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武术是时代的产物,套路是武术的表现形式.如何围绕武术套路的创编促进武术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武术面临的重要课题.武术的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以及围绕它们而存在的功法构成了武术传统技术体系;而一系列有套路至单势散用,切合实用的训练过程构成了武术传统训练体系.因此,通过对表演性和健身性武术套路、竞赛性武术套路、实战性武术套路创编原则的探讨,为更好地正确认识继承和发展武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任鑫 《当代体育科技》2020,(7):23-23,25
武术项目侧重于技能展示,更加具有表演性质。武术运动员在日常的武术表演过程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和套路。同时,在日常武术练习中,因为武术表演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因此,相应的稳定性与身体平衡性的训练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协调性训练对于青少年武术套路技术的相关影响和意义,然后探讨了提高青少年武术套路技术的具体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武术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近代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技击应该始终是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但不可忽视的是,套路练习和技击练习有分离的趋势,因掌握技术单一而出现了“练的不会打,打的不会练”的现象。长此以往,套路练习和技击练习相统一的完整的武术运动就有可能成为运动畸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将技击的技术动作进行提炼加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来自于技击,而又对其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武术套路的美,  相似文献   

5.
<正>武术练习是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最好载体。我校以注重练习学生的基本功和简单的长拳套路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基本功的练习是武术学习的基础,是武术练习和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简单长拳套路的练习对学生身体灵活、柔韧、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知行合一”。这种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的思想是武术认识论的基础。具体到武术中则表现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强调要切合实用,突出它的技击特点。所以技术来源于实践、经过加工提高、然后用于实践成了历史上武术发展的基本线索。正因如此,使得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武术技术体系;以套路练习为基础,然后将其拆为散手,再通过“递手”,过渡成对抗性的实战练习,构成了武术的传统训练体系。所以武术在历史上的发展常和军事活动密切  相似文献   

7.
武术传统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武术在技术上具有技击特点,在文化特征上具有民族特点。其技击特点的保存和发展,与中国哲学的知行合一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武术的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以及围绕它们而存在的功法构成了武术传统技术体系;而一系列由套路至单势散用,切合实用的训练过程构成了武术传统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8.
试论武术的概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武术的概念是武术研究工作的起点,是建立武术理论体系的基础。动作具有攻防技击价值是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其概念的内涵。用二分法将武术概念的外延进行分类,以动作是否具有一定顺序为划分标准,可将武术的内容分为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这样全异的两部分。武术的上属概念是民族形式体育项目。我们将武术的概念表述为:武术是以具有攻防价值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运动形式的民族形式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以具有攻防价值的动作为基本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一种民族形式体育运动项目。多年来由于武术理论研究的停滞,至使武术理论和实践,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套路中技击性动作和非技击性动作在发展上都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这必然导致武术发展中“自组织”过程的发生。现在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将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结合的可能性。在开展套路竞赛和对抗性竞赛的同时,开展使二者结合起来的比赛,使武术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全能体育项目。这也更有利于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个别练习也叫单人练习,它是武术教学中组织练习的一种方法。在以往的武术著作及教材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较少。但从武术教学的要求、学生学习套路所遇到问题以及套路演练的特点看,个别指导与练习武术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上独具特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艺术学(音乐、戏剧、雕塑、绘画等)、哲学、美学等为理论参考,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动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同时,依据武术套路演练中动静节奏的上述审美特征,指出了动静节奏的艺蕴内涵应凸现出动迅静定、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等具体要求,进而推断出要从动态性、延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去把握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武术套路演练的技巧以及其他从事武术科研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理顺武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确立与“大武术观”相适应的广义武术概念,首先剖析了狭义的“体育武术”概念存在的问题,在回顾武术的体育化进程的基础上,剖析了“坚持武术属于体育范畴”的几个典型观点分别存在的问题,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武术内容都属于体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或是将来,体育都不能涵盖整个武术。基于以上讨论,遵循形式逻辑界定概念的原则,提出广义武术的概念:武术是源于中国的围绕技击而拓展的徒手或持械的人体运动文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田野调查、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从传统武术视野下审视散打的发展。研究发现,气、桩功、整劲、短打为传统武术的技法特征,与散打腿法具有很好的互补效应;提出了散打应从武术基本功、传统武术短打、传统武术拳理三方面入手改进的建议。通过传统武术与散打的融合升华散打文化,有利于调节武术界长期对散打发展的诸多争议,促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功夫",以浓郁的武术散打文化意蕴更好地传播于世界。  相似文献   

14.
从非洲文化的角度介绍“非洲武技”(或“非洲武艺”)的概念,描述非洲人对格斗术的理解并提出“非洲武技”的“武、巫、舞”概念,即将格斗、巫术和舞蹈的三位一体视为“非洲武技”的核心。另外,简要对比非洲武技与中国武术两个概念,以显出二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便于促进中非文化理解。最后简单介绍了“非洲武技”中比较为有代表性的格斗术如Engolo、Dambe、Laamb、Donga以及 Zulu Stick Fighting(祖鲁棍法)。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是发扬武术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好方式;全面的武术教育要使受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得到教育的塑造;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武术也应该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当前传统武术竞赛中除了个别项目较为均衡外,其他项目均存在规模较小、形式单一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现状问题以及如何发展和普及传统武术运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对实践活动的调查,得出结论:要发展传统武术,应该以对武术的保护为基础,将传统武术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完善现有的传统武术竞赛方案。并且根据传统武术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创新,从而有效地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性质的义和团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推动中国武术的普及和传承,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则为扩大中国武术与西方的交流,加速武术体育化的过程,促进竞技武术的发展以及改变武术的功能与价值提供了契机。可以说,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相似文献   

18.
传统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现在却处在失传或正在失传的边缘。本文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历史形态的阐述及其对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发展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实现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传统武术的技击本质,强化现代军警格斗技能;发展武侠文艺,推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未来几年是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精神的关键几年,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在全国推行武术操、实行武术段位制、加强武术的科学化标准化建设的的关键几年,更是科学传承中华武术、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校园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机遇;力求厘清阳光体育与武术运动的关系;提出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契机,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阳光武术活动具有的可行性,从而构建校园阳光武术活动开展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进而探讨了其具体实施与推广方案。由此,为未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及中华武术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调查和分析福建省部分高校武德教育的现状。结果表明:当前习武大学生对武德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武德的内涵、内容理解不够;大学生在习武过程中武德修养还不够完善;教师在武术课教学中武德教育的实施还不全面。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武德教育现时代的内涵和价值、积极作用和意义,提出加强武德教育,开设武德教育课程,创设武德教育情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