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党八音会是山西晋东南吹打乐的特殊称谓,黄一宝是介于乐户行与八音会之间的过渡性传承人。解读黄一宝的艺术传承经历和对八音会的认识,不仅使我们窥探出20世纪70—90年代上党八音会的历史变迁以及活跃于民间和艺术舞台上的八音会艺人的生活状况,而且黄一宝以亲历者和转述者的双重身份,在讨论上党八音会的传承演变时,为研究者提供了上党八音会发展的新线索。  相似文献   

2.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山西省长治、晋城一带的民间乐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章从上党八音会的乐队组成、曲牌、音乐形态等方面展开阐述。着重对八音会的曲牌在宫调、曲式结构、旋法与转调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山西省长治、晋城一带的民间乐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章从上党八音会的乐队组成、曲牌、音乐形态等方面展开阐述。着重对八音会的曲牌在宫调、曲式结构、旋法与转调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八音会"是流传于晋东南地区,为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方特色。文章主要针对润城古镇一例丧葬仪式的个案调查,梳理八音会在仪式中有关乐器、曲牌以及与丧葬仪式配合的方式等多方面表现。揭示八音会音乐在丧葬仪式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上党八音会是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成为上党地区民间传统艺术的突出代表之一.本文对城市化背景下上党八音会现状调查,从网络媒体传播、活态传承、政府规范与扶持、学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上党八音会当代路径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上党八音会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党八音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从乐器的配置、曲目、乐人等都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对上党八音会生态环境变迁,提出对其相适应的、有效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晋东南长治、晋城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吹打乐组织,是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文献中即以提到。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上党八音会在传统表演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上党八音会为例,研究其目前的生存现状以及如何进行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同时为山西传统戏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转型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党梆子音乐的来源是民间,例如八音会曲牌就是来源之一。上党梆子原有的曲牌就有2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民间音乐、民间小调、乐户曲牌。例如:《靠山吼》《一串铃》《小开门》《四六》《葡萄架》等都是典型的代表作。目前还在演奏的形式即为剧团与八音会。另外,还有一些乡村地区的巫术文化中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上党八音会是山西较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上党八音会是盛行于山西长治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表现出鲜明的风俗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艺术花园中绽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玉林八音,亦称桂南八音,是由中原古乐加以桂东南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乐种,于2006年6月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本文以玉林市玉州区秀水村喜庆曲艺八音班为例,从“玉林八音的概况、玉林八音的演奏曲目、乐队编制、演奏形式、玉林市秀水村喜庆曲艺八音班的现状、玉林八音传承危机的原因、玉林八音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几个方面对玉林八音进行调查并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玉林八音又称桂南八音,是玉林人的"仪典之乐",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玉林八音这一宝贵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正逐渐消亡。本文通过探究玉林八音进入当地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地方民间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2.
素有"民间交响乐"之称的八音锣鼓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传承着独具岭南特色的音乐文化.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高赞八音锣鼓为研究个案,对八音锣鼓传承人梁健德老师进行采访,同时结合八音锣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传承模式进行田野调查.本文旨在探析八音锣鼓的风格特质及传承状况,为八音锣鼓这项具有岭南...  相似文献   

13.
八音麻花     
天下麻花都一样吗?当然不是!你瞧,雷老五家的麻花不仅好吃,还会发出声音,能演奏乐曲,更能帮你改变心情。除此之外,它更神奇的功能我还没舍得告诉你呢。说真的,要是能在蚂蚁街买到八音麻花,曹湾几个一定会买来一堆"孝敬"给司马老大——八音麻花改变老大的坏脾气!  相似文献   

14.
《戚林八音》是福州话韵书,由明代中叶编成的《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和清乾隆年间成书的《太史林碧山珠玉同声》合订而成。福州话是闽方言的重要代表点之一。闽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戚林八音》的  相似文献   

15.
玉林八音,又称桂南八音,因使用鼓、锣、钹、笛、箫、弦、琴、人声八种乐器演奏而得名,主要用于各种节庆、婚娶、满月、贺新屋、祝寿、迎神、祭祖、丧葬等民间、民俗活动的仪式中,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爱不释手。本文通过探究玉林八音的历史源流及其艺术特色,以期对玉林八音作较全面的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壮族八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民俗吹打乐的统称,自古以来,伴随着壮族人民的婚丧嫁娶、贺新屋、祝寿、祭祀迎神等传统活动,深刻的反映着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南阳雄会八音乐队,是远近闻名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壮族八音乐队,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拜访雄会村八音乐队乐手,并对乐队组成、乐队中的特殊乐器、乐队演奏的曲牌等,进行了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其中八音坐唱尤为突出。八音坐唱是布依族儿童的启蒙之音,具有游戏性、生活性及文化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八音坐唱的探究,引发对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以期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戚林八音》是福州地区群众所熟悉的方言韵书。这书每页分两半,上半页中间夹缝写着“戚参将八音”,下半页中间夹缝写着“林碧山字义”。这样,似乎其作者是明摆着的了。然而略加思索就会想到,如果此书真是戚继光编著的,他怎会用宫衔来署名呢?由此看来,戚继光是明代抗倭爱国名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是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人,生于一九○六年。他的祖父早年在河南经商,中年以后,回家种地。他的父亲一生务农,会编簸箕、治外科、看风水、还是八音会的重要成员。赵树理从小热爱劳动,还常跟他父亲到八音会里凑热闹,在那里他学会了吹拉弹唱。一九二○年赵树理考入植山完小,各门功课都学得很好,数学成绩尤为突出。一次考一道特别难的数学题,他取得第一名。获得一块银元的奖金。一九二三年赵树理从榼山完小毕业,到洞菴小学教书,因为没有靠  相似文献   

20.
八音麻花     
听说过八音麻花店的人,闭着眼睛也能找到这家店。这家店用耳朵就能找到。好吃的麻花讲究的是酥、脆、甜、香。八音麻花店的麻花不仅具备这些特点.还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一般的麻花嚼起来只会发出“嘎嘣嘎嘣”的声音,八音麻花店的麻花可不一样,每个到店里来买麻花的人不是尝味道,而是先拿起一根敲一下,再拿起一根敲一下,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再买。所以,离得老远.人们就能听到店里麻花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