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上千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时,中国国民才开始认识到西方传来的"科学"的威力.从而不知是否情愿地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更多地是追随和盲从,不知建立科学体系和全民普及宣传,只是空乏一身热情.在赞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同时,坚持中国自远古时期就不乏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革命     
科学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通过技术和工业,科学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因为科学能够给资本带来利润。因而倍受到推崇。以致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在西方形成了一股科学主义思潮。但是,当科学被过分抬高之后,引发了一系列悲剧,战后,目睹残忍的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西方开始着手对科学主义进行清算,科学主义被认为指认是现代专制主义的思想根源,马克思主义以及现代自由主义从左的和右的方面都对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3.
科学翻译是西方科学中国化的重要渠道和转化中介 ,是接受和融合西方科学文化的综合创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本土科学家通过自觉自为的科学翻译活动 ,对中国科学近代化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先介绍和运用西方近代科学方法的思想家并最早树立西方逻辑学所代表的科学实证精神,确立了方法论科学观。他引进西方实验、逻辑、数学方法,从理性主义和实证精神两方面闯入西方科学的殿堂,大大肯定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开启了近代中国科学方法论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岳清云 《金秋科苑》2008,(14):18-19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先介绍和运用西方近代科学方法的思想家并最早树立西方逻辑学所代表的科学实证精神,确立了方法论科学观。他引进西方实验、逻辑、数学方法,从理性主义和实证精神两方面闯入西方科学的殿堂,大大肯定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开启了近代中国科学方法论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葛炜 《中国科技纵横》2010,(23):219-220,209
传统的概念,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这是近代西方的科学观,是唯西方和文化中心主义,唯自然科学,唯自然科学方法,唯技术理性的产物,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重视人文和传统文化,但这不是彻底的人文回归,我们从概念和逻辑上仍然无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这不符合21世纪科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中国的国情,我们对科学和文化要有新的认识。(该篇文章分四次发表)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革命     
科学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通过技术和工业,科学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因为科学能够给资本带来利润,因而倍受到推崇。以致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在西方形成了一股科学主义思潮。但是,当科学被过分抬高之后,引发了一系列悲剧,战后,目睹残忍的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西方开始着手对科学主义进行清算,科学主义被认为指认是现代专制主义的思想根源,马克思主义以及现代自由主义从左的和右的方面都对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科学理性引发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突飞猛进,但中国科学理性没能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本文从缺失的源头、后果和应对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肖尚军 《科教文汇》2007,(10S):170-172
科学文化产生于近代西方并逐渐传入中国,但中国的思维中一直保留着原始思维的印记,科学的理性的思维缺乏,功利性、实用性思想十分强烈。中国未曾经受科学革命,缺少科学文化的洗礼。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科学文化的因子,因而在移植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便存在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西方科学社会学各主要阶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西方科学社会学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以及近20年来西方科学社会学的基本特点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自我认识是当今社会的无上命令之—。没有良知的科学是灵魂的毁灭。西方有一所研究社会舆论的强大机构,它能描绘当代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在社会舆论中的形象,而俄罗斯目前既无类似机构,更无类似传统。不过,俄罗斯科学院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的研究员们现已开始着手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且有一定起色。文章拟对此试作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科学的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西方科学是在不同的哲学基质上和不同的文化土壤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弄清楚这些差异对我们今天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争取早日在科学技术方面赶上西方世界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理性引发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突飞猛进,但中国科学理性没能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本文从缺失的源头、后果和应对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调查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中国人开始介绍西方的社会学和社会调查方法。进入20世纪,中国留日学生开始进行社会调查,并迅速影响到国内,清末中国掀起了一股社会调查的潮流。民国初年,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各类知识分子转向社会现实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社会调查走向繁荣。这反映了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进而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科学研究方法由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扩张。国人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的视角下,美国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以小科学为基础、以大科学项目为核心的大科学建制,是经历长期演进、历史地形成的;科研模式具有"自主推动"、"主体多元、高校主导"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赶超中,科学目标相对明确,应发挥"中国特色",大力发展大科学,发挥其带动、提升全局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赶超途中,尤其在接近科学前沿之时,应着力培育并完善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产生、发展的健康氛围,提升并扩展小科学的基础地位,为中国科学提供"涨落"、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全球转向正在成为西方科学史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缓解西方科学史研究的困境,开启西方科学史家写作与生存的新历史。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史家开始重视地方研究,地方研究的重点放在技术知识而不是自然哲学知识。科学史的全球转向正在改变这个学科的地理轮廓和操作模式,正在促成各种研究方法的转变和重塑。同时,科学史是什么的历史、科学史家应该研究什么以及共同交流的语言平台应该是什么等难题再次摆在西方科学史家面前。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学者的关注热点之一。在中世纪即将结束之时,在神权之中诞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此后,科学逐渐摆脱了其从属地位,科学理论和科学共同体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近代科学兴起阶段,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正是处于剧变时刻,从这个时期能够更好地认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里,我们请了几位学者谈关于“科学传播”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科学巨大的影响力,“科学传播”本身也开始为一些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今天许多中国的大学里设置了这一专业,北京大学的吴国盛先生认为他们开设“科学传播”与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王爱君 《科教文汇》2013,(28):1-4,23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