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
李秀博 《文教资料》2007,(32):43-44
在声乐演唱中,"声"与"情"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为情的物质载体,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情"是声的表达内核,是歌唱艺术存在的目的。歌唱者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至情论影响其戏剧思想并体现在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脉络等方面。笔者认为,有效的"至情"亦使舞蹈创作具有真情和真实感。本文从"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缘境起情,因情作境"等三个方面浅析了舞蹈创作中"情"、"理"、"境"的关系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习作中常见的是要么说大话、空洞无物,要么无话可说,作为语文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写作训练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注重"自我",以"我"之见闻和"我"之想象,抒"我"心中情。这样方能达到作文的最高境界——言为心声。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成孤愤之书,继承中国传统风雅抒愤懑以风(讽)世的传统。春秋以至秦汉时期,孤愤之情主要表现在现实社会政治的感发和人的悲剧性遭遇的抒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孤愤"之说不仅仅是对社会政治情志的抒发,逐渐转向对个人情怀和生命遭际的抒发。中唐,元白新乐府运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以至明清,"孤愤"之说贯穿整个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一种以身体为媒介,通过表情、动作、音乐等有机结合进行各种形象塑造,形成的具有复杂戏剧性冲突效果的艺术表演。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科学应用对比手法进行"动作"与"情感"两面的有效融合,对提升舞蹈作品质量,增强舞蹈表演感染力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间舞蹈是一切创作舞蹈之母。重视依托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思考如何为创建体艺特色添砖加瓦,如何提高舞蹈社团的舞蹈排练效益,努力探索了"民族风舞蹈"四个小组的"打底"工程,认真走"定方向、高参与、有效果"的打造学校精品社团之旅,"舞"出风采,积极为学校体艺特色创建"亮色"。  相似文献   

8.
屈原“发愤以抒情”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愤”就是“怒”吗? 有人提出“发愤以抒情”是屈原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这是很有道理的。屈原《九章·惜诵》开篇就提出“发愤以抒情”,可以说概括了屈原诗歌创作的总特征。屈原作品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抒情性,而情因愤生,他的作品强烈的悲剧美感力量源于一个“愤”字。对这个“愤”作何  相似文献   

9.
"讲台"与"舞台",是高等师范舞蹈教育必须同时面对的现实问题,应结合师范舞蹈教育的特点,做出具体分析.在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中,"讲台"与"舞台"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而是共同存在于一个有机完整的教学系统之中,师范舞蹈教育的平台应由"讲台"与"舞台"共同搭建.处理好"讲台"与"舞台"的关系,有利于调整高师舞蹈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师范性"与"专业性"的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10.
舞蹈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的关蕴藏在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舞关、服装的整体效果中。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属性。所以有人把舞蹈比喻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而近来热播的“舞动奇迹”吸引无数观众的原因正是源于舞者充满激情的舞动。  相似文献   

11.
舞蹈与健美操在范畴、内涵上存在区别:舞蹈的基本姿态及形态,是健美操动作"正确"和"美"的基础: 在健美操中运用舞蹈动作,应注意动作性、造型性、配合性和抒情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三部分来论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创作步骤:"神与物游"是刘勰论艺术构思的核心论点,也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步骤;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情以物迁"是文学创作的第二步骤;"辞以情发"是创作的最后重要步骤。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神思"始终贯穿其中,发挥着奇特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文章离不开"情"字,在收集素材、构思、行文的全过程,"情"贯穿始终,它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着重从以下两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做到"情领文行"。一、以情造文文章本是表情达意的。每篇课文都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情",这情即文章的主旨。好文章必抒真情。以情  相似文献   

14.
王一波 《文教资料》2007,(15):122-123
对任何一门艺术之艺术特征的理解与把握,是掌握一门艺术的前提。本文结合舞蹈作品《酥油飘香》对舞蹈艺术的主要艺术特征(包括为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抒情性和综合性)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任何一门艺术之艺术特征的理解与把握,是掌握一门艺术的前提。本文结合舞蹈作品《酥油飘香》对舞蹈艺术的主要艺术特征(包括为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抒情性和综合性)作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意境作为中国化文论的一个"专利",可谓源远流长,其基本特征及其意义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依、富有含蓄空灵之美。本文从"空间美"的角度略论了意境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情景交融     
抒情性作品,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以及寓理于景的散文,要能够做到情景的交融,也就是有意境。意境由情、景两方面构成。但是情与景在作品里有着地位与分量的区别,因此从情或景在作品里的具体表现看,意境可以分为三种:1.景中藏情。以景物描写为主,情藏于景中。换句话说,被人看到的是物,被人感到的是情,  相似文献   

18.
<正>《指南》倡导要真正地理解、尊重幼儿,"作品分析"是引领我们进入幼儿心理世界的重要途径。笔者将从"形、情、质、引"四方面,围绕"是什么——"形"之表层意义"、"想什么——‘情’之内在映射"、"为什么——‘质’之剖析解疑"、"怎么做——‘引’之对症下药"等问题进行案例解析,探索作品分析的要素、方法,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富有个性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独舞《秋天的记忆》原名为《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地方》,该剧目曾获得2005年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当代舞一等奖,是由余粟力编创、青年舞蹈家张荪表演完成的作品,编导将朝鲜族舞蹈素材与现代舞蹈素材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简约之美、中和之美、气韵之美"的经典舞蹈作品,弥漫出浓厚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天气息,也让人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人文情怀。整个舞蹈将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气韵"特征贯穿于作品之中,以身体的律动为基础,来达到传神表意的境界,体现出别具一格的个性与神采。在本篇论文中,从作品的题材入手,接着对动作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朝鲜舞蹈中的"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师应具备四个特点,即"诗"情"话"意"。"诗"是指语文教师与诗歌的不解之缘,"情"是指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里的充沛感情,"话"是指语文教师独特而优美的话语追求,"意"是指语文教师个性化的语文思想。一、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师与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