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人生得道”“逍遥游”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庄子“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大众人才”观;庄子“因其固然”“游刃有余”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据学生全部实情施教的教育观。庄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人主义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镜像阶段”是拉康主体理论的起点,我们旨在阐明拉康主体理论中的“镜像阶段”理论,并试图以其来探讨庄子思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形象的形成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庄子追求“至德之世”的深层心理原因这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探讨庄子思想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深切了解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有效性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3.
庄子思想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千百年来研究庄子教育思想的著作却寥如星辰,偶有提及,却又是批判的居多。不少人认为庄子根本就不是教育家,还有人认为庄子的思想都是反教育的、消极的,这是对这位心灵自由哲学家、浪漫主义教育家的误解。让我们再次走近庄子,品读《庄子》,分析这位浪漫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着重谈谈其对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庄子思想,特别是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建设目标。这同时也是具有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一种深化概括。注重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多种关系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建设“天地与我并生”的和谐统一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其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关注。“逍遥游”是精神的自由自在,是对人的个性的一种高举。我们通过梳理历代庄学研究者对“逍遥游”内涵的理解。从整体上考量庄子思想中“逍遥游”内涵,再结合精神分析理论以探视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深层心理原因,得出庄子逍遥游思想是对现实从精神上的一种超越,庄子建构的理想国只是一个存在于文本之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袁枚是有清一代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他的思想基础。袁枚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既尊孔又“进退六经”,持有一种怀疑态度;对庄子的思想却一直情有独钟,一生都“爱而颂之”,而且袁枚一生的思想言行与庄子的人生哲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黄忠晶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50-52,99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8.
“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与郭象、支遁的“逍遥”论相比,庄子的“无待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而与之不同的郭象的“足(适)性逍遥”只求“安于性分”;与之相近的支遁的“任心逍遥”则讲求“至人”“无待”。庄子的“逍遥”观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也许还没有邂逅“无路可走”,但读了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对于庄子,我们不免又体味了“我们不曾涉及”的两种思想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10.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6):52-55,61
行为乖张叛逆的三毛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庄子思想的影响,她的理想、追求,她独特的生命哲学都继承了庄子的许多思想。她乐命,任自然,注重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并希望以“爱”来救赎人类。性格因素和理想的彻底破灭导致了她最终选择“自杀”这种结束方式。  相似文献   

11.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大家。庄子留下的文章有十多万字,分为“内篇”、“外篇”、“杂篇”。这三“篇”不完全是庄子的直接著作,多数是庄子的后学或庄子学派的人所写。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内篇”七篇是庄子自撰,原因是内七篇思路清晰,自成体系,而且一以贯之,中间无多大矛盾。而“杂篇”和“外篇”,其思想就不完全相同,有一致性,也有不一致性,因此可以认为是别人所写。研究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我们认为,主要依据或着眼点应是内七篇。这是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2.
“伯乐治马”是《庄子》中一则哲理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庄子借“伯乐”在管理马的过程中单凭自己的想法武断地治理马匹,结果却适得其反的故事,鲜明地反映了他所极力主张的顺人自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积极的警示意义,教育和管理学生时应该在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切忌“一刀切”。  相似文献   

13.
老子和庄子哲学思想都是以“道”为核心的唯心主义思想,虽然他们都主张“无为而治”,但在对社会政治关注的立足点和角度上却不尽相同。本文立足于对老子和庄子社会政治思想观点的研究,对二者的差异加以对比,并分析了这种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是夹杂于其中的其他流派的思想——儒家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思想格格不入。庄子的思想是“无为不治”。在“无为不治”思想的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难解;他的文章恢诡谲奇,荒诞无稽。面对这满纸“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鲍鹏山先生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一语道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此言如拨云见日,让我们眼前庄子的天空变得一片澄澈。细细读来,这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可不都是一位竭力超脱却终究不能忘情的哲人对人间苦难的深深怜悯吗?庄子的悲悯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社会黑暗、人间苦难的深刻认识和剖析上。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他是对社会黑暗洞察最深且惟一具有平等意识的…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一书涵括了先秦科学技术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庄子》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工程技术及其制造结合在一起论述,其想象丰富,内涵深刻,不仅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使我们一窥先秦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此为题,探讨了《庄子》中的技术思想:其一,讨论了庄子道艺合一的思想。其二,讨论了庄子“道通为一”的观点,论述庄子“以道观分”、“不同同之”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历来被人们所推崇。长期以来,读者多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评价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而对它作为辩论文的论辩特色却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其实,庄子首先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他写作散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出和论证自己的哲学思想。庄子散文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文学技巧,实质是一种思想表达的需要。论辩只是手段,是一种因有“论”而巧“辩”的特殊表达手法。巧“辩”中生“论”,更加丰富了庄子的精神世界。庄子散文可以说是深邃的哲学思辨与优美的散文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是论辩的抽象性与形象性有机统一的杰作,从而构成了先秦诸子论辩散文中的独特类型。  相似文献   

18.
《庄子》全书是如何编定的,现在已经是难于索考了,但它不是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则是可以肯定的。可是内七篇中的思想自成体系,首尾一贯,我颇疑为庄生躬自编定,尤以《逍遥游》为首篇,显系对庄子思想深通无误者所为,我们说是庄子的有意安排,恐怕还是说得过去的吧!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因为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了庄子精神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逍遥游”,并且突出了庄子哲学的主体精神。所以,“逍遥游”所包含和表达的哲学思想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力于从贯穿庄子哲学始终的两对概念即“有用”和“无用”以及“材”与“不材”入手,立足于庄子人生思想固有的辩证因素,并结合道家思想发展的历史情景分析阐述了庄子人生思想的主流。肯定了庄子人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观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伦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庄子的“万物平等”道德观、“道法自然”发展观和“天人合一”整体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