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1951年高罗佩在东京将《秘戏图考》私刊了50册。这部副标题为"附论汉代至清代的中国性生活(公元前206年-公元1644年)"的出版物,被分送到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与研究机构。1961年布里尔(E.J.Brill)公司正式出版了高罗佩的《中国古代房内考》,其中包含了一个《秘戏图考》的某些发现的概要。《秘戏图考》由三部分组成(即三卷):第一  相似文献   

2.
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在渊源流长的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同时,韩国文化也有所反馈。宋时高丽物品的输入,就是其表征之一。宋代高丽与中原交流频繁,高丽物品通过朝贡、使节互访及民间贸易等途径大量输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本文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扇、纸、墨三种,详加考证,窥豹一斑。一、折叠扇的输入扇的历史,在中国大概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人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世本怕:“武王作霎。”“霎”,《说文》释曰:“扇也。”又引崔豹站今注》曰:“殷高宗有雅…  相似文献   

3.
正1951年高罗佩《秘戏图考》的出版引起了中国艺术界的轰动。它最初只私刊了50部,分赠给在世界范围内选出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远东以外的列表见同作者所著《中国古代房内考》附录二)。这些刊本里头都附有一封信,建议只让"一定数量以研究为目的的严肃专业学者"(1)接触这些书,以防止"感官刺激的寻求者和偷窥者"。分布  相似文献   

4.
赵翼素以诗文见长,并由文入史,成为"乾嘉考史三大家"之一。《陔余丛考》是他由诗文创作转向学术研究的奠基之作,从该书史考部分到《廿二史札记》反映出他在史学领域由稚嫩到成熟的成长轨迹。两书关系十分复杂,有承袭关系、互补关系、修正关系、彼此独立关系等,其中承袭关系和互补关系表现得比较显著。两书在结构安排、问题提炼、条目设置、论据选取、论证取径、结论形成、文字表述等方面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表明二者具有一脉相承性。两书又有彼此呼应、相得益彰而又不尽相同的内容,体现出互补关系。总体而言,两书各具特色,各有优劣,研读时应彼此参照,不宜偏执一端。  相似文献   

5.
《漳州图经》纂修多次,皆已散佚,今仅存《漳州图经序》,成为研究《漳州图经》的珍贵文献资料。然而对其撰作时代,古今诸家的说法不一。《全唐文》卷513收录此序,注明其作者为"贞元时人";乾隆《漳州府志·艺文》收录此序,注明其作者为‘宋吴与,奉议郎";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著录:"《祥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2010,(3):39-51,157-158
日本现存的两种《传奇汇考》抄本,是值得重视的文献。它们对于研究清代以来戏曲文献的流传,对于研究现在的《曲海总目提要》的形成,对于探讨近代中日两国戏曲研究的相互关系,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本文对这两种抄本进行了文献学的研究,对认为《传奇汇考》、《乐府考略》和黄文旸的《曲海目》没有关系的看法提出了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7.
周逸 《新闻大学》2003,(3):27-2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以其独特的历史形象和文化特征,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引起诸多学者的注意,并对其性质做了如下的认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医籍考》为视角,探讨了其作者丹波氏父子的目录学思想与成就。作者继承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中国传统目录学理论,并运用于《医籍考》的编纂当中,而丹波氏父子也成为晚清直至近代中国传统目录学家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写于宣统元年三月的《曲录自序》是其重要佚文,与已刊两篇《曲录》序言不同,王氏在此序有意提振戏曲于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宣统元年十月沈宗畸《晨风阁丛书》首次出版六卷本《曲录》,至1921年陈乃乾《曲苑》又将两卷本《曲录》收录其中。两卷本《曲录》问世后受到各方指责,王国维、陈乃乾对此多缄默不言。今查上海图书馆藏"玉海堂钞本"即为《曲苑》所收《曲录》的底本,刘世珩所撰跋语也证明罗振玉在《曲录》早期出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传奇汇考》是《曲录》初稿本中"传奇类"编纂的重要征引书目,该书是王国维与陈士可在光绪三十四年中秋前后互相抄配而得;陈士可所得今藏于台北傅斯年图书馆,王国维所持《传奇汇考》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辗转后归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为该馆所购"大仓文库"之一种。得益于王国维藏钞本《传奇汇考》的发现,既往的一些学术问题得以厘定:在《曲录》"初稿本"的编纂过程中,《传奇汇考标目》与《传奇汇考》起到了同等重要作用;《曲录》初稿本中有部分剧目虽注明是引自《传奇汇考》,但却不见于王氏钞藏的《传奇汇考》;《传奇汇考标目》与《传奇汇考》形式关联紧密但内容又迥异,这使王国维在"初稿本"中产生有关《传奇备考》的错误记述。  相似文献   

10.
读2002年《文献》第三期祝尚书先生《南北朝唐五代佚文辑考》(简称《辑考》),发现所辑佚文中至少有两篇并不是"佚文"。《辑考》所辑的第一篇"佚文"——晋张说的《游九龙潭宴别序》,并非晋人张说的文章,而是唐朝宋之问的作品。它的完整题目  相似文献   

11.
一、徐妃为《玉台新咏》撰录者又一佐证先师詹?《〈玉台新咏〉三论》据《玉台新咏序》叙一丽人,"细考文意,知一后宫贵人失宠之后,长日寂寥,此编(指《玉台新咏》)乃为其排遣而作",我伸扬先师之论,作《〈玉台新咏〉为梁元帝徐妃所"撰录"考》,主张《玉台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娄森著《龙引泉考》作为《中国市政工程设计通志》附录,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旅顺口龙引泉,是清朝末年修建的我国第一个城市给水工程之水源。经过作者历时四年的考定,该工程始建于光绪七年,而不是五年,并于十四年竣工。亦查出有关文献资料中对当时的工程量、支出银两数、工程主持人、供水范围、供水量以及龙引泉碑文内容,也多与史实不符。作者还辑录有关资料在案,以为日后进一步考证的线索。本书内容有二:其一为龙引泉考,依据史料,对龙引泉给水工程在清朝末年营建的有关史实进行考证。其二为龙引泉研究史。《龙引泉考…  相似文献   

13.
清徐松《登科记考》三十卷,取舍审慎,考证精密,参考价值甚高,是一部研究唐代文史必不可少之文献。然以一人之力,考一代科举之制,疏略在所不免。岑仲勉先生作《登科记考订补》,自后,施子愉、张忱石、卞孝萱等先生亦多有正补。笔者从事唐人考索工作,《登科记考》为案头之书,使用频率颇高。在使用过程中,时有所得。现稍为归类整理,分为"补名"、"摭遗"两个部分。"补名"是考书中所列有姓无名者之名,几十二人;"摭遗"是补登科而书中遗漏之人,凡二十一人。二者合计,共三十三人。  相似文献   

14.
台湾傅斯年图书馆所藏抄本《传奇汇考》,原为陈士可(毅)旧藏之物,于民国十九年间被当时的东方文化事业图书馆购入。此书前四册为清末抄就,后六册为民国初年抄补,共收录剧目提要97种。较之日本所藏两种《传奇汇考》(大阪本、京大本),此本不仅保存了《女红纱》一剧提要,而且还是日本藏本的祖本。根据此本,不但可以得知王国维旧藏十册抄本《传奇汇考》的具体版本信息,而且可以由此证明日本大仓集古馆藏本,乃是董康、王国维的旧藏物,从而理清海内外所藏《传奇汇考》版本之间的源流关系。因此,此本具有很重要的版本价值,为进一步研究《传奇汇考》这部中国古代最早的戏曲提要,提供了一个关键性的版本。  相似文献   

15.
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为南宋的两部官修目录,具有重要的目录学价值,但因亡佚时间较早,后世学者难窥其貌,幸赖民国赵士炜爬梳坟典,成《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一书,然其辑佚工作百密一疏,尚有遗漏、讹误等问题。论文试图通过对《中兴馆阁书目》的重新辑佚与研究,对《中兴馆阁书目辑考》进行全面考察,增补该书所漏辑的《中兴馆阁书目》六条、《中兴馆阁续书目》十一条条目,并对其讹误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文献考证,对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名称由来进行了论证,使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这两份名似相同,而实际不同的著作能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柳和城 《中国索引》2007,5(1):34-37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藏有一部孙毓修先生的稿本《书目考》。十几年前胡道静先生曾介绍过它,称其是一部搜罗宏富的“书目资料长编”[1]。2002年初,笔者为撰写《孙毓修评传》,有幸仔细阅读了这部未刊稿本,为其编纂主旨之鲜明、收辑之详博所深深吸引。现向研究藏书文化和喜欢版  相似文献   

18.
《功夫熊猫Ⅱ》在《功夫熊猫Ⅰ》的基础上,一方面重视文化民俗的调查研究,深入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在创意策略上寻求角色设计、叙事范式的互文本,圆融地缝合美目的主流价值观念。两考的结合,既保证了《功夫熊猫Ⅱ》的票房预期,又在借重他者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文化特殊性成功地转换为文化的普遍性话语,温和地实现了自身意识形...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序意》云:"维秦八年,岁在沼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关于《十二纪》的成书时间,《序意》本文给出了明确答案,是秦八年。这个"秦八年",经过清代学者孙星衍考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在渊源流长的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同时,韩国文化也有所反馈。宋时高丽物品的输入,就是其表征之一。宋代高丽与中原交流频繁,高丽物品通过朝贡、使节互访及民间贸易等途径大量输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