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安东宁·列奥波德·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ák(1841-1904)所创作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他到达美国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创作生涯中最为经典和成功的作品。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这部作品共分为四个乐章。本文主要对其第四乐章所阐述的音乐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第九交响曲》创作之初,当权者希望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一首规模空前的,歌颂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合唱交响作品,但结果却与斯大林开了一场"玩笑",在当时整肃运动极其残酷的环境下,肖斯塔科维奇为什么这么做?肖斯塔科维奇擅长利用交响曲中的谐谑曲来表达全曲最深刻的内涵,《第九交响曲》到底要表达什么?本文对《第九交响曲》中第三乐章中谐谑曲进行剖析,较为深入的解开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九交响曲》中埋藏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作为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其重要性在音乐界自然不言而喻,《第六交响曲》也称《田园交响曲》,作为贝多芬首部自己添加标题的作品,打破一直以来所尊崇的英雄主义,回归田园自然风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显而易见,本文立足于分析《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创作技法,力图从创作角度挖掘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漫长的音乐发展史上,"第九交响曲"像个魔咒,让一位又一位大师沦陷其中。这也被后世的乐迷们津津乐道。"魔咒"源自伟大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创作了《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之后,他开始构思《第十交响曲》,然而生命戛然而止,流传至今的只有一个乐章。在贝多芬魂断于"9"之后,许多作曲家纷纷止步于这个神秘的数字,例如贝多芬的追随者、歌曲之王弗兰茨·舒伯特,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以及20世纪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姆斯。他们都在完成了《第九交响  相似文献   

5.
勃拉姆斯《F大调第三交响曲》是其四部交响曲中最短的一部,但在创作技法上,特点鲜明而富有创意.文章以第三乐章作为研究对象,从曲式结构、旋律外形以及节奏形态等角度进行较为详细地分析,试图论述本乐章创作技法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混声四部合唱《念故乡》是改编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中的一个主题旋律。本论文将通过查阅混声合唱《念故乡》的创作时代背景,对作者的生平、结合对作品的结构来对该首作品做出指挥方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可以说是他的交响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贝多芬花了31年的时间去酝酿这部交响曲,作品中体现了他三个创作时期的不同风格。本文主要介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并且简要分析了这部作品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the Symphony Op.92 in A major)》,是于贝多芬创作盛期1812年在特普利策一地完成的,并于1813年上演.据说,这部作品最初上演之时,有人曾说这是一部酒徒的作品,是关于一个沉醉之人的作品.①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中,这部作品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板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相似文献   

9.
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一共写了十部交响曲(最后一部没有完成)。《第一交响曲》可以看作是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序幕,《第二》、《第三》和《第四》是一个三部曲,《第五》、《第六》和《第七》组成了另一个三部曲,最后是他的交响曲创作的辉煌高潮,即《千人交响曲》、《大地之歌》以及《第九交响曲》,在《第八交响曲》,即所谓“千人交响曲”中,以特别宏大的规模,引用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下卷终场的诗句,意欲宣扬全人类的友爱,但当时他的这一乌托邦式的说教,在当时遭到破灭后,他的创作在内容和结构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集中地反映在他最后几部大型交响曲——《大地之歌》、《第九交响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之中。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惨剧,怀着对生活的热爱而又深刻地意识到生活本身地空幻和无望,在不可避免的死亡即将来临前的内心深省——这些充满着悲观隐退的思想,在《大地之歌》中体现得极为充分。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世界交响曲中登峰造极之作。文章力图从调性、曲式结构、主题旋律、创作背景等几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赏析,使人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世界交响曲中登峰造极之作。文章力图从调性、曲式结构、主题旋律、创作背景等几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赏析,使人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许多音乐评论家对贝多芬的《黎明》这首奏鸣曲极为称赞,认为它是一首欢乐的生活颂歌,是《第六(田园)交响曲》的先声。如果说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8是《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步重大的准备的话,那么Op.53是明显的第二步。在第一乐章和最后乐章中,时代的鲜明轮廊是十分清晰的。巨大的尾声几乎相当于  相似文献   

13.
余容 《学与玩》2023,(1):36-37
<正>贝多芬《第十交响曲》,顾名思义,就是贝多芬创作的第十部交响曲。与前九部交响曲一样,这部作品激扬澎湃,充满生命力。不过,它也与前九部不同:如果有一天入选了音乐教材,署名应该是贝多芬还是贝多芬+AI (人工智能)团队呢?看到这里,大家也许明白了,这是一部由AI续写的贝多芬作品。关键词一未竟之作众所周知,贝多芬的代表作有九大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是他在1924年完成的,以永恒之作《欢乐颂》收尾,是贝多芬作品经典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海顿和莫扎特奠定了交响曲的曲式结构 ,在他们的交响曲作品中第三乐章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小步舞曲体裁 ,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中引进了谐谑曲 ,并以此取代了小步舞曲 ,大大拓展了交响曲的表现功能。凡此 ,都在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 ,我们力图以客观的分析来论证交响曲第三乐章由小步舞曲到谐谑曲的演变 ,论证谐谑曲巨大的情绪包容量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就要想起雄伟的富士山的黎明。那强烈的感受似乎令你浑身都为之震撼。正如那座富士雄峰,《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罗曼·罗兰评述《第九交响曲》时写道:“《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而且,它和另外八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kàn)过去的一切。由于《第八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  相似文献   

16.
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力图通过对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和声分析,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进而揭示其创作风格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告别”交响曲《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并不是一部伤感的作品,而是有着幽默的情趣。标题“告别”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海顿的雇主尼古拉斯亲王非常迷恋他在艾兹德哈齐城堡的宏伟宫殿和美丽花园,每年都要带乐师们去那里驻留。1772年,尼古拉斯亲王停留的时间比往年更长,乐师们越来越无法忍受,便向海顿求援;于是海顿就创作了这部《告别交响曲》,并在第4乐章急板后面加上了慢板的第5乐  相似文献   

18.
《b小调第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一生创作生活的总结。本文剖析了《b小调第六交响曲》的创作历程和该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惊愕交响曲     
1791至1795年间,海顿接受德国出身的小提琴家和音乐会赞助人萨罗蒙(1745-1815)的邀请,两次去英国伦敦,创作并演出了他的最后12部交响曲,世称“伦敦交响曲”。 1791年,有一天一位朋友到海顿在伦敦的寓所去访问他,看见他正在写作《G大调交响曲》(第94)的第二乐章:  相似文献   

20.
海顿和莫扎特奠定了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在他们的交响曲作品中第三乐章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小步舞曲体裁,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中引进了谐谑曲,并以此取代了小步舞曲,大大拓展了交响曲的表现功能。凡此,都在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力图以客观的分析来论证交响曲第三乐章由小步舞曲到谐谑曲的变,论证谐谑曲巨大的情绪包容量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