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逸群(1896~1931)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革命家。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南昌起义。他是贺龙元帅的入党介绍人,曾与贺龙一道开创洪湖革命根据地。不幸的是,1931年5月,他由洞庭湖特区返回江北汇报工作时,途中遭日民党军伏击,壮烈牺牲。他的英年早逝,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初识周恩来接受主编《火星》任务 1924年8月,周逸群遵照党的指示,离开了上海,来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  相似文献   

2.
周逸群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洪湖游击队的创建者,他留学日本,却弃文从武,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是黄埔军校的高才生。大革命失败后,他没有放弃革命探索,创建并发展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将游击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3.
【红色档案】1928年春,湘西北各族人民在贺龙、周逸群的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举行了闻名遐迩的桑植起义,从而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1928年5月,为了加强对湘西地区党的工作的统一指挥,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湘西北特委并入湘西特委。1930年7月4日,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县城胜利会师。7日,两军前委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红四军更名为红二军,二、六军合编为红二军团,成立军团总前委和总指挥部,周逸群任总前委书记兼军团政委,贺龙任总指挥,柳克明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孙德:青任参谋长。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真实与戏剧化的历史 1965年7月18日,一架大型客机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以周恩来为首的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彭真、贺龙、陈毅及夫人张茜、郭沫若及夫人于立群和效百名欢迎的群众迎候着一位归来的老游子,他就是国民党在大陆最后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曾任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先生。人群中还有两位特殊的人物,一位是曾与李宗仁、白崇禧创建“新桂  相似文献   

5.
烽火南昌     
祁谷 《档案与史学》2006,(8):F0003-F0004
1927年,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组织军队,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7月27日,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组织和领导这次起义。参加起义的武装力量,主要是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影响的叶挺,贺龙率领的部队及朱德主办的军官教育团第三万余人。起义部队于7月下旬冲破国民党反动派重重障碍,在人民群众支援下,迅速集结南昌。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恩施州地处鄂之西南。1960年3月始建恩施专署档案馆,1993年12月改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档案馆。本馆现藏80个全宗,计46013卷档案和6826种计33508册资料。革命历史档案有211卷。是1927年至1949年中共鄂西特委,施巴(鹤)特委,湘鄂西(分)特委,湘鄂边前委,红二、六军团等组织的档案。主要内容有党组建设、政权沿革、军事反围剿、土地税收、群团活动等。其中记载了贺龙、王震、肖克、周逸群、任弼时、许光达、王炳南、廖汉生、马识途、夏曦等人在湘鄂西的革命活动。例如1927年…  相似文献   

7.
庄战役怎么打?周恩来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北伐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和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又是国民党的政治部副主任,白崇禧一向敬重周恩来。出生在苏北的周恩来打开地图,指出徐淮地区除东部有山,大部分地区是平原,水网湖区,可以采取红军的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  相似文献   

8.
恽逸群是中国新闻史上不能也不应该被忘记的人物。他为中国人民的新闻事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的事迹至今在中国新闻界传颂。他的著作至今仍为后学者所称引。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名报人、名记者,不下数千。能够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设置辞条加以介绍的,只有区区108个人,而恽逸群就是其中之一。恽逸群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以前,他曾经加入过国民党。秘密加入中共以后,他长期以教师和记者等公开职业为掩护,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担任过中共江苏省的武进、宜兴和浙江省的萧山等好几个县的…  相似文献   

9.
葛占菊 《档案时空》2011,(11):30-32
伍豪,是周恩来早年从事地下工作时的一个化名。1931年4月,原为我党政治局候补委员的顾顺章被捕叛变,我党打人国民党内部的党员钱壮飞及时向周恩来报告了这一消息,周恩来市即采取紧急措施,将中央机关转移,才使局势转危为安。6月22日,又发生向忠发被捕叛变事件.  相似文献   

10.
葛占菊 《湖南档案》2011,(11):30-32
伍豪,是周恩来早年从事地下工作时的一个化名。1931年4月,原为我党政治局候补委员的顾顺章被捕叛变,我党打人国民党内部的党员钱壮飞及时向周恩来报告了这一消息,周恩来市即采取紧急措施,将中央机关转移,才使局势转危为安。6月22日,又发生向忠发被捕叛变事件.  相似文献   

11.
谢宝树,字明诚,清光绪三十年(1904)出生于湖南湘阴北乡彭家坝(今石塘乡彭家树).1921年,17岁的谢宝树因受革命思潮影响,徒步至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先后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入伍生团、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学习,参加了东征和北伐.  相似文献   

12.
恽逸群同志是我国现代名的记,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也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恽逸群同志100周年诞辰,我们纪念他,旨在表达我们对恽逸群同志的敬慕和缅怀之情,旨在学习恽逸群同志的优秀品德,弘扬恽逸群同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四川省华云工农区发现了一处革命遗址——丁家坪纸厂.这个纸厂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的纸张供应地之一,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派人筹办的。1941年秋,设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了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根据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14.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型军事院校,为中国革命和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指挥人员.早期的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办校,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的军事将领也都毕业于黄埔军校,本文特别选取介绍几位毕业于黄埔军校的著名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反帝反军阀成为广大民众的共同呼声。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经过两党共同努力,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获得空前发展,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广州 成为革命中心。此时,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力量就成为国民党面临的最迫切的要求。因此,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1924年5月,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总理生前多次称道:"刘善本同志是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诚如周总理所言,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正当每一个中国人都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前途和命运抉择的严峻时刻,原国民党空军上尉刘善本弃暗投明,毅然驾机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成为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第一人.在他之后,国民党空军先后有42架飞机,100余人起义投诚.  相似文献   

17.
陈明仁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籍贯是湖南省醴陵市,后成为国民党的一员大将.他在两军交战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几乎是所向无敌,堪称一代名将.  相似文献   

18.
郑澄桂 《浙江档案》2001,(10):21-22
张家瑞(席卿),浙江奉化人(1873-1957),是一位名望崇高业绩辉煌的革命先贤,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老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元老、军政界要员.他还是蒋介石的启蒙和新学老师.早年跟随孙中山、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从事反清倒袁护法等活动.他以巨大精力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任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入校试验委员会委员、军校秘书和校史编纂委员等职.在军校期间结识周恩来、叶剑英、李济深、何应钦、邵力子、钱大钧等国共要员,并与之共同工作.他亲自参加讨伐陆荣廷、陈炯明叛乱,参加东征、北伐,身任要职,屡建功勋,是一位早期国民党左派军政界显耀人物.其一生具有高风亮节的德行与气概.晚年脱离国民党军政界,淡薄名利,告老还乡后寓居上海、苏州两地.晚晴绚丽,为生活所驱,在上海兼营金融银钱业,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我上海地下党的影响下同情革命,以商行为掩护为中共苏北解放区不断提供物资援助,直至解放前夕,仍留在上海继续为保护党在上海、苏州、扬州等地联络点和地下工作者,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重要工作.全国解放后,拥护共产党政策,应邀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奈因年迈体衰,1957年7月病逝上海寓所,享年85岁.张家瑞的一生风范业绩及其历史地位,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很少见诸报端予以传播,后人知之甚微.近年来,笔者多方收集与征集到张家瑞早年的生平事迹资料,采访其在福建的小孙女张式妙,请教其在苏州的长孙张式定,他(她)们又提供了若干至关重要珍贵的文字、照片、实物资料和口述材料,又查阅利用了馆藏有关黄埔军校史料以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值此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特撰写此文作一披露综述,既可补阙史实,悼念先贤,又可为浙省历史名人档案增添内容,更可供后辈效学,并就教于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9.
易彪 《兰台世界》2012,(19):15-16
贺龙,原名贺文长,字云卿,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于1969年6月逝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重要领导者之一,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以下是贺龙在武陵山区具体活动。  相似文献   

20.
1975年12月下旬,周恩来总理的生命已进入倒记时.他躺在病床上难以入睡,多次对守护在身边的邓颖超提起李默庵--这个当年在黄埔军校与他感情最深的学生,也不知道现在究竟在何方?希望他能回祖国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