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应用的推广,网络原创文学得到迅速发展,一系列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被翻拍成电影或电视.在被翻拍成影视剧的潮流中,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受到质疑,其同质化、功利性倾向、盗版、作者队伍素质等广受诟病.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认真分析,并对如何促进网络原创文学的健康发展及其影视化改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梁琨 《传媒》2018,(6):74-76
影视改编是影视创作的重要形式,2015年的"小戏骨"系列古典名著改编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其中《小戏骨红楼梦》最具有代表性.为此,笔者从该剧剧情编排、人物诠释和语言运用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剧改编成功的因素,以期为当前的影视创作提供新的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宋湘绮  秦欣 《东南传播》2024,(2):119-121
网络文学作为依托于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新型人民文艺形态,在媒介融合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IP开发价值,成为影视等产品最大的内容输送库。其中,原著粉是网络文学IP跨界的见证者。由于原著粉对网络文学IP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感知不同,在网络文学IP影视化过程中表现为理性成瘾、自我说服、精益求精三种情况。基于此,从四个方面给出网络文学IP跨媒介延伸的优化建议:一是尊重改编规律,延续IP人气;二是横向条件关联,增强IP价值;三是纵向跨界延伸,深耕IP产业;四是多维制度保障,赋能IP开发。  相似文献   

4.
网络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都挺好》火爆电视和网络;网络小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市场潜力很大;网络小说和影视携手拥有其他影视改编所不具备的优势;热度高的小说,不一定能够影视化成功;沉下心打磨一部良心剧,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2016年春,网络文学IP改编的电视剧《欢乐颂》以黑马之姿火爆全屏,拿下年度现象级电视剧的头把交椅。在这一表象之下,《欢乐颂》所蕴含的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化技巧与营销策略也值得关注。网络文学IP的成功影视化,首先要进行高质量的改编、拍摄,打造优质内容;其次在播放渠道方面,实现传统电视、视频网站、社交网络三屏联动;在营销传播阶段,通过提前备料、分阶段投放、多级传播、"剧众"互动等策略,维持热度,有效实现IP影视剧的社会化营销,打造热播剧集。  相似文献   

6.
黄雅婷 《今传媒》2021,29(4):97-100
本文基于《陈情令》的对外传播经验,以拉斯韦尔传播理论为研究分析框架,得出其为国产影视的对外传播提供的启示:坚持"内容为王",潜心进行IP改编,讲好影视剧中"人"的故事,引发共情,让众生百相在"何为人性"这一全球普遍命题中给出自己的阐释;实现IP多联动开发,顺应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创新多模态国产影视剧外宣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7.
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促进了网络小说和影视的碰撞与融合.网络小说IP剧具有热播的先天优势,一方面拥有大量原著粉丝,另一方面弥补了影视剧原创剧本的缺失,其经过改编被搬上荧幕是必然的.网络小说IP剧的"生成"与"生存",需要网络小说IP的综合开发,通过文学、影视、音乐、动漫、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实现网络小说IP剧泛娱乐生态运营体系和全版权营销产业链的立体化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影视界广泛兴起的"IP"改编热的兴起,造成了一大批具有现象代表性的作品的诞生。本文从新时期下陕西作家作品影视化的改编情况入手,通过对新时代陕西作家群体的作品地域共性进行分析,论证在"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其作品不仅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文学性来深刻表现中国社会发展,对影视改编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阐述新时期下陕西作家影视影响力发展转型的现状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杨雪 《传媒》2018,(8):80-82
2015年,我国IP影视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以IP为改编源的影视作品霸占荧屏.经过近三年的发展,IP影视产业进入发展的瓶颈期.本文从产业演变理论视阈出发,对比我国与西方影视产业发展的不同,发现我国IP影视产业演变轨迹具有非典型激进性演变的双重特征,其演变轨迹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新兴阶段、趋近阶段、震荡阶段、共存阶段,而以IP影视作品为核心的泛娱乐产业链运作最终会成为主流模式.本文还对IP影视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影视从业者提供相关资料来完善和改进以IP为核心的影视作品和相关衍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吴昊 《青年记者》2016,(18):29-30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中文含义是“知识产权”.在影视行业,“IP”泛指有大量粉丝基础的网络文学、原创文学或者游戏的版权.①IP电视剧则是指以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为题材创作改编而成的电视剧. 自2011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甄嬛传》火爆荧幕之后,IP电视剧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不断刷新纪录,IP版权费也接连创新高.有媒体将2015年称为“IP电视剧元年”,在IP电视剧强劲的发展势头下,客观、理性地看待IP电视剧的创作热潮,对于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超 《今传媒》2016,(9):104-105
2015年,中国屏幕出现了影视剧IP热的现象。影视剧IP的快速凝聚核心受众,成本低廉的特点,深受影视制作公司的欢迎,成为影视市场一股潮流。针对目前IP影视剧的开发过于集中于商业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的问题,本文提出在影视剧IP开发中的项目选择、剧本改编、内容塑造三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文学文本和电子文本在传播方式上各有特点。本文以三国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为例,通过对比丈学文本传播和电子文本传播,结合社会和受众因素,分析文化快餐化的原因,探讨文化快餐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晗 《青年记者》2017,(8):64-65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即著作权或知识产权,对影视剧业而言,IP主要指的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剧.近年来,IP越来越受到影视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追捧,IP电影、IP电视剧霸占着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当下诸多基于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大获成功,让IP市场愈发火爆.  相似文献   

14.
文学改编一直是剧本的一大来源,电影、电视剧史上很多优秀作品都是由文学名著或畅销作品改编而成。改编过程中,将作品看作素材,打成碎片,并按照影视思维、视听表达的规律,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部故事完整、结构统一的作品。然而,对诸多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效果,业界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5.
IP电影最早产生于90年代的美国,随着影视产业的"泛娱乐化"以及"互联网+"的影响,最近几年IP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是观众对IP电影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符号修辞出发,研究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跨媒介互文传播问题,分析这两种从属不同符号体系的文本修辞之间的异质性和互文关系,为影视作品改编提出一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影视行业也在不断变化的传播语境中开拓出新的发展领域,近些年来,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剧在影视市场中大放异彩,其中尤以武侠剧最为显著.文章从影视文化及其传播效果的视角出发,剖析"粉丝社群"的心理需求,解读当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趋势背后的行为隐含与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传媒行业IP剧制作热度居高不下,IP剧在整个电视剧比例中占额升高,似乎产生了一种"无IP不成剧"的现象。但IP剧热潮下暴露出"快餐式"制作手法、收视与口碑相左,网络IP剧口碑反超电视IP剧、演员成本大幅翻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乱象。本文通过对"IP剧热"乱象分析,提出"影视IP"运营的四点策略:正确认识多于盲目崇拜;打造开发多于移植利用;内容投入大于IP购买和演员片酬投入;讲求广告植入契合度。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6):90-94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推动媒介融合不断升级,导致以全媒体整合性布局、全产业链非线性衍生为运行起点的新型影视传播,正在全面取代传统以单向、线性为价值链生成逻辑的传统影视传播。在此传播范式转型过程中,传播价值链核心的IP化、传播终端的圈层化、传播价值节点间的生态化正在成为比较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据此,本文主要以观察和个案为操作性研究方法,归纳和演绎当前影视传媒价值链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畅销书籍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也随着影视作品的热播,出现了大量的剧本书、影视剧小说等。这种"以图书发展影视,以影视促进图书"的发展模式即"书影联动"发展模式,或将成为图书与影视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以业内最早践行"书影联动"发展模式的北京白马时光传媒为例,通过分析该公司取得的成就,来探究"书影联动"模式对图书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苟馨允 《新闻传播》2023,(15):41-43
本文基于影视元宇宙的背景下,探究了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开发与商业化。在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对《大话女儿国》和《创世纪》两部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表现形式、商业化模式、关键因素和策略等方面的特点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型的虚拟现实空间,为影视IP开发与商业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影视IP在元宇宙中需要注重用户体验、社交互动、多元化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和策略,同时还需要借助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工具进行精细化运营。未来,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和风险,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和加强风险控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启示可为影视IP开发和商业化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