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培养青少年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他们将来面临的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2002,(10):44-44
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外国人的一些做法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还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从小就应该让孩子们吃点苦、受点累,培养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在许多西方国家,家长们通过各种途径对孩子们进行培养……美国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  相似文献   

4.
自己子女长大后能自食其力,无疑是家长和社会所希望的。以下介绍国外的几种作法,颇有借鉴意义。美国:“要花钱,自己挣。”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就让其认识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修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能力的教育。美国南部有些州立中学还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孩子…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等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欣赏的父母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尽管德国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父母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孩子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一切为了孩子”、“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里两个或几个成人照看着一个孩子,不少家长理解的“最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食品、衣服、生活环境等,往往忽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缺乏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恰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7.
学会做父母     
要让孩子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应当遵循科学的育儿原则,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评价孩子的标准。过去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众多家长都知道表扬自己的孩子,一开口就是“你真乖”“你真可爱”等,这看似表扬,实质是让孩子具备“遵从”的性格,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家长在爱孩子和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主动发展和适应的能力,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这要求家长做到:(1)对孩子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 ,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与经验。竞争充满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人人凭本事吃饭 ,没有人身依附 ,“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勤奋、节俭蔚为风气。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并成为强者 ,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溺爱儿女 ,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1 让婴幼儿从小单独夜宿 ,无父母陪护。   2 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的婴儿赤身裸体扔进水中 ,让其学游泳。   3 孩子跌跤 ,父母不管 ,让他自己爬起来。   4 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 ,如洗碗、…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法国,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朗的零用钱,14岁的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朗,而当孩子在高中学习时,获取的年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朗———此数额比起美国、英国的同龄孩子来都要高出一截。法国家长们认定,与其让孩子每次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作出某些消费限制的规定,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本领。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家长还大多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帐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一般并非区区几十或几百法郎,而是上千甚至数千法郎。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1.
教育核心: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教育典范: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亲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鞋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路石 《家长》1999,(12)
美国家庭普遍重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他们积极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活动。支持孩子在家里办画廊。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有的在墙上挂有小画板,写写画画;有的布置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球星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家长鼓励孩子画想像画、科幻画,越是异想天开越好。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林溪 《师道》2006,(3):22-2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美国人就特别推崇孩子的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在这里,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之一,是黑人笑星比尔考斯彼主持的《孩子说的出人意料的东西》。这个节目在让你捧腹的同时,也让你深思。有一次,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当什么?”女孩很自信地答道:“总统。”全场观众哗然。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状,然后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女…  相似文献   

14.
一、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脆弱的主要成因1.家长的过分保护和宠爱是主导原因孩子处于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护理,这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活动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创新教法,巧设意境,注意让学生独立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二)要改革家长包办孩子一切的封闭式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长的素养,发挥家庭教育特殊作用当前我国“二合一”或“四合一”的家庭较多。这些家庭的成年人将自己的几乎全部业余精神都投入到了一个孩子身上,只怕累着孩子,苦着孩子,总是护着孩子,造成孩子处在无挫折的真空环…  相似文献   

15.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由父母或长辈包办代替,所以现在的孩子大都娇气、任性,依赖有余而独立不足。是以要培育孩子做一个独立自立的人。笔者结合学校的“小鬼当家”快乐行课程,从以下三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1)把握活动训练,强化自主意识;(2)抓住教学契机,培育自主习惯;(3)关注日常生活,提高自主能力。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里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到家长无奈地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半夜十二点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  相似文献   

17.
周丽敏 《考试周刊》2013,(37):194-194
从小培养幼儿的礼仪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有义务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为懂礼貌讲卫生的孩子。在园期间,幼儿把老师作为榜样,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留下好的印象;在家里,家长是孩子学习的对象,所以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相似文献   

18.
很多父母都为自己的宝宝缺乏交往能力、不能与伙伴和睦相处、缺乏分享意识等表现感到担忧。确实,这些都是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毛病,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位专家曾经讲过“,孩子的童年一定要有伙伴,让他在伙伴中学习人生。”由于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导致他们没有玩伴,缺少交往的机会。孩子童年伙伴的缺失,对他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个缺陷,所以,父母要为孩子的交往铺路架桥,为孩子结交伙伴穿针引线,教孩子在交往中逐渐学会与人分享,和睦相处,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伙伴意识”。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就是:培养孩子的“伙伴意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听一位家长讲,他的孩子八岁了还不是正式学生,是“旁听生”.最近,学校的一年级统考,他的孩子语文和算术都不及格,因此被辞退了.经过多方奔波,苦苦相求,总算保住了孩子的“旁听”资格.《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有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单纯  相似文献   

20.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