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刘明超 《今传媒》2012,(3):119-120
本文以《民立报》对"汉口惨案"的19篇报道为例,观察《民立报》深度报道特点。第一时间关注事件各方反应,精心选择、组织新闻事实,巧妙利用细节、对比手法、人物对话,以及机智的新闻标题和生动的新闻语言展现新闻事件,从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只有客观真实的《民立报》,才能洞悉清末的社会现状,启迪民众。  相似文献   

2.
骆雁 《传媒观察》2008,(2):61-63
回眸中国百年报业史,最具诗人气质的著名报刊活动家当推于右任先生,他的办报经历也具有鲜明的诗化色彩。从《神州日报》到《民呼日报》,从《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于右任所创办的四份大型日报,起承转合,血脉贯通,充分表现了于右任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和苍凉诗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炫目闪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骆雁 《新闻通讯》2008,(2):61-63
回眸中国百年报业史,最具诗人气质的著名报刊活动家当推于右任先生,他的办报经历也具有鲜明的诗化色彩。从《神州日报》到《民呼日报》,从《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于右任所创办的四份大型日报,起承转合,血脉贯通,充分表现了于右任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和苍凉诗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炫目闪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开封民立报》创刊于1913年5月,同年7月间被袁世凯在河南的代理人张镇芳以武力强行封禁。《开封民立报》的创办人陈伯昂,清末曾留学日本,在日本东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留日期间,他曾在进步刊物《河南》杂志任编辑发行等职。1912年8月间,陈伯昂来到开封,奉孙中山的函示,在开封设立国民党河南支部。同时经过半年的筹备,《开封民立报》1913年5月20日创刊,社址在理事厅街,陈自任总编。  相似文献   

5.
邵力子(1881-1967)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贡献卓著的报人、政论家,先后参与主编过《民立报》、《民国日报》等著名报刊,在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国内学界对邵先生在新闻领域中的建树一直缺少挖掘和总结,故本文在梳理邵力子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新闻思想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6.
3月《北京周报》创刊30周年 (1958年)3月15日《北京晚报》创刊30周年 (1958年)3月20日张季鸾诞生100周年(1888年)张季鸾是民国初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评论家。1905年在日本担任《夏声》的主编。1910年在《民立报》工作。1913年创办《北京民立报》并主持评论。以后又先后担任《大共和日报》的编译和《民信日报》的总编辑。1916年应聘为上海《新闻报》驻北京记者。  相似文献   

7.
3月《北京周报》创刊30周年 (1958年) 3月15日《北京晚报》创刊30周年 (1958年) 3月20日张季鸾诞生100周年(1888年) 张季鸾是民国初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评论家。1905年在日本担任《夏声》的主编。1910年在《民立报》工作。1913年创办《北京民立报》并主持评论。以后又先后担任《大共和日报》的编译和《民信日报》的总编辑。1916年应聘为上海《新闻报》驻北京记者。  相似文献   

8.
张季鸾的编辑思想与境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季鸾是我国著名的政论家,新闻界之巨匠,曾任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的总编辑,被周恩来誉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张季鸾与新闻事业30年结缘,辛亥革命后,他先后担任《民立报》分社总编辑、《大共和报》译员、《民信日报》总编辑、《新闻报》北京  相似文献   

9.
唐玉 《新闻世界》2010,(5):104-105
于右任(1879-1964年),原名伯循,字诱人。他是复旦大学的筹备创办人之一,是中国近代书法家、著名报刊活动家、教育家。本文以于右任在《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上发表的评论为蓝本,从报刊本身和报刊从业者双重角度,解读这位"报业泰斗"的报刊自律观。  相似文献   

10.
陈英士是辛亥革命酝酿与发动时期重视舆论宣传的革命党人之一。他从1908年秋筹办《大陆新闻》起,到1916年夏被袁世凯爪牙暗杀为止的8年间,先后共创办或资助过《中国公报》《民声丛报》《民主报》《民立报》《太平洋日报》《新汉报》及《上海民国日报》等多家报纸,但他在“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党报《五七报》,为当今《中国新闻事业史》等专著所未载。  相似文献   

11.
于右任(1878-1964)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大风、太平老人等,陕西三原人。清光绪29年(1903)举人。肄业于上海复旦学院,后赴日本留学。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任社长,嗣又相继创办《民呼日报》、《民立报》等,宣传革命,持论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报社后备力量建设宣传部担负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宣传任务,目前已发展成为下辖《中国国防报》《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环球军事手机报》《中国民兵》杂志、《环球军事》杂志与《国防教育》杂志等三报三刊在内的综合性传媒部门。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夕,不少宣传革命思想的报纸如《中国日报》《苏报》《国民日报》《警钟日报》《广东报》《有所谓报》《少年报》《民呼报》《民立报》《民报》等相继涌现,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新闻战线上的一支健军。在这些报纸进行宣传鼓动的活动中,还出现了一批革命的爱国报人,郑道就是其中一员年轻的闯将。郑道(1880—1906),字贯一,广东中山县人,从事新闻事业后,即以贯公笔名行业。小时候在家乡乡塾读书,“颕悟好学,过目成诵”,熟读经史之书。但因家境贫苦,十六岁即随乡亲到日本谋生,为横滨太古洋行职工。后来由于梁启超的协助,得以免费入  相似文献   

14.
张季鸾是中国新闻评论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新闻生涯丰富多彩,先后或参与或创办或主持过《夏声》杂志、上海《民立报》、北京《民立报》、《大共和日报》、《中华新报》、《新闻报》、《大公报》的编辑工作。尤其是在1926年和吴鼎昌、胡政之接办《大公报》后,主持《大公报》言论达15年之久。1941年《大公报》获得殊荣,被授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最佳外国报纸奖,这是对张季鸾先生最好的肯定。1941年9月他去世时,周恩来、邓颖超曾送挽联一副,上联是:“忠于所事,不屈不挠,三十年笔墨生涯,树立起报人模范。”对张季鸾先生赠予了“模范”的高度评…  相似文献   

15.
吴宓出生于一个报刊世家,嗣父吴建常是《民立》报馆的编辑,舅父胡堪编撰的三原《训俗白话报》是陕西省最早的白话刊物。吴宓自幼耳濡目染,11岁自编《童子月报》;  相似文献   

16.
开封报业始于北宋。《河南官报》的创立拉开了开封近代报业的序幕。在民国年间一 三次高潮,先后创办报纸多达百余种。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开封报业中的有志之士伸张正义,讨伐无道,付出了血的代价,以《开封民立报》、《豫报》、《河南民报》、《中国时报》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6)
于右任办报的主观动因文/北京·刘惠文于右任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报刊活动家与政论家。他在辛亥革命前先后办起《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这样四张大型日报。这些报纸鼓舞了国民的反...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一代报人张季鸾先生,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反清活动,编辑《夏声》、《陕北》和《民立报》,为民主革命奔走呐喊,大造舆论。武昌起义后,先生积极参加创建民国活动,并曾应孙中山先生之邀,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  相似文献   

19.
成舍我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民间报人,一生从事新闻事业,先后创办北平《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南京《民生报》,上海《立报》,重庆《世界日报》,香港《立报》,台湾《立报》等多家民营独立报纸,以及北平、桂林、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报刊实践家和新闻教育家。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早年即对地图予以较多的关注,认为欲发奋报国,应“舍科第之辞章,而讲治平之实学”,而“实学之要,首存通晓舆图(即地图).尤首在通晓本国之舆图”。1912年6月25日,孙中山在上海对《民立报》记者谈到:“仆之不敏,见识浅薄,然二十年来每有所至,即收其舆图,虽用意颇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