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2008,(3)
"用橡皮筋作动力"有三个活动: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做橡皮筋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感知弹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认识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相似文献   

2.
《用橡皮筋作动力》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的重点是介绍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3.
橡皮筋小车     
淀粉们,今天我们利用乐高积木来做一个小车吧。这个小车用橡皮筋作动力,结构很简单。但是小车想要跑得快跑得远是有很多技巧的!我们来慢慢研究一下吧!大家想一想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呢?有弹性,可以拉伸,没错!这些都是橡皮筋的特点。橡皮筋在被外力拉伸时产生收缩力,当外力撤去后,橡皮筋便会恢复原状。我们就用橡皮筋的收缩力给小车作动力,让小车动起来。搭建底盘首先,我们从小车的底盘开始。一辆车跑得快还是慢和底盘是否稳定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搭建底盘需要4个2×8的带孔的片,2个15孔的凸点梁。  相似文献   

4.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探究性实验之一.如图1所示,对于本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版教材中都提供了通过橡皮筋的弹力拉动原来静止的小车做功使小车获得动能而进行探究的参考方案.实验中采用了“倍增法”,即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来增加橡皮筋做功的倍数,从而探究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春丽 《物理教师》2007,28(6):6-37
在《物理》新教材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是采用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在木板上滑行,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作出曲线来进行定量关系分析.这个实验的要点是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重力沿木板斜面上的分力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平衡,这样小车只有橡皮筋的弹力做功来探究实验.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平衡摩擦力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并且木板上每处的动摩擦因数不可能完全相同.这都会给实验增加了误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迫切需要改变.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通过橡皮筋的弹力拉动小车做功使小车获得动能,来探究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第七章第6节,是一个让学生探究的实验.实验设计的思想很巧妙,用橡皮筋的拉力对小车做功,使小车的速度发生变化,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再由打出的纸带计算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依次使用一根、二根、三根、四根同样的橡皮筋重复做实验,保持每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相同.用一根橡皮筋时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  相似文献   

8.
国标·人教版(必修2)<高中实验报告册>中探究性实验六"探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的原理是:当小车平衡了摩擦时,橡皮筋拉力对小车做功把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后,小车开始以速度v匀速运动,此时小车的动能Ek=(1)/(2)mv2.即等于开始时橡皮筋储存的弹性势能Ep,所以探究橡皮筋弹性势能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转化为探究小车v2与橡皮筋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了.  相似文献   

9.
为了做出性能好的无动力小车,老师带领我们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采用了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最初,我们是用拆除电动机的四驱车作试验。我们用拆去电动机和加上砝码的方法来改变车的质量,得出的结论是:小车质量增加1倍,小车运动距离的增加却小于1倍。由于运动成绩=运动距离(米)/小车自重(克),这就是说,小车做得越轻,运动成绩越好。接着,我们又进行了车轮的改进试验。我们发现,用细针、细铅笔芯作车轴,能提高运动成绩。车轮做大些、在粗糙的水泥地面上用减振性能好的车轮,也能提高成绩,但车轮不圆或车轮偏心时,会降低成绩。我曾用泡沫塑料作车…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新教材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于木板上滑行,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作出曲线等措施来进行定量关系分析。这个实验对于橡皮筋的要求很高,小车受力为零的位置不好确定,并且要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重力沿木板斜面上的分力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平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平衡摩擦力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并且木板上每处的动摩擦因数不可能完全相同,这都会给实验增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橡皮筋由于其经济、易找等特点在初中、高中物理教学及实验中被广大师生广泛使用.在沪科版8年级第5章第3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中要求学生:制作1个橡皮筋测力计;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4节"力的合成"及第7章第6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中都使用到橡皮筋,以上都默许了橡皮筋的拉力与形变量满足胡克定律,对弹力所在的范围及拉伸橡皮筋的方式并没有作出要求.以至于在实际教学和实验中出现了橡皮筋的弹力与变化量不严格呈一次函数关系,采用不同的拉伸方式出现不同结果,而出现的原因我们往往把它们错误地归结为人为的偶然实验误差.为了弄清橡皮筋的弹力与伸长量间的关系及与拉伸方式是否对这种关系造成影响,本文从逐增形变量、逐增形变量回放、逐减形变量回放3种方式进行实验探究,以期得出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顿第一定律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定律的实验演示是:让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在其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后再通过比较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运动距离的长短,从而得出: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距离越长;在理想物体表面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小车运动距离无限长,小车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3.
一、橡皮筋模型中的"变"与"不变"橡皮筋(即弹性绳)模型的力学特点是只能在被拉伸时产生弹力作用,与弹簧模型既可被拉伸又可被压缩稍有不同,但仍满足胡克定律,也是动力学问题的一类典型模型,在研究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动态平衡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情景中很常见,可以考察受力的"变"与"不变"、运动状态的"变"与"不变"等.题1(2014年·新课标卷,第17题)如图1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  相似文献   

14.
<正>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象一点说,力就是"推"和"拉"的作用。力的概念最初是从人体用劲使肌肉紧张的感觉中抽象出来的。其实,不但人能够对物体用力,物体对物体也能施加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有两方面。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如运动或静止,变快或变慢;力也能使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如伸长或缩短,弯曲或变直等形变。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把橡皮筋的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前车架上。将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转动车轮,橡皮筋就会缠绕在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车轮就会转动。使车轮转动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2004,(3)
项目名称:工具箱器材--斜坡、小车器材介绍:本套器材是一套多功能的科学课实验器材,由斜板、多用支架、小车、定滑轮、量角器、销轴等部件组成。通过这些部件的不同组合,可以进行“斜板与小车实验”、“定滑轮实验”、“气体反冲实验”、“摆的研究”、“重力与弹簧”等多种实验、探究活动。活动方案:活动一:将斜板固定在支架的三个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形成三种坡度的斜面。将小车靠紧支架后,释放小车,小车会沿着斜面自由下滑,等小车运动停止后,用皮尺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通过测量研究三个坡度与小车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认识小车在…  相似文献   

16.
徐敏 《科学课》2009,(11):22-23
教材分析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组装用动力拉动的小车。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丽伟 《物理教师》2014,(12):51-52
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17题是一道有关橡皮筋模型的试题,主旨是考查胡克定律,试题如下。如图1,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  相似文献   

18.
一、实验原型重现 如图1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当我们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拉的长度都保持一样,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第一次的2倍、3倍……如果把第一次实验时橡皮筋的功记为Ⅳ,以后各次的功就是2W、3W……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10桩环形赛道无碳小车转向运动的连续性和平稳性,该文提出一种设计方法:首先,通过预设行走轨迹特征点拟合曲率连续的闭合理想轨迹曲线,对轨迹曲线等间距离散取点,分别计算轨迹曲线的曲率矩阵、转向角矩阵、推杆推程矩阵;然后,建立推杆推程与凸轮转角间的对应关系,使用MATLAB软件生成凸轮轮廓曲线,由此设计动力传动系统、凸轮推杆转向机构和转向微调机构;最后,基于设计方案对加工制作小车,进行实际行走验证。经验证,小车最大绕桩个数23个,最大有效行走距离约22 m。  相似文献   

20.
被动力是相对于主动力而言的.主动力的大小与方向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物体是否受其它的力的作用无关;与物体作何种性质的运动无关,如重力、电场力等.被动力则由主动力与物体的运动性质共同决定,如弹力、摩擦力等.它们通常要借助物理规律,根据物体的运动性质建立与主动力的关系才能确定出其大小与方向.如果仅凭“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