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刨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理念凸显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了实现此目标,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上"以学定教",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方式和策略."学情"不仅包括学生已有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活动经验,还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这需要落实以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主体性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新课标重要理念之一。"良好的数学教育,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体悟数学的内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一个数除以小数》备课之初,我一直在考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如何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更加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对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目标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改变数学课堂的教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背景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大力倡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有违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初衷了.就此,笔者将结合实例谈一谈分层教学法在新课标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力求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真正使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习题资源,这是实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视野,培养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实现知识课堂向人本课堂的转化,体验数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下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摆正自身角色定位.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改革者从教二十多年的我,经历了目标教学法,有效教学法,自主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育起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课程准(实验稿)》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很的要求。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改强调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数学教育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强化.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从知识和技能转变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一般能力,注重数学价值的挖掘;应从追求特定时限来实现学习目标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养成.虽然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改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学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发展,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适合学生自己的学法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十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理念将产生新的课堂教学--把学生从"学奴"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正>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和理论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任怀让 《小学生》2012,(11):89-89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我们就要让数学学习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形成"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良好风气,在数学课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