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悦 《东南传播》2018,(6):19-21
2017年,短视频行业迎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这一年,短视频平台"魔力TV"的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新片场打造的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内容品牌矩阵,并深受年轻人喜爱.因此,通过阐述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魔力TV作为案例,从发展条件、主要特点、传播途径、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展现其作为短视频平台的成功模式及背后独特的内容品牌打造之道,由此探究未来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思思 《新闻战线》2022,(7):104-106
短视频的社交特性和用户交互性,给传统媒体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信息泛滥,侵权问题严重,知识产权亟待保护;传统运营模式难以为继,商业模式亟需融合创新。多元传播生态下,应以短视频为抓手,丰富新闻传播业态,精耕优质内容;重视用户体验,凸显情感因素;树立互联网思维,促进全媒体记者转型;以“1+N”模式,打造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3.
2016年起,短视频成为互联网内容创业的风口,掀起了一场行业浪潮。无论是内容表达还是商业模式,二更视频无疑是这场浪潮中表现较为抢眼的一个。本文在分析短视频行业热潮的同时,以二更为个案,重点解析二更的商业模式探索与发展路径,并从中研判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短视频行业提供借鉴和发展的注脚。  相似文献   

4.
张冰清  李琳 《中国出版》2022,(16):51-54
以网络科学的视角剖析相关创新举措,从账号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等方面探讨出版社创新运营策略,提出在关系网络中增加连接的密度与强度进而提升传播效果。以期提升短视频账号的影响力,赋能出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凌  杨涛 《传媒》2021,(1):85-87
随着移动社交短视频的快速发展,高校开始注重短视频平台的阵地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平台运营和组织运行都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思考.如何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校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紧迫任务.本文不仅提出高校短视频要在内容生产、平台运营和组织运行方面如何进行模式创新,还从高校育人属性出发,提出整体对策性建议,为高校短视频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正处于风口上,国内众多媒体纷纷打造短视频品牌。对于地市级党报而言,发展短视频应立足本地实际,深挖鲜活素材,做精做优作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短视频品牌。  相似文献   

7.
移动多媒体视域下短视频以时长“短”和内容“多”的优势,拥有大批的受众,且趣味性强的内容很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闲暇生活。然而要使移动多媒体视域下的短视频能够稳定发展,需要其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创新,例如,后期制作、场景变换、镜头设计、背景音乐选择等多角度创新。本文介绍了移动多媒体视域下的短视频内容和受众范围的特点,找出了短视频目前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根据不同角度的创新也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申林  谢彭  陈婧薇 《传媒》2021,(23):54-56
5G技术的成熟,短视频成为媒介平台重要的传播方式,并开启品牌化运营的商业模式.媒介平台也在积极探索短视频商业价值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短视频的移动终端媒介平台为例,分析文化认同路径下优质短视频内容如何建构个人品牌并提升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华佳 《出版广角》2016,(18):66-68
"壹读"视频与"一条"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自媒体的典型代表,短视频广告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虽然基于移动互联时代的共同背景,"壹读"视频与"一条"视频在发展经历、创始人特征、业界影响力以及内容特征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是在短视频广告上二者有着不同的目标受众与产品定位,并影响各自的商业模式、内容创造方式以及视频形式风格等.  相似文献   

10.
李肖  叶梅 《新闻传播》2023,(5):58-60
在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倡导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大背景下,文化类短视频的传播正成为创新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全新尝试。当然在利用短视频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诸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盈利模式不明确、新媒体推送力度不足等种种困境与现状。目前,文化类短视频的创新与推广是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对其生产内容进行垂直精分;用IP打造人格化魅力逐步形成粉丝文化;用地域网红带动当地传统文化的推广;同时,摆脱场景依赖,用心打磨作品,实现投入产出的利益最大化。试行以上种种,文化类短视频才有成功破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内容是短视频最核心的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内容创作者想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必然要遵循内容为王的发展原则。文章以抖音短视频为基本研究对象,就短视频内容生产模式、短视频平台内容生产模式打造问题进行探究,并就如何更好地约束和规范短视频内容生产管理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涌现出许多新媒体形式。新闻短视频作为当下大众关注的热点,已经成为各大媒体打造品牌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以短视频的形式报道新闻,短小精悍,符合现代人对报道的要求。但由于新闻短视频的发展时间较短,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新闻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传播策略的创新路径,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内涵和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方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增强核心竞争力。结合新媒体创新节目形式,提高新闻内容质量,强化观众参与互动性,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凯 《视听》2023,(9):155-157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赛道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纷繁局面。在爆款短视频产品打造中,主流媒体应以价值正向、内容优质、形式创新、主题鲜明、亮点突出、制作精良、共鸣强烈为质量标杆,体现公信、科学、专业和精准性特点,利用短视频的功能优势创新内容表达方式,把握流量密码,正确引领公众审美,为短视频行业提供高质量爆款产品生产和价值转换范式,切实体现媒体的社会担当和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短视频媒介的不断发展,大众对短视频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期许,泛教育、泛知识类短视频开始受到较多关注。与此同时,无论是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还是知乎、果壳这类传统问答社区,又或是微信公众号、百度百家号等网络平台,都在积极开发知识类内容,增加知识类短视频权重。本文通过引入知识类短视频概念,探讨了这类短视频的传播动因与传播特征,并就这类短视频的长期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从而让短视频更好地作用于知识普惠。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营销应时而生,为医学考试类图书的宣传与销售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当前短视频营销方兴未艾的环境下,图书出版机构应把握时机,乘势打造一支专业团队,通过合理选择营销主体、营销内容、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的营销优势,实现线上流量与线下收益的转化。本文综合分析了医学考试类图书短视频营销的现状与发展,以期为图书出版机构开展高质量短视频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遵循整合营销理论的内容型营销、全渠道营销、参与式营销思路,在分析教学科研支持视角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类短视频推广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构建了以内容推广、渠道推广、全员推广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类短视频推广策略:创新知识类短视频内容生产模式与叙事方法,增加知识类短视频关注度;构建动态匹配师生教学科研情境的知识类短视频推广矩阵,强化知识类短视频传播力;打造线上线下用户互动式参与知识类短视频推广的场景生态,提高知识类短视频渗透率。  相似文献   

17.
乐上泓 《传媒》2021,(4):55-57
移动营销环境下,"人—货—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容与营销的融合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短视频的带货能力逐渐受到重视的同时,推动着移动营销领域的创新.要想发挥短视频强大的营销能力,需要认真地研究IP打造、网红带货和粉丝互动等多方面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李旭丰  樊传果 《传媒》2023,(7):68-70
短视频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不断打造出新场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传播的类型特点、非遗项目品牌化及非遗短视频传播品牌化的必要性,并从内容定位、符号系统、内容矩阵及传播媒介四个方面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的品牌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毕翔  唐存琛 《传媒》2021,(15):29-31
近年来,匠心精创的短视频内容生产理念逐渐被网络视听行业和受众所认可,短视频质量大幅提升.在优质内容的支撑下,纸媒开始尝试优化新闻报道形式,拓展信息传播方式,并通过多样化的内容传播渠道整合自身转型创新之路.本文分析了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价值内涵,从技术、内容、生产能力维度分析了其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纸媒"短视频+"的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美国第一家短视频社交网站Vine的生命周期和发展瓶颈进行个案分析,尝试以之为切入口,深入探讨短视频这一新生网络内容生产及社交形态在当下的发展规律及可能遭遇的障碍。文章认为过分专注资本和渠道维护,却疏于对精品内容的生产和创新,是短视频媒体发展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进而从内容生产和渠道革新两个角度,提出对我国短视频媒体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