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伦理道德力量的支持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基础包括:利他性,维护、遵守市场规划的自觉性,诚实守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等。这些伦理道德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客观要求,但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完全自发地产生这些伦理道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有赖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实质,就是各种剥削阶级消极颓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滋生和蔓延,极大地冲击和动摇了传统的社会主义伦理准则的统治地位,威胁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伦理道德问题的产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型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以及目前伦理道德问题的克服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此种关系决定了我们克服目前伦理道德问题的一系列原则、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而市场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指向和实质。大量经验事实和伦理研究表明,市场主体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会支持市场体系的运作,反之则扭曲市场体系,阻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从市场原则维度寻找伦理道德支点,是致力于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基础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运作过程也是人际关系发生的过程,具有伦理道德的需要,而富有伦理道德的经济行为将会促进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无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一方面它有着市场经济普遍具有的共性,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受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价值追求。它在客观上有利于平等自主、利他互惠、法制诚信、公平竞争等伦理道德观念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这一重要论述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和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为最基本动力;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主要手段;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重要基础;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最高标准;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最强保障。  相似文献   

6.
集体主义接受机制初探徐贵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必然的伦理道德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如此。但是,以往的集体主义伦理道德导向,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全面准确地把握并积极适应社会成员接受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的调节好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快更稳定的发展而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一方面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配置资源的管控,扩大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中政府的职能,使政府全面的控制好和管理好市场经济中的恶性竞争、道德缺失甚至是垄断等问题.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理论,加快建设和改进统一有序、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坚持和实现公平正义原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愈加重要,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规定性来看,我们应该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对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实现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总任务及其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经济必然性是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的自律性是道德的特殊本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应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中引发出来,以往合理的传统道德应受市场经济检验其适用性。等价交换作为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蕴含着新的伦理原则,这原则也应适用于非经济领域,但不是照搬其形式。其它领域的等价交换的价值载体可以是非物质、非金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伦理道德是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的集体主义,它与为人民服务精神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政府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具有提供公平正义"公共产品"的职责,政府和市场具有各自作用的边界和范围。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确保权利、机会和规则的公平等,其实现路径主要有:确保制度规则和公共政策本身的公平正义性;实现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坚持公正执法,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坚持差别原则,体现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和特殊保护;强调代际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正是一种普适性价值,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对社会公正具有双重性影响。积极影响是为促进社会公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逐步消除了封建特权思想的残余影响,社会各阶层间流动逐渐转向畅通;消极影响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公,造成贫富差距扩大。要辩证地认识这种双重性影响,以促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不公正及治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差距迅速扩大,从而引发了种种社会不公正现象。从人们所重点关注的社会公正问题着手,由对“公正”和“社会公正”的界定开始,探讨了几种常见的社会不公现象,并在深入分析引发这些社会不公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公正作为一种规范性范畴所表达的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要求,它既是一种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种要求.追求公平与公正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在追求公平与公正的问题上人们是没有分歧的.然而,公平与公正并不具有永恒真理的性质.在社会历史中具有历史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的性质,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所要求的公平与公正的意蕴存在着差别.在不同阶级的人群中,人们对公平与公正的诉求也不尽相同.在公平与公正的问题上,既要反对绝对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相对主义观点.人们对公平与公正的追求应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只有符合历史必然性要求的公平与公正的价值诉求才具有现实性与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谈论公平与公正问题,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基本前提与参考坐标,人们追求的应是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公正,而不是一种抽象的,或是没有确立坐标限制的公正.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源自西方,其与市民社会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呈现政治国家一极独大,市民社会极不发达的局面,即使改革开放之前的我国亦是如此,这样的社会结构不利于恢复性司法的践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民社会慢慢在我国起步,这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践行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结构空间,但还远远不够.以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为指针,着力在我国培育与壮大市民社会,从而使恢复司法在我国的践行逐渐获得一个较大的社会结构空间,应当是我们理性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制度伦理的研究对象、特点、功能及其与个体伦理的区别,作了系统阐述,在分析对比两种极具典型的社会制度公正模式即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正义论和以诺齐克为代表的权利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制度伦理的公正观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制度公正之伦理实践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6.
公平和效率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公平有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效率有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公平以效率为取向的公平,效率是在公平基础上的效率。二者相互对应,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保障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更好地体制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缓解社会不公的压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广东建设的实践勾勒了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现实路径,即扩大经济强省优势,增强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推进依法治省,打磨社会公正的制度利刃;建设文化强省,强化社会公正的精神支撑;借力活力广东建设,注入社会公正的不竭动力;打造平安广东,加固社会公正的稳定秩序;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拓展社会公正的生态意蕴。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在这些具体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城市化过程的必然产物。与此同时,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成长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种种条件: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养分和稳定剂;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和堡垒;它是我国政治体制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它是逐步实现社会公正的生态环境和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provides a multiperspec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al careers. It first discusses social justice issu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rucial individual and social good of education. It then summarizes core findings of rece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processes and factors generating social dispariti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both it finally provides suggestions how especially professional guidance can contribute to reducing inequalities and increasing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20.
政治视野中的契约精神--社会契约论的挑战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精神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一系列原则和规范所凝聚而成的精神。从政治视野看,它主要由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权利至上精神等要素构成。近代霍布斯、洛克、卢梭等把经济领域的契约精神运用到社会领域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之后,社会契约论思想受到功利主义和黑格尔的有力的挑战;上世纪罗尔斯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他的公平正义论。使得契约精神在当代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