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中古学集团》、《选诗研究》、《诗人体批评——中古学新语》之后,胡大雷先生于近日推出了他中古学研究的最新力作。此书虽题为《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中华书局2003年6月出版),实乃一部“以‘抒情方式’为视角,以之来审视中古时期各重要诗人的独特点,以之来贯穿中古诗歌的发展历程”的中古诗歌发展史。的确,胡先生在书中对中古由汉至唐前这800年间诗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及其代表作家、诗歌流派、诗学批评等诸多方面都有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古诗歌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有分量的著作,胡大雷教授的新著《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把中古诗歌的研究推向了新的境界。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连续不断向前推进的不同时段,清理文学史的线索,关键在于线的连接,而非单纯的点的深化。(傅璇琮语)《演进》研究的主要是从建安至唐前约四百年的诗歌,正是“线的连接”与“点的深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中古诗学分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古是与上古、近古相对的概念。它的基本特质就在于对诗之为诗问题的探索。中古诗学围绕着诗歌应该写什么,应用什么语言风格写,诗歌有什么用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1.汉末(顺、献之间)-西晋末-(永嘉年间),“诗缘情而绮靡”是这一阶段诗歌发展的基本走向;2.西晋末-东晋末,是玄言诗主导诗坛的阶段。诗体道而平淡是这一时期诗坛的基本倾向。3.刘宋-唐初贞观前后,这是中古诗学的总结时期。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诗歌由玄言诗的“体道”转向“体物”,并向着缘情回归,从而为最终复归于“言志”作着准备;在诗歌的风格上则由平淡经由Nong艳而趋向清丽。中古诗学发展的内在动因至少有这样两条:质代变,追求陌生化的审美心理;中古诗的探索特性。  相似文献   

4.
自2007、2008年《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及"90后·90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品特辑"问世以来,90后诗人在新诗界频频登场,诗歌界反响强烈而广泛。继《诗选刊》之后,《诗歌月刊》、《诗林》等多家纯诗歌和纯文学刊物,也相继推出了90后诗人专栏和评介。由此可见,90后诗人这个新生代已经全面步入了中国的新诗舞台。他们的加入,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诗坛的活力。与此同时,由于处在成长当中,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令人欣喜的90后诗歌与诗人"繁而不荣"是当今诗坛存在的一大问题,90后诗歌的加入,犹如雨后入室的清新空气,给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并不那么强劲。90后诗人们不但写诗,也积极从诗歌阅读  相似文献   

5.
宗藩诗人是明代河南诗坛的特殊创作群体,从大量明清文献中可以稽考出二十位明代河南宗藩诗人。在对他们生平著述进行考证的同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诗歌风貌迥异于普通诗人,而这种诗歌风貌形成于特殊的诗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金元诗人群体研究是本时期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刘达科《河汾诸老诗人群体研究》一书撷取一个影响较大且地域色彩极浓的诗人群进行了全面研究,通过这一个案揭示了金末元初诗坛某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于填补这方面空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华古代文化发展呈各民族异质文化双向交流、优势互补的格局。当中原的正统文化由于缺乏活力而趋于模式化、凝固化的时候,往往有赖于边缘地区具有朴野本性和原始活力的民族文化的补充与激活,而在新的历史台阶上实现新的整合、演进与创新,从而确保中华文化始终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中国古代文学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向也是多元一体、异轨同奔。金、元都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其文学不但具有独异的风采,而且对整个中华古代文学的流程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该书从金、元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上考察河汾诸老诗人群体的活动与创作,较准确地把握住了其内涵和特质。  相似文献   

7.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江西卷),是由江西自主命制的。总体不错,我尤其欣赏第16小题。这道古代诗歌鉴赏题,考了江西籍(崇仁)诗人吴涛的一首《绝句》:  相似文献   

8.
臧克家30年代以“泥土”诗风驰名诗坛,被誉为“泥土诗人”。爱农民爱乡村是他的诗品,也是他的人品。他与祖国同命运,抗战时期赴前线,以诗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喊,诗风一改苦吟为激越,精雕细刻琢句炼字不见了。然而抗日时期写成的三千余行的《感情的野马》则不同;这几十年来似乎有意不被诗人提起,也似乎被史家评家有意忽略的长篇,却反映了诗人的一段生活,记录了诗人一个时期的感情(特别是婚变),贯穿并发展了诗人前后诗风的基本特征;现实主义的,又权力追逐美;倾诉的情感,又字斟句酌;是自身吟咏,又未记时代之声。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诗话?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著作。它是在诗歌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歌源远流长,特别发达。约三千年前的殷商卜辞和周易卦爻辞,已经有了一些用文字记载的极其简朴的原始诗歌。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更出现了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已经相当成熟。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  相似文献   

10.
周紫芝的诗在南渡诗坛别立小宗。他的《竹坡诗话》探讨了前哲诗人的创作经验和创作规律,既喜谈格律与句法,又推崇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他清醒地看到江西诗派后学偏重于形式技巧的弊病,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北宋中后期诗坛上偏于从形式上学陶渊明平淡之风的片面性。对于诗坛之俗弊可谓摆落世故,取教前修而覃思独往,提出自然与雕饰高度统一的诗学主张。所以他反对机械的模拟之风和浅俗的平淡之论,倡导境真语新、文质并重的作诗宗旨;并且提出力求锤炼之极而造平淡的诗风,以“熔化”之功作为达到这一审美宗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