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教学对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小说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听”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读”去感知、去联想、去认识、吸取文章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小说教学对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小说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听”,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读”去感知、去联想、去认识,吸取文章的营养,既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又能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而小说重要的是要写好人物。本单元教学突破口应选择在“怎样写人”上,准确说就是:“塑造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按说,学生进入初中后,已接触过一些小说。但由于编者的侧重点要么是让学生从再现生活画面的写人记事中去了解生活,要么是对记叙要素的掌握;要么是为了把握记叙的详略繁简。所以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小说的特点,在一般记叙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怎样写人”,继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怎样把握小说情节,怎样结合背景把握深刻思想意义,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这一单元的教学有其承前启后的重要性。这是选择“怎样写人”为突破口的理由一。  相似文献   

4.
小说教学对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小说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听,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读去感知、去联想、去认识,吸取文章的营养,既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又能培养能力。在小说教学中还可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写与说  相似文献   

5.
小说教学对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小说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听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读去感知、去联想、去认识、吸取文章的营养,既获得知识、开发智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思路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常常表现为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话题”,学生围绕中心话题去查阅资料,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去读、去想、去画、去写,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话题”的设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学中的“话题”,能唤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因此,“话题”的设计一定要准确、简炼,要提纲挈领。根据“话题”所涉及的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话题”可设计成如下类型:1.概括内容型此类型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轻“能”、重“外”轻“内”、重“写”轻“说”、重“文”轻“境”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网络技术改进作文教学。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为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了条件,扩大了学习时空,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有利于促成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网络作文的教学设计网络作文教学依靠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借鉴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按照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的顺序,…  相似文献   

8.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曾说过:“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学生,应先了解、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那么,如何全面研究学生、了解和认识学生呢?让学生写周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从教十六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周记,从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1.导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给蒲松龄的高度评价。我们这篇小说写的是?“促织”(学生答)”。讽没讽刺贪官污吏?“讽刺了(学生答)”。通过一只小虫子也能讽刺贪官污吏。可见蒲松龄确实是位高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先生的小说,去领略这位高人为我们创造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学习小说,我们不妨从人物形象入手,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塑造人物的,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品味那故事中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写人记事要围绕中心选材,通过典型事例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达得鲜明、突出。通过综合实践,我们要到生活的“最前沿”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作文“怕写”“假写”的根源不完全在于学生词汇贫乏,而主要在于缺少素材“无米可炊”。改变目前学生作文状况的办法是:多说,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规定内容每天一说;多读,从文学宝库中去汲取营养;多写,确定话题让学生去写,说与写结合;多评,师生共同评价作文,交流写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传统作文教学,常常是老师出一个题目,不作任何指导,就让学生自己去写,结果是不少学生望题生畏,不知所措;要不就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模仿的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葫芦文”;还有的就是教师干脆为学生拟好作文提纲。如上做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写作的空间,使学生陷人完全被动的局面。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詹原 《教书育人》2000,(13):14-15
在政治课教学中大家普遍感觉“难”,“难”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老师讲授轻学生动手。笔者从近年的政治课教学中感到,通过指导学生写小论文,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写论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许多老师都写不出论文,更何况学生。但是我们从国外的教学信息中看到,许多国家在小学就开始让学生写论文。尽管论文中的许多观点很幼稚,但学生通过写论文,学会了如何运用工具书,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我决定在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写小论文。经过一…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要重写“实”,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还要不拘形式地写想像,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自由地翱翔;  相似文献   

16.
学生怕作,一是怕“没材料”可写,总觉得要写的内容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见识过,没有经历过,或经历过的事情不“典型”不“突出”,不值得写;二是怕不知怎么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些详写,怎样详写,心里没谱;三是怕任务重,没兴趣写。一次作从审题、确定中心、选材到打草稿、修改、誊写,相当费神费力,学生不想耐心去写。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建兴趣,既给学生创建“写”的兴趣,又给教师自己创建“教”的兴趣,让兴趣激发教师去“教”,让兴趣引导学生去“写”呢?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激活?说白了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感染力———称“艺术感染力”、“文学感染力”都未尝不可。教者的“说”、“写”、“读”、“演”、“激”的功能,艺术地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乐意地、自然而然地去品、去谈、去思、去玩味其中之韵。有一个成语可以很好地概括如何“激活”,那就是“厚积薄发”。教者固然要有扎实的根基才能现身说法,但反过来,是不是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根基就形不成观点,就不具备任何说法的条件呢?非也,教者应当“厚积”,学生是“薄积”,让教者的“薄发”去引导学生的“厚积”。我主张拿出一堂课的四分…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20.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