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冼星海和光未然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的经典声乐作品之一,其丰富的音乐特征、多元的音乐形象彰显了红色歌曲不可比拟的魅力。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在国家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本文笔者首先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文学特征出发,分别从音乐情感、爱国主义精神与鲜明的民族色彩等方面解析《黄河大合唱》浓郁的艺术特色,最后介绍男声独唱、女声合唱以及女声独唱在《黄河大合唱》中的演唱技巧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师范学校教了十几年的音乐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久前一堂教唱《黄水谣》的唱歌课。这首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张光年)作词的抗战歌曲,是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女声合唱歌曲。由于一直对《黄河大合唱》的偏爱,我在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和分析音乐  相似文献   

3.
《黄河大合唱》作为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与政治意义。通过对其历史脉络进行分析与深层发掘,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到《黄河大合唱》与西方音乐及“民族形式”问题的渊源。受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潮流影响,在包括苏俄文艺政策在内的多种因素推动下,《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与成功又成为了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陈常 《教师》2010,(26):97-97
《黄水谣》是出自冼星海的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中的女声二部合唱,但也广泛地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几乎成为女声教学的必唱曲目。作品中节拍节奏符合歌词的演唱规律,应该说《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是从这里展开的。所以,在演唱中,要表现出整首歌曲语言和旋律的完美结合必须正确运用呼吸以及吐字。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设计意图1、教学内容选择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史上一部不朽的名作,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存在于音乐表现上。文章以关注音乐文学审美价值的视角对《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进行探讨,主要从“以诗为号角引领抗日救亡运动”、“以母亲河的气魄昭示中华民族的伟大”、“以黄河儿女的坚韧颂扬民族精神”、“以诗的内涵确立乐的形式激起人们的共鸣”、“以文字营造意境烘托气势恢宏的氛围”五个方面论证作品的音乐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椿桃 《音乐世界》2021,(1):42-45
在与祖国分离的日与夜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黄河大合唱》重新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完成了他音乐生涯中最重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电影《音乐家》根据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经历改编,讲述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与故事。  相似文献   

8.
艺术情感是歌唱的生命,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黄河怨》是一部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性的声乐作品,是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歌唱者要具备良好的歌唱条件,把握好作品的艺术背景、结构、基调以及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等方面特征,才能完美表达《黄河怨》的主题情节和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9.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史诗性声乐套曲,作品发表70年来一直传唱不衰,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磨练,它弘扬的民族精神和散发的独特魅力更加耀眼。其审美价值主要是作品表达了真挚、深沉的民族情感。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是作品文学情感的真实表达;其次是音乐形式的真情演绎;最后是音乐旋律与歌词内涵紧密结合在感情上做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黄河大合唱》作为中国延安文艺创作群体创作出来的第一部合唱套曲,无论是音乐艺术本身,还是其文化内涵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文章从套曲形式、音乐曲调、歌词意境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黄河大合唱》具有"西为中用"、"曲调的民族性"、"抗战、爱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钢琴协奏曲《黄河》作为钢琴史上的一支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曲式结构以及“民族性”矗立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丰碑中。本文将以它与《黄河大合唱》的关系和曲式结构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12.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音乐家冼星海共同打造的一部音乐史诗,成为中国近代以来大型声乐作品的创新典范,是伟大抗日战争精神在东方主战场的艺术结晶。今年适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经典,铭刻历史,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3.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法:启发式、讨论式、交流式相结合教学辅助措施:多媒体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大型套曲《黄河大合唱》,使学生感受、体验作品中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体会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他的代表作品以及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冼星海一生创作有四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这四部大合唱的创作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之下,以人民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为题材,以创新的手法和进步的技巧写作而成,它们的成功创作,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抗日军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作为音乐界的一大创举,也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对冼星海四部大合唱进行整体性的浅要分析,通过对其作品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总结,相信也会给今天中国音乐的创作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16.
一、要求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了解和分析 了解声乐作品,首先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正确表现。例如演唱《黄水谣》这首歌曲,我们应该怎样表现它才能真正达到歌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呢?首先,我们要对《黄水谣》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黄河大合唱》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冼星海从海外回国,看到国内民不聊生,深知民众的苦痛,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作为人世间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带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无尽的欢乐,但真正让音乐艺术永恒的是音乐中蕴涵的最深远、最崇高、最纯洁的艺术品格,它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贝多芬的《命运》,肖邦的《革命》,‘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乐曲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音乐中饱含着最深沉的爱,最强烈的抗争,最真切的渴望,最美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8.
声乐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体性特点更利于人类情感的表达。演唱者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一字一腔都传递着内心的情感。对于声乐教师来讲,这一切美的因素都直接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歌剧《运河谣》唱段《来生来世把你爱》在国内各大声乐比赛中被广泛传唱。因此,研究这部作品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教学以及提高歌者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合唱音乐是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输入,西方宗教的传播,特别是"学堂乐歌"的出现后,才逐步兴起和形成的。黄自的《长恨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及《长征组歌》等作品,成为中国合唱音乐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20.
《黄河大合唱》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内容,如何能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引领学生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感受、体验作品的丰富多彩,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通过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同上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对此次活动中两个课例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找出差距,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