析:同是…  相似文献   

4.
廖信山 《中国教师》2009,(Z1):534-534
<正>"严禁体罚学生!"这是当今教师当中常用的一句话。特别是当某一位家长因老师处罚学生而在学校闹事之后,学校领导就会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在大会小会上强调这么一句话:"严禁体罚学生!"我们的家长们也有了一种共识:老师不能体罚我的孩子。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感到欣慰。"严禁体罚学生!"成为教  相似文献   

5.
近闻,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专家,为浙江科技学院19位留德学生的选拔问题,来华进行裁决性考试,规则与评分标准完全按德国的要求进行。考试结果令人大为吃惊:有的平时成绩样样优秀的学生,此次竟未能上榜;而不少平时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却得了高分,有位根本没上过“立体构成”课的学生,这次考试竟名列该科榜首。(2001年12月1日《中国教育报》) 一位在美国哈佛大学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在一次阶段考试中,试卷得了C等,对此,他心中颇有些不平,因为他分明看到与自己同室的那位美国学生居然得了A+,尤其不能理解的  相似文献   

6.
案例:刘老师是一位有着近30年教龄的老教师,在我和他接触的这几年中,从未见他体罚或变相体罚过学生。他多年任教五年级数学,教学成绩一直很好。他的班里有一个叫小新的学生,小新智力不错,就是学习不够努力,成绩自然也不理想。一次刘老师请小新到黑板上做数学题,看到小新做错了,他就在一旁提示小新:“小新,你再看看,做错了!”  相似文献   

7.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  相似文献   

8.
听说上级部门要来学校检查,师德师风也是检查内容之一,老师们这几天可忙得不可开交。班主任老师特地上了一节“思想准备课”。“同学们,有上级领导要来学校检查,如果找到哪位同学谈话,就不许随便乱讲,知道了吗?”学生齐声回答:“知道了。”师接着便问:“老师有体罚过你们吗?”学生大声说:“有!”老师一脸愁容:“即使老师体罚过你们,也是为了你们把学习搞好,不许那样说。”师又追问:“老师体罚过你们吗?"“没有!”“有——”其中一位学生拖长了声音压过其他同学。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盯着他。“对……我刚才没听清楚,我错了。”那位学生忙支支吾…  相似文献   

9.
自然后果法     
卢梭(1712—1778)依据自然教育理论,反对体罚学生,提出了“自然后果法”。他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  相似文献   

10.
体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法律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另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教师要求过高。教师在良知、法制和常理的交织中踌躇不决,到底该不该管学生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一位教师。对网民关于2015年9月16日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的评论进行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网民保持态度模糊。教师体罚学生虽然可以起到抑制学生不良行为的作用,但弊大于利,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善于教学自判与自控,逐步向零体罚教学迈进,最终实现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学生未能完成作业,就把他赶出教室,这是一种变相体罚。这样做,对教学无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害。我曾和一些同志去访问过工读学校,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当她给工读生们讲到“尊师爱生”时,有的学生竟自言自语地说:“我最恨,最恨,最恨……”问他“恨什么?”  相似文献   

12.
孙志杰 《河北教育》2008,(10):27-27
案例一: 某校长接到举报A老师变相体罚学生的电话,本想对这位教师严肃批评,并责成其向学生家长道歉,甚至要在教师会上通报,以此为契机进行一次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的专题教育。但转念一想后,这位校长把A老师请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请他先阅读网上的一个帖子《谁该为教师的冲动负责》,大致内容是:“一位教师因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把学生猛地一推,  相似文献   

13.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好多学生又开始紧张起来。一位学生来电话说,因为家长对考试有名次要求,所以一到这种大型考试时,他就觉得思想压力大,考场上经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影响成绩。他问,如何以平常心走进考场,对待考试呢?一位教育心理学教师说,要想在考试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同学们应具备"四心":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可不可以打学生?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界提出这样的问题,无异于问汽车能不能开下水、轮船可不可驶上岸一般。然而近日报上却刊出了这样的一则消息:老牌“民主国家”英国进行的一项有关“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适量体罚学生(以不致残为宜)大有必要”者竟然不在少数。这倒为崇尚“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觅到了一位“洋知音”  相似文献   

15.
阿坤俱乐部     
哈哈谜语宫历史考试历史考试中,有位学生成绩很差。为了给他一个及格的机会,教授最后问他:“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这学生半天答不上来。教授气急败坏地喊道:“克里斯朵夫·哥伦布!”这个学生拔腿就往外走,教授惊奇地把他叫住:“喂,你为什么要走啊?”“对不起,您不是叫下一个考生了吗?”(高华新辑)1.千年古木做新门。(打一称谓)2.欲说分手泪汪汪。(打一三字俗语)3.十字路口亮红灯。(打一词语)4.买到必卖,卖掉必买。(打一字)5.清贫之子装大款。(打一生活用品)6.未接来电。(打一三字口语)7.组装电脑。(打一成语)8.伊拉克战争。(打“三…  相似文献   

16.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2):20-21
1999年12月初,我随教育部组织的“特级教师讲学团”赴广西南宁讲学时,一位青年教师问我:“于老师,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体罚过学生?”我说:“我年轻的时候不懂教育,体罚过学生,而且不止一次。”我的回答竟使他惊诧得张大了嘴巴。惊诧的表情中还带有一些感动和慰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来,一部分老师因体罚学生被处分的消息不时传入校园,使老师们意识到了体罚学生的严重性,老师们相互告诫,不能再体罚学生了。并常听老师们这样议论:“不要再体罚学生了,管他能学到多少。”就这样,现在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教育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异的情景:老师对纪律不好的学生因不敢体罚而不再过问,对成绩后进的学生听之任之,导致绝大多数班级的纪律日趋涣散,班风渐坏。 这一情景应引起我们教育界所有同仁的重视,我们必须寻求一条解决的办…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讲究艺术我与《教育艺术》周若干我是一位青年教师。从教之初,常因学生恶作剧而暴跳如雷,甚至要体罚学生。有时回到宿舍后仍然要跺跺脚来发泄。我将此事告诉了执教多年的老校长,他说“体罚和暴跳如雷是老师最无能的表现,教育要讲究艺术。”我觉得是道理。于是搜...  相似文献   

19.
家长最重要的责任是让孩子身心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长咨询:我儿子崔旭(化名)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玩,老师和他讲道理吧,老师说一半他就接着说下一半,老师也没辙了.老师甚至暗示我揍儿子一顿教训教训他,我虽然极不愿意实行体罚,可是忍不住还是打了儿子一次.但也没用,把自己搞得心理无限疲惫,因为我知道体罚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20.
梁伟 《江西教育》2006,(4):32-32
案例一:一位青年教师一气之下体罚了一位后进生。A校长发现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唉,你真是好心办了错事啊!这道理你自己都懂。当然,我当校长的也有责任,平时对你要求不严”这位青年教师听后认真地接受了批评,主动认错,并保证引以为戒,事后还进行了家访,向学生和家长表达了歉意。B校长发现后态度强硬地说:“你是不是体罚了学生?你知不知道体罚学生是犯法的,你这样做真是严重玷污了教师形象!自己好好想想,真给我添麻烦……”青年教师听后顿觉满肚子委屈,却慑于校长“权威”不敢申诉,结果不但不接受批评,甚至对后进生更加厌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