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农村的一切变化。新华社2月播发的《中国农民学“公关”》以颇新的角度反映了农村深刻变化的一个侧面。农村姑娘王春丽为什么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能当上“公关小姐”呢?刚生孩子的农民小崔上了公  相似文献   

2.
2002年8月21日,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开幕。在为期8天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新华社共播发搞件69条,其中程序性报道仅11条,从8天枯燥的数学会议中捕捉出58条程序外的鲜活报道。国际数学家大会报道集中体现了新华社会议报道改革的成果。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对这一报道的整体作出描述,这个词不是“会议”,更不是“程序”,而是“新闻”。即使其中的程序报道,也完全是以新闻价值标准为取舍。  相似文献   

3.
8月28日,我们接到河北省西柏坡乡乡长王韶华辗转打来的电话——探讨“餐桌经济”转变农民种植方式的道理,询问具体的致富手段。记不清这已经是第几次接到农民和农村工作者打来的电话了。 7月20日至27日,新华社以“餐桌经济系列报道”专栏,连续播发了我们采写的《我国餐桌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农民瞄准餐桌种地大有可为》等8篇稿件。此前3个月我们进行的不间断采访和研究,终于结成了果实。报纸广泛采用是一种收获;但多次接待来电、来访农民才是这组报道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 这组报道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和劳动,是集体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在一场战役性报道中,一个媒体欲以响亮的声音影响舆论,必须打出高水平的精品力作。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精彩纷呈,佳作不断,11月14日播发了何平、刘思扬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以下简称《诞生记》),将新华社十六大深度报道推向了高潮。这篇文章,典型地反映了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各界揣测不已的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问题,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新华社10月19日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决定,允许农民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转移土地承包经营权。这被认为是土地改革跨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3月3日新华社播发的《科技进山点燃了贵州山区的希望之火》一稿,报道了贵州省在四个山区县试点进行综合技术开发,使那里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报道令人信服地说明,科学技术对开发贫困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的农村报道讲政策多,讲科学少。近几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讲,是党的政策发挥了巨大威力。但是,我国农村要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威力决不可小看。  相似文献   

7.
2月9日,新华社发了一条不寻常的新闻,它不是报道什么新人新事,而是公开说明自己发的一条消息失实。事情是这样的:2月5日,新华社曾报道河南省著名劳动模范阎建章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其实这个研究所并不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而是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农民合办的。新华社对上述失实报道作了更正,指出“这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高度重视做好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号召各条战线为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作贡献。这一号召赋予农村广播电视更加光荣而重大的使命,给农村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奋发努力,在宣传的业务指导思想上,在队伍建设上,在事业建设上,都要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2月9日,新华社发了一条不寻常的新闻,它不是报道什么新人新事,而是公开说明自己发的一条消息失实。事情是这样的:2月5日,新华社曾报道河南省著名劳动模范阎建章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其实这个研究所并不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而是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农民合办的。新华社对上述失实报道作了更正,指出“这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14日新华社播发的何平、刘思扬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以下简称《诞生记》),将新华社十六大深度报道推向高潮,反映了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14日新华社播发的何平、刘思扬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以下简称《诞生记》),将新华社十六大深度报道推向高潮,反映了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近年来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的指导方针之一。在今年新华社工作会议上,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代表新华社党组正式提出,要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就国内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尤其是对新闻文化的需求;就海外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受众对新华社播发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落实新华社党组的要求,近年来,新华社在两会报道、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报道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受众需求调查和媒体用户调查。2007年1月29日至2月9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两会报道群众需求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两会的关注点与信息需求,为两会报道更好地把握需求、服务百姓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于今年2月8日播发的供新华网专稿和供三大证券报专稿《中国股市,风物长宜放眼量》(新华网记者孙杰 张旭东),是新华社年初就如何看待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和问题而播发的一篇重要时评。这篇报道播发后,迅即在全国各媒体和证券市场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今年春节过后,我国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表现及走势已引起各界人士广泛关注。2月5日,两市开盘当日,上海综合指数、深圳成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我国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省广大农民,在全国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接着又不断地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推进农村改革。常驻安徽的新华社记者,始终站在农村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热情地讴歌农民的伟大创举,加强推进农村改革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以农村为主要报道对象的县市报,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县市报要积极主动地、深人地去研究农村改革的动向,以找出农村报道新的突破口。重新认识农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有哪些特点呢?它除了具有传统农业所有的属性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单一的粮棉油的小农经济转向多种经营的大农业,这种变化不仅优化了农业内部结构,也丰富了农业生产内容。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了农业的外延。乡镇企业的崛起,不但成为农  相似文献   

16.
1951年7月10日,新华社以平壤电头播发了《朝鲜停战谈判举行首次会议》的新闻,报道了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于当日上午十时在开城举行的消息.在此之前,新华社相继播发了双方将举行停战会议的声明、往来电报等消息.这是新华社关于朝鲜停战谈判报道的开端.这场谈判前前后后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与斗争丝毫不逊于战场,其间的新闻战也同样十分精彩.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十一月二十八日播发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的消息,在这个新闻界群英荟萃的大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公认这是一篇在改革浪潮中新闻改革的成功之作。在二十九日的大会上,会议主持人拿着报纸兴奋地告诉大家,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同志写了一篇很好的大会开幕消息,接着他念了消息导语,把消息推荐给到会的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播发的《困难踩在脚下,再从零开始——部分农民企业家座谈乡镇企业的今天和明天》(见2月13日新华社新闻稿)是一篇满腔热情为乡镇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农村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也给面向农村,以农村为主要报道对象的县市报,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农村报道向何处去?必须在农村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迅速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主动地、自觉地、深入地研究农村改革的动向,寻找农村变革的轨迹,以找出农村报道新的突破口。重新认识农业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6周年纪念日,中央决定重新发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6月3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这篇讲话,并配发邓小平同志的照片一幅。对如此重要的稿件,各报几乎无一例外,均在一版以通栏标题突出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