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与审美价值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武新宏 《当代传播》2008,(3):106-10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以来,电视纪录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取材上,更主要表现在其拍摄方法和制作风格上,以一种准纪实、准纪录,还生活本来面目的风格,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并成为电视纪录片的主流。电视纪录片从过去麻木的、缺少人情味的状态走到了今天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把老百姓身边时常遇到但又熟视无睹的事,通过电视艺术加工还原给老百姓。这种平民化的手法,无疑拉近了观众和屏幕的距离,这正是这类纪录片的成功和受欢迎的关键所在。对电视而言,走进老百姓,首先是摄像机的走进,因此,摄影记者在整个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理所…  相似文献   

4.
<正>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中国电视纪录片中,平民化是许多作品表现出的共同特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几乎成了当时整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口号。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纪录片平民化的发展脉络,并试图立足当下审视纪录片平民化的得失。纪录片平民化是一种以平民的视角融入观众意识,创作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其实质就是在节目素材的遴选上,从老百姓的生活视角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在电视屏幕上日益繁荣起来,全国很多省级电视台都设有纪录片创作室.近几年一大批优秀电视纪录片不断出现在观众面前,《西藏的诱惑》、《藏北人家》、《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起程——将远行》(此片是1995年11月份被广播电影电影部评为“金童奖”一等奖).这些众多得奖纪录片中都显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实力,同时这些纪录片从题材领域、表现手法、形式结构都在不断开拓创新,给中国电视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纪录片不论从艺术上,还是真实性把握上都有独到之处.近几年也有一些电视纪录片在表现形式上毫无目的地将纪录片的纪实手段理解为一种目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如何在电视纪录片中有机地结合和体现,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创作本身的规律特点等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纪实性作为电视纪录片的一种手段、手法,它应该以客观地纪录新闻事实与社会现象见长,它不过多地依赖情绪渲染、气氛烘托等手段去造成很浓的抒情色彩和审美意境,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实手法在抒情表意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它也仍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它的特点是,较多地依赖客观纪实、白描等手法,抒发事实本身所深深蕴含的丰富情感,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是淡淡而出的幽幽情愫  相似文献   

6.
从观纪实手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纪录片创作手法,它从出现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来的纪录片主观性太强。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另一部分则大力支持,认为这种手法不仅记录了真实而且把真实更加艺术化、深层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推陈出新.是新型纪录片的革命.代表着现代纪录片发展的世界性潮流。研究纪录片的主观纪实手法.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是一种纪实功用很强的电视体裁。它以其独特的原生态的纪实形式,使观众得以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社会。纪录片的人精神,是创作对所关注和反映的群体予以化、精神上的思考和反省。  相似文献   

8.
李景春 《记者摇篮》2004,(12):30-30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  相似文献   

9.
纪实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 ,1 991年出现的《望长城》是一个现代标志。它对电视界的震动是巨大的———“这一声呐喊给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带来勃勃生机 ,使其向现代纪录片的品味大大地跨进了一步”① 。它一扫我国电视纪录片过去画面加解说、“随心所欲”和“全知全能”的作风 ,开始用镜头说话 ,开始了纪实手法的成功运用。人们称这是纪实美的回归。此后 ,崇尚纪实风格 ,崇尚纪实手法 ,逐渐成为整个纪录片创作的追求和特征。由于纪录片的推动 ,纪实手法也越来越受到了其它的电视节目的青睐。大量的同期声、跟拍、长镜头等的运用 ,纪实手法几乎…  相似文献   

10.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社会审美心态的转移和观众鉴赏水平的提高,电视纪实作品以它的真实性、艺术性一跃成为最具电视特色的电视节目。它通过对生活情况、文化现象和历史事实的纪录,提示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内含和意蕴,成为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如何通过这个窗口,在电视和观众之间永恒地架设一座相通的桥梁,作为一个电视人,就不能不加强对电视纪实作品创作的探索和研究,真正把握住电视纪实作品中的纪录片和专题片在表现生活上的最佳角度和表现方式,从而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最好的表达文体和方式,创作出令观众满意的作品。那么,作为电视纪实作品的纪录片和专题片在创作上有哪些不同呢?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许多具有思维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不断推出。如《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有的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崇高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美即纪实美,这种纪实美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录片与我们所生存的特定时代相应合,创作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显现出了不同以往的鲜明创作特色──纪实美的回归。现代观念强调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已经步入新阶段的电视纪实语言也应更重视讲究技巧。挖掘电视纪实语言的优势,按照纪实语言的规律对形式和手法的任何创新都将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伦理价值和文化观念的重大转移和变化,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对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现实更为关注,对变革的事态发展越来越关心。而电视纪录片恰恰可以把真实的社会生活输送到每一个家庭,将使人的个体融人社会的群…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是不断地对纪实影片吸收和借鉴而发展起来的,自1958年我国电视台建立起来,新闻纪录片的播放拉开了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序幕.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电视形态开始逐渐挣脱传统意识形态说教的桎梏,其主要表现方式便是一次旷日持久的纪录片活动。这一纪实运动的生命可以说就是对“真实”的不懈追求。《生活空间》《见证》(中央台),《纪录片编辑室》(上海台),《纪录》(浙江台)等栏目推出的纪录片作品以纪实的理念、平民的视角、纪录的手法吸引了广大的电视观众。然而,对纪实理念的反思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在不少电视纪录片创作看来,纪实等于用摄像机镜头记录生活片段,他们极力崇尚避免主观介入。于是,我们可以在许多电视纪录片特别是民间DV作品中看到,纪实被简单地…  相似文献   

15.
"主观与客观"是有关当代生活纪录片创作的一对哲学概念,是纪录片创作无法避开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关系着如何去创作生活纪录片,也决定着它最终呈现的效果。客观是纪录片的一种呈现风格,而主观痕迹也无处不在。主观纪实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纪实手法。对纪录片创作主客观边界的厘定是值得创作者反思的问题,记录者的主观干预不应逾越应有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在已经创作出品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作品中,类型和手法不尽相同,下面笔者从作品纪录创作的媒体形式、呈现的类型以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一、媒体形式:电视系列纪录片与纪录电影 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创作来看,主要有两种媒体形式,一种是电视系列纪录片,一种是纪录电影.当然这两种媒介的差异不仅仅是记录介质,而且在影片容量、制作技法、叙事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宗戎 《视听界》2004,(5):42-43,41
目前,在中国电视片创作领域中,“平民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对中国的纪录片来说,更是如此。“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几乎成了整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口号。“平民化”的内涵“平民化”是一种基于平民视角,具有观众意识,创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的创作态度。具体地说,从节目素材的选取上,要从老百姓生活视角、审美趣味出发。纪录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反映老百姓关注的题材;在节目制作流程中,要追随生活,参与生活。创作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记录者:从美学形态上说,“平民化”追求自然和本色,努力做到情感和观念的表达亲密无间;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王金洲 《新闻窗》2014,(6):47-48
在纪录片创作中,画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创作者往往会根据其不同的美学特征和不同的审美价值而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但无论是什么风格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都离不开写实或写意手法,创作者为了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更加完美,都会重视镜头的纪实功能和表意作用。 一、写实与写意的手法差异 写实是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要手法,因为纪录片主要是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而完整的纪实报道,写实镜头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越强,就越能发挥出独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情景再现"、唯美的电影造型以及生动的故事手法不仅成就了<复活的军团>,更代表了导演金铁木的创作风格.纪实风格、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审美价值的平民化是金导作品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复活的军团>的分析,总结出金铁木创作风格,从而使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 需要定义吗?长期以来,中国电视界都认为“电视纪录片”难以定义,而并非不需要定义。然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则如何判定一个电视片是否为纪录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随着纪实手法在电视节目的众多领域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曾经依靠纪实手法为自己打天下的纪录片,迟早会因为属性混淆而被众多节目形式所淹没。不管什么片子,只要用了一些诸如跟拍、同期声、长镜头等纪实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