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三道弯”是一种特有的舞姿。是指在舞蹈动作中头、胸和腰与臀、胯和腿以反方向呈S型的形态。它分为流动中的“三道弯”和静止中的“三道弯”。流动中的“三道弯”是指身体摆动连绵不断,均匀有规律的摆动,产生一种自然平衡的流畅美感。静止中的“三道弯”的美产生在亮相和静止上。  相似文献   

2.
"三道弯"是我国民间舞中一种常见的舞蹈体态。由于各民族民间舞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其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风格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三道弯"体态在不同的民族民间舞中有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动态特征。本文以我国民间舞中的东北秧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东北秧歌的来源、"三道弯"体态的审美特征及"三道弯"体态在东北秧歌中的运用,将"三道弯"体态与中国传统东北秧歌完美结合,增强其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说起傣族舞蹈,我们可能第一就会想到"孔雀舞",因为从毛相,刀美兰,到大家很熟悉的杨丽萍,都给我们留下了很生动的"孔雀"形象。虽然"孔雀舞"不是傣族舞蹈的全部,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傣族乐舞的代表和典型。傣族舞蹈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对自然亲近和敬畏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薛晖 《儿童音乐》2016,(2):54-55
一、案例描述 课 题:孔雀之灵——欣赏傣族孔雀舞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模块:《音乐与舞蹈》 执教教师:重庆某高中音乐教师 教学过程记录: 1.教师表演一段傣族舞蹈,学生说哪个民族的,导入课题. 2.师生探讨了解傣族及傣族音乐舞蹈文化.(傣族舞蹈音乐舒缓、柔美,小跳的级进方式,以民族五声调式为主,演奏乐器有葫芦丝、象脚鼓等.) 3.学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如掌形、嘴形、冠形、爪形、屈掌等.  相似文献   

5.
笔者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文献资料法,用我们最常见的比如傣族舞蹈、朝鲜族舞蹈、古典舞蹈、东方舞蹈以及戏曲等为例,探讨“三道弯”体态的审美特征、感情色彩,它的演化以及在舞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在千变万化的敦煌舞动作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三道弯”。舞蹈中从单一的手臂形态到整体的舞姿造型及动作形式的运动轨迹,都与“三道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三道弯”的艺术形式制约下,敦煌舞手臂形态要讲“三道弯”,舞姿造型要讲“三道弯”,运动轨迹要往来交织在“三道弯”的整体轮廓之中,这使得敦煌舞在韵律、动律、规律上形成统一的风格特征。“三道弯”的外化与内涵相统一,是构成敦煌舞风格特征的核心。在敦煌舞中,“三道弯”特征包括表层的外化形式和内涵的审美原则,舞姿造型的三道弯曲线刚柔相生与平衡、对称、和谐统一的内涵原则相…  相似文献   

7.
一、通过人体的形态美和动作美培养学生的美感人的形态最为完美,动作最为复杂巧妙,以至表现为形象的美。在劳动生产、生活中,都有这种美的表现。在舞蹈、戏剧、杂技等等艺术表演中,更为生动地表现出人体形态和动作的美。它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绝妙组合。所以,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用绘画、雕塑等杰作,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体美,给人们以美感。人体的形态美,主要表现为自然的或正  相似文献   

8.
孔雀舞,傣语称“嘎洛勇”.“嘎”就是跳是舞的意思,“洛勇”是“孔雀”的意思,孔雀舞是傣族在盛大节日表演或者是做佛事祭祀时的一种道具舞蹈.它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有着很古老传统的广场表演性舞蹈,它广泛的流传于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融入在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艺术的表现了傣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现了孔雀这一吉祥动物的姿态,成为了最具有民族特色代表舞种之一,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逻辑推理、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本文对临沧市双江县傣族孔雀舞的起源、特质、社会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双江傣族孔雀舞起源于: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民族宗教的孕育;自然环境与农耕文化就铸.它有着水一样柔和的特质.对双江县傣族有着显著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促进人们交往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美是舞蹈的本质,失去美的特征的舞蹈也就会失去它基本的品格和艺术功能。舞蹈教学实际上就是美育,在舞蹈训练中既要强化美感意识,又要把握规范动作,注重美感训练,达到舞蹈美感训练和素质教育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普洱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流行于普洱市的孔雀舞、马鹿舞、白象舞、象脚鼓舞、“阿拉贺”、嘎光舞等傣族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均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地理和心理状态的痕迹,浸润着深厚的民族感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傣族民间舞蹈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些流变。  相似文献   

11.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性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着特有的美感教育,通过肢体动作来传达蕴含在舞蹈动作之中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对思想,对美的体验与表达,发现学生感受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舞蹈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正如江泽民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在各个工作领域中都发挥着其巨大推动力,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舞蹈动作的传授,更加要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舞蹈与健美操在范畴、内涵上存在区别:舞蹈的基本姿态及形态,是健美操动作"正确"和"美"的基础: 在健美操中运用舞蹈动作,应注意动作性、造型性、配合性和抒情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舞蹈是一项融形体动作表演与音乐艺术为一体的追求人体形态美韵的表演项目,它突出表现在舞蹈者具有的体型美、姿态美、气质美、造型美、难度美等五个方面。本文分析了舞蹈韵之美的表现特征,并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舞蹈的韵之美进行了论述,对当前的舞蹈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舞蹈艺术是具有独特的美感艺术,是以人体作为美感的物质基础和艺术表现媒介,通过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程式化的动作来塑造形象,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形象。在舞蹈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美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美学素质教育。但是,在当今舞蹈教学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重技能训练,轻美感训练的倾向依然存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学生死板和僵硬的模仿,追求动作的技术性,而忽视舞蹈的内在美的情况。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加强学生舞蹈美感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门类之一,舞蹈能够给人更为真切的艺术体验.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舞蹈动作的直观性,亲切性.故而,动作是舞蹈的载体与生命所在.美感的训练,也应该建立在动作训练的基础之上.用动作去承载美,体现美.同样通过动作练习,去感悟美,体验美,掌握美,创造美.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日常教育实践经验,初步探寻了美感训练的一般原则.认为:文化理论教育是提高学生美感能力的基础,而结合日常动作训练,在动作训练中适当引导,流汗同时进行美感训练,才是最有成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赣南采茶舞蹈中"三绝"而来的三个经典舞蹈动作形态,即: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解析了赣南采茶舞蹈三绝的艺术特征和表演风格,并探析了其内在的文化渊源和特质。  相似文献   

17.
“美”,渗透在一切艺术中,是所有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基础。舞蹈中美感的体现,需要美学与舞蹈相交融而产生。舞者需要心中有“美”,才能表现“美”,舞者在舞动时将美感意识转换成具体的肢体动作直观地表现出来,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是重点。教师需要积极开展舞蹈美感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在舞蹈表演方面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查贝 《现代企业教育》2011,(20):110-111
随着矿冶文化研究所在黄石理工学院的成立,进一步探究矿,台文化是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所做得必须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是义务的体现更是责任的体现。大冶是矿冶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孔雀石的主要生产地。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碳盐的蚀变产物.是铜矿的件生产物。同时大冶也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傣族、蒙族、藏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孔雀舞是傣族最为典型的民族舞蹈之一。孔雀石与孔雀舞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舞蹈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情感染、陶冶学生,唤起学生的形象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培养学生舞蹈美感的必要性1.培养美感是学习舞蹈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舞蹈美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也就是舞蹈的美,包括舞者的神情与形体,舞蹈的动作、服装,以及舞者传递给人们的一种精神、情绪感  相似文献   

20.
辛平 《青海教育》2012,(6):33-34
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艺术,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的。其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感,提高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在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上,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