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筝乐作品与传统戏曲元素的结合,形成古筝演奏的独特音乐语汇。这些元素自由运用在创作中,为古筝演奏及创作提供的新的方向。演奏富含戏曲音乐元素的古筝作品,跟随戏曲音乐元素线索,揣摩独特音腔音韵,找到能有机结合古筝艺术、戏曲艺术的意蕴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作曲家将小提琴表演艺术与中华民族元素相结合,成功走出了西洋乐器中国化的道路,让小提琴成为中国百姓熟悉的乐器,创作出了大量中国人民喜爱的作品。20世纪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小提琴作品的题材民族化、风格民族化、演奏技巧民族化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博 《华章》2012,(18)
小提琴是乐器中较为古老的弓弦乐器.目前,对于小提琴表演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音乐作品创作或演奏技巧方面,较少涉及文化层面,尤其对新时期演奏风格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针对新时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及艺术表现特点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促进我国小提琴作品演奏民族风格的把握,同时,为更好的促进中西文化平等交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提琴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皇后,它在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民族风格浓郁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之作在创作上既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与风格,同时在演奏上又吸收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小提琴的音乐表现力,从而推动了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进程.通过分析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创作历程、中国传统音乐对小提琴演奏的影响、中国民族化小提琴作品的艺术特点等三个方面,以期对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作出较为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小提琴传入中国近200年间,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小提琴艺术与戏曲艺术相融合的道路艰难曲折,也曾饱受争议。通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创作出不少成功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传统戏曲的沃土中吸收营养,融合借鉴了不少曲调、唱腔和技法,既发挥了小提琴音质、音色和技法等方面的特质,又更好地表现出乐曲所包涵的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气质和风格。通过分析小提琴与戏曲艺术间交流融合的历史脉络,也对在这条道路上奋力探索的一代代艺术家和他们的小提琴作品做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作曲家创作出大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小提琴音乐作品,正确把握中国小提琴乐曲演奏的民族风格是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学生在演奏时出现的问题,教师需从深入了解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元素、掌握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在小提琴中的运用、突出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中的“中华神韵”三个方面指导学生演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7.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78年创作的,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勃拉姆斯式的厚重色彩,其交响性是继承了贝多芬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小提琴音乐的写作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将作品的演奏与作曲家的创作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时小提琴以其独特的旋律成为了西方乐器中的"乐器皇后",随着清朝过后中国引入了小提琴这一西方乐器,使得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创作作品、教育、演奏技巧等诸多方面也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音乐水平获得了飞速的提升,与此同时,音乐家们也在积极的吸收和借鉴小提琴独有的风格和韵味,一次次刷新了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演奏水平。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小提琴在使演奏艺术民族化中发挥的重要性,随后给出了我国当前小提琴走民族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提琴进入中国后,小提琴家与作曲家逐渐借鉴西方小提琴音乐创作手法与手段、结合中国人审美爱好与音乐审美习惯出发。探索小提琴音乐性民族元素的有效融入,将民族音乐创作材料与民族思维方式、民族特色旋律有效融合改编。创作了众多中国音乐审美特质的小提琴作品,也使小提琴音乐更加符合国人审美目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成为了我国音乐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民族新音乐元素在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应用,希冀促进中国小提琴创作进一步发展,充分展示中国民族性的音乐元素。  相似文献   

10.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经典的民间爱情故事为音乐素材,不仅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小提琴表现形式中,还进一步实现了与协奏曲的完美融合,创作出了带有浓厚艺术氛围和丰富情感的中西方音乐融合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当中运用最多的技巧手法是滑音,滑音技巧不但是一种技术性手法,更是小提琴音乐的展现手法,《梁祝》中滑音的大量运用是作品在音乐技法表现方面的精彩独到之处,也是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文章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实际演奏等方法,分别从创作、曲式结构、旋律情节、滑音在各个主题中的运用分析几个方面来研究,旨在通过对《梁祝》中滑音的运用来分析归纳出滑音技巧在音乐作品中的魅力及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将传统戏曲中脸谱造型、色彩、服饰等符号语言融入到动画创作中,不仅为动画注入了新的创作元素,在艺术形式和审美特征上表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内涵,同时动画作品中戏曲文化元素的再创造,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升了动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推动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提琴是来自西方的音乐乐器,是近代随着西方传教士传入到我国。小提琴在我国发展至今,经过众多音乐家的创作与改革,现如今已融入可我国自己的民族特色元素。基于此,本文着重对中国小提琴演奏的民族特点与弹奏技术手法进行了简述,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波 《教师》2010,(29):112-112
中国钢琴曲创作在一百年的过程中,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涌现了大量富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显示了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多数作品具有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流,以优秀民歌、古曲、戏曲、器乐曲为素材改编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戏曲元素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戏曲音乐"当中的"字正腔圆"、"依字行腔"、"声情并茂"等方面以及板眼、节奏型等元素丰富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发展,我们将含戏曲元素并结合了戏曲唱腔的声乐作品统称为"戏歌"。桂剧戏歌《咏梅》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桂剧的进步与发展,也为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本文将以桂剧戏歌《咏梅》为例,从作品简介、作品分析和表演设计等三方面浅谈桂剧唱腔在民族唱法中的融合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欧仁·伊萨依是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为现代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和美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创作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成为现在小提琴学习者必须学习和演奏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伊萨依第二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究其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波 《教师》2010,(26)
中国钢琴曲创作在一百年的过程中,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涌现了大量富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显示了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多数作品具有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流,以优秀民歌、古曲、戏曲、器乐曲为素材改编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艺术。分析了第一乐章基本的结构及演奏技法、作品的艺术意境以及做为弗兰克唯一的小提琴作品《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提琴,作为一门西洋独奏乐器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在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音乐艺术的真正价值是其独创性和民族性。因此,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创作与演奏发展必然要走民族化道路,只有不断开创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艺术,才能使我国小提琴事业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才能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小提琴学派,并在国际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音乐的艺术表现服务的。十九世纪的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在浪漫主义音乐文化思想、小提琴音乐和演奏艺术的影响下,揉弦不仅在小提琴演奏中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与以往相比还拓宽了运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是一代音乐家,其创作的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作品更是传世经典。在演奏该作品时,应该体会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故文中分析了创作背景和演奏技巧,望为演奏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