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将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为钢琴作品,是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融合过程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努力,由此先后产生了一大批由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创作的钢琴曲目。其中被民族器乐化了的钢琴音乐语言,是此类改编钢琴曲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本文将从钢琴曲《夕阳箫鼓》民族化的演奏技巧出发,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其演奏的艺术特色与独特的弹奏技巧要求。  相似文献   

2.
钢琴曲《夕阳箫鼓》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在20世纪80年代对传统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不仅保留了原曲中的传统审美,也通过钢琴重新演绎了古曲中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真正实现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文章便结合笔者对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理解,对其创作特征与演奏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试论钢琴曲《夕阳箫鼓》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夕阳箫鼓》是根据古琵琶曲改编的钢琴曲,是黎英海先生钢琴作品中最能代表中国“意境”的钢琴佳作。本文试从此曲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上探讨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夕阳箫鼓》不是写景而是写意的作品,主题饱含浓厚的中国韵味:五声调式,波浪式旋律线,在中声区用适合人声歌唱的音域来  相似文献   

4.
吴琼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1):79-80,102
中国钢琴音乐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作曲家们将民歌或民间乐曲改编成钢琴曲。黎英海先生根据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通过钢琴对古筝、扬琴、箫等民族乐器的成功模仿,为人们展现出了一幅景色秀丽、色彩柔美、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其浓郁的中国风格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拟从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入手,主要对该作品的中国风格问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邵华  宫莉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99-103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是一首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作品。这首作品集中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新原则,是钢琴改编曲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夕阳箫鼓》的改编背景、音乐分析及创作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创作手法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化是钢琴改编曲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等十个方面介绍了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演奏技巧及教学方法,对此曲的写作手法、演奏技巧及钢琴音色运用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就如何更深层次地演奏此曲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钢琴曲《夕阳箫鼓》足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典之作。此曲旋律优美、舒展,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刚柔并济的音乐神韵与诗情画意。本文从演奏和艺术处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对这部经典作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手风琴民族化音乐创作而言, 由于乐器本身构造原理中和声设置的固定和局限, 给实践运用带来困难.全文探讨了著名手风琴作曲家王树生的作品《夕阳箫鼓》的创作风格, 从而感受他创作中的个性化特点, 并通过对手风琴曲《夕阳箫鼓》的技术特点及简要结构分析, 了解《夕阳箫鼓》的艺术魅力以及这首曲子的创作特点, 从而进一步说明手风琴不仅是世界的,同样也是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钢琴作品的扛鼎之作,《夕阳箫鼓》代表着我国钢琴演奏家杰出的艺术造诣及表现水平。它来源于同名古曲,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改编,它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进行不同宫系统的调性对比。与其他钢琴曲不同,这种经典曲调在演绎和表现上,虽然仍采用钢琴作为表现主体,但却充分借鉴了我国古典乐器的特色及特点,这就使得这支钢琴曲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被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钢琴作品的扛鼎之作,《夕阳箫鼓》代表着我国钢琴演奏家杰出的艺术造诣及表现水平。它来源于同名古曲,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改编,它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进行不同宫系统的调性对比。与其他钢琴曲不同,这种经典曲调在演绎和表现上,虽然仍采用钢琴作为表现主体,但却充分借鉴了我国古典乐器的特色及特点,这就使得这支钢琴曲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被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将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钢琴曲,音乐模仿了中国传统乐器箫、筝、琵琶、鼓、笙的音色,通过散板的运用,赋予更加自由的节奏特征,并将其模仿的乐器音色显现地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2.
论钢琴曲《夕阳箫鼓》演奏中的音色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诠释中国钢琴作品时,要充分表现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使演奏的音色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演奏者除了需强化技巧训练,使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外,还应对音色赋予丰富的联想,并且贯串于音乐表现的始终。本文从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历史衍变,演奏中的音色联想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夕阳箫鼓》这首乐曲运用了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和韵味塑造音乐形象.乐曲共分为11段,每段都用了形象而易懂的四个字作为小标题.根据各段的小标题,试对各段的模仿、意境、情趣进行浅析.对模仿民族乐器的弹奏提出几点演奏要素.  相似文献   

14.
续萍 《广西教育》2009,(15):101-103
本文以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作品所具有的音乐主题的线性特征、随意特征、音乐发展的多层特征等艺术特色,探究其中即兴特征的现象、手法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年以前就流行于民间 ,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 ,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历史悠久的琵琶曲《夕阳箫鼓》最早的乐谱出自清代琵琶名手鞠士林的手抄谱。最早的曲名见于清代晚期姚燮的著作《今年考证》一书中 ,被列入“江南派琵琶曲目”之中 ,其产生至少应在1820年以前。“箫鼓”是古代的一乐种“鼓吹”的别名 ,是汉代以后盛行的宴乐或军乐 ,主要与鼓、箫、笳等乐器演奏。《夕阳箫鼓》描绘的即是傍晚时刻渔船归来时在船头演奏箫鼓的情景 ,但却采用琵琶来模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音乐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特点,和声功能与色彩的关系,偏音的处理,调性布局与转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音乐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特点,和声功能与色彩的关系,偏音的处理,调性布局与转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黎英海先生毕生耕耘乐坛,在钢琴音乐的理论与创作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本文欲结合黎先生自50年代创作的《民歌小曲五十首》到80年代的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音乐创作〉钢琴曲选(1980—1983)》,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7月版,第1至第9页。以下此曲谱例之页码、行数、小节数均引自此书),对他在钢琴音乐创作上的探索,谈一些个人浅见。《民歌小曲五十首》(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年7月版)是黎先生在为民歌音调“配置和声”的最初尝试中所取得的成果。黎先生在该书前言中说:“这个集子主要是为了研究民歌配置和声  相似文献   

19.
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自问世以来,得到了钢琴演奏者们的青睐。在众多的演奏家中,黎耘的演奏得到了许多钢琴学习者的喜爱,她将法国印象派的手法和中国西部那种豪放的意境结合起来,生动地体现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神韵。  相似文献   

20.
大型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听众喜爱。《春江花月夜》原为琵琶独奏曲,名叫《夕阳萧鼓》。乐曲描绘的内容按音乐标题理解可能是夕阳西下时刻江面船上演奏箫鼓的情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誉满文坛,后人根据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