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朝柳宗元和宋代范仲淹撰著《捕蛇者说》和《岳阳楼记》 ,一位目光集中 ,一位眼界宽阔 ;一位情意凝重 ,一位思神纵横 ;一位援笔说蛇 ,一位铺纸绘景 ;一位意在进谏皇上减轻赋税 ,一位倾心规劝挚友克己奉公。二者内容有如此诸多不同。但是在社会影响上同为脍炙人口。最近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发现了它们结构形式的异曲同工 :两篇散文都是五个自然段 ,都分三层 ;第一段为第一层 ,第二段至第四段为第二层 ,第五段为第三层 ;各层内部对比写法 ,层次之间节节蓄势 ;最后抒议主旨 ,喷薄而出。先看《捕蛇者说》。第一层 ,叙述捕蛇之因。永州百姓为何…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事业之进步可分为三时期:一为藏书时期,即收罗与庋藏;二为看书时期;三为用书时期,即书为人所用,而非人为书所役,此时期实为图书馆之新纪元。治外交者,不可不用外交书籍;从事政治者,不可不用政治书籍;作工者,不可不用做工之书籍;做农者,不可不用做农之书籍。世上有两种人生活极无意义:一为读书而不做事,一为做事而不读书。此两种人之生活各有所偏,均属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音义并举     
字有音义,音有四声:阴阳上去。四声又有长短高低轻重的不同及音色的区别。“平声者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声中有情,音义并举。音义同源,诗乐舞同源。诗乐舞在起源时就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后来三种艺术分立,音乐专取声音作为表情达音的媒介,诗专取语言为媒介。但它们的关系仍很密切,诗常可歌,歌常伴舞。诗乐舞在它们各自发展的道路上总是互相影响,相互借鉴。诗与乐的关系尤其密切。音乐…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有一层看上去坚硬而实际脆弱的外壳。一些人看到它们就失去了战胜它们的勇气,不敢与它们对抗,因此一无所成。但也有一些人从不轻易说不可能,他们勇敢地与其对抗并战胜它们,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任期间,想解放黑奴,但他的想法总是被别人否定,大家都认为,南方的奴隶主实力雄厚,解放黑奴是不可能实现的。林肯不轻言放弃,顶着重重压力,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解放了黑奴。一位记者在采访林肯时,问:“总统先生,您为什么能解放黑奴呢?前两任总统有这样的想法吗?”林肯说:“我之所以能够…  相似文献   

5.
说鼎     
鼎是在我国古代社会上层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器物。它盛行于商周,衰绝于秦汉。鼎的形制虽因时代而异,但大体上说来以圆形、三足、两耳者居多,故有“鼎足”、“鼎峙”、“鼎立”之喻;鼎的质地也因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有所不同,最早多以陶土制成,后来则多以青铜铸就。青铜在当时是很宝贵的,因而又有“鼎铛玉石”(《阿房宫赋》)之别。另外,鼎的大小、轻重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学习动力是指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奋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义”、“名”、“利”三个方面。不图索取,而求奉献,终生夙愿干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谓之义。不图荣华富贵,但求流芳百世,谓之名。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足,谓之利。在现实学习过程中,主要为义者有之,主要为名者有之,主要为利者亦有之,义、名、利兼有者为多数。因为义、名、利三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自古以来,名利不分家,名中有利,而义则与名利相依存,  相似文献   

7.
历史为人类过去的活动,属于生活的范围;史学为研究这种活动的结果,属于知识的范围。且取其他社会科学以为譬:如经济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而研究经济生活的经济学,则属于知识范围:社会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而研究社会生活的社会学,则属于知识范围;政治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而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则属于知识范围。生活为独立自存者,知识则依循生活而起。历史既属生活范围,故系独立自存;史学既属知识范围,则依循历史而起。有历史而无史学,事属寻常;正如有植物而无植物学。有动物而无动物学,有矿物而无矿物学等等,同属寻常之事。但谓有史学而无历史,或史学不是依循历史而兴起.则为自相矛盾而不可思议的奇谈。虽然历史与吏学之别.固截然不可混同者:但过去治史者或完全不知有这等区别.或知有这等区别而不十分措意,或十分措意而无适当之词以表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范围。最后一点,尤为普通。  相似文献   

8.
<正>《菜根谭》中有言: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可见,你我虽面对同一世界,但境由心生,不同的心态,世界便会于你心中形成不同的反射。你若怀着一颗厌世憎恶之心,那你的世界终将会因充斥太多晦涩而暗淡无光。所言至此,你我就该怀着友爱之心给生活一个大大的拥抱。  相似文献   

9.
诗、词是同源异流的两种诗歌体裁,两者间关系错综复杂,继承性和创造性同时存在。固然,由于它们的同源,使彼此面貌很相似;但它们毕竟又是异流的,细究起来,颇有差别。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在反映现实、抒写情性等方面已各有各的特征,各有各的审美标准,分别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规律。我们看文学史上,有的作家仅工于诗而不工于词,有的作家却工于词而不工于诗,诗词并工者是极个别的。即使诗词兼工,其格调也不相同。笔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和柳永虽然处在不同时代,但在性情和创作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两位都博学多才,风流倜傥;均以女性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创作上有青睐"俗"的风格,都用到代言体。从二者相似,感悟此类文学传承的规律为:"俗"应该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传承必有创新,创新乃文学之生命。  相似文献   

11.
狮子被人称为“非洲霸主”,老虎则号称“兽中之 王”,两者都是大名鼎鼎的超级猛兽,但它们两个谁更厉 害一些呢?在自然条件下,两者不可能有打架的机会,因 为老虎生活在亚洲,而狮子在非洲称王称霸,彼此见不 着面。尽管如此,科学家还是根据它们的身体条件进行 了推测。  相似文献   

12.
《庄子·逍遥游》中颇具奇伟力量的大鹏,在南飞时,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但仅凭这些“有待”就能断定它们都是不自由的吗?在草丛中觅食的麻雀很快乐,因为它们没有搏击长空的欲望;虽然它们不能像大鹏那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半空中翱翔的雄鹰也很快乐,因为它们找到了展现自我的空间;虽然它们不能像“野马”那样在空中任意游荡。但麻雀毕竟是麻雀,雄鹰只能是雄鹰。每种生物都按照上天赋予的方式生存,它们有理由感到自由和快乐。“子非鸟,安知鸟之不乐乎?”对庄子而…  相似文献   

13.
老校长     
看八十年前的默片《神女》,片中一位老校长,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绝对不亚于由阮玲玉扮演的那位迫于生活而沦落的妓女。老校长戏份不多,且是无对白的默片,但他的眼神及肢体语言,无一不流露出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对底层弱势学生的关怀及扶助之心。当然这是个影像人物,但肯定有生活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事物,往往有惊人的巧合,将它们拾掇在 一起读读,无形当中就给同学们的平淡生活增添了油然 之雅趣。譬如"十九"这个数吧,历史上巧合之者就有多 处。 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左传·僖公二十三 年》载:"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 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 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  相似文献   

15.
二、漫画略赏 这幅漫画表现了两位同窗的不同身份和不同境遇;一位有知识,是知识分子,但经济地位不高;一位缺乏知识,是做生意的商人,但发了财。漫画之妙在于把两种人摆在一起作比,揭示不合理性;“富脑袋”者应该“富口袋”;“富口袋”者应该“富脑袋”,然而,那位“富口袋”者却把“脑袋”和“口袋”对立起来,把“成才”和“发财”对立起来。在他看来,“成才”就不必“发  相似文献   

16.
《红字》和《安娜》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年代不相同 ,但它们发表的时间是美国和俄国各自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两位作者都以一个已婚女子寻求真挚爱情的悲剧来探讨人性。两位作者在人性探索中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观点 ,而对人性探索不同观点有各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宋代一位诗词文赋并工的大家,其中以诗词成就最大。虽然她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它们却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和谐而统一的形象特征,这就是婀娜含刚健。然而,大概前人说词以婉约为正道,而清照又被推为婉约之宗的缘故,古往今来论其词者甚多,涉其诗者却鲜见。由于长期以来只注重孤立地看待李清照的词作,忽略了对她的诗文的研究,故而难免在对其评价问题上失之偏颇,以致使人们形成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18.
《礼记音》补校许建平斯2053背唐写本《礼记者》,是南北朝时的一种音义著作。①残卷之音切,有以本字之音切破读经注原文者;有因经本不同,收异音而不列异文,致音与字不相合者;有兼收一字之异音者;有因传抄而致讹者;有为方言音者;等等。若不精加枝勘,难免成为...  相似文献   

19.
否定和质变是唯物辩证法中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二者往往容易被人们混用或理解为一回事,甚至有人认为否定就是质变,质变就是否定。因此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显得很有必要。否定和质变除它们分别适用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外,还存在以下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杜甫,以饥寒之身咏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他的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但杜诗很难评,优秀的杜诗评论也不多,因为很少有人能达到杜甫的境界、感受杜诗的意境。有位评论家说,人未到四十岁不易喜欢杜诗,杜甫的诗多为颠沛流离之作,没有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很难欣赏杜诗,也无法感受诗人的痛苦与艰难;没有杜甫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