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随着封建制度的强化而发展的,而汉朝是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形成阶段.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剌史,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与地方的关系成为突出问题,由此"地方依恋"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地方依恋是人与地方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联结,涉及情感、认知和行为三种成分。地方依恋三维框架结构理论采用一个包括人、心理过程、地方三个维度的框架阐述地方依恋的本质,地方依恋发展理论试图说明这种依恋的形成与变化机制,而地方芭蕾观点关注人的身体动作在特定时空中的常规模式。然而,关于地方依恋,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研究都存在值得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地方课程开发:有待澄清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澄清目前我国地方课程开发中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提出地方课程开发的目的不是为了凸现地方特色,而旨在地方社会的全面改善与进步;地方课程开发的重点不在编写地方教材,而在于根据当地社会发展的实际来规划和培养所需人才;地方课程开发不能走向小一统,而应该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4.
后发优势理论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后发经济国家、区域或部门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形成的有利条件或机遇,而地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后发优势则是指地方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方面因相对落后而产生的获利条件或发展机遇。通过分析地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后发优势,寻求其后发优势的实现机制,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以切实有效地促进地方高职教育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之目标。  相似文献   

5.
马娟 《考试周刊》2011,(88):206-207
高校是一国知识创新的主要载体,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已成为教育界探讨的重要话题,地方高校也越来越意识到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契合的重要性。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校服务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6.
某些具有独特性质的地方性事件在经过网民激烈讨论形成网络舆论的过程中被选择性扩大了,而地方性事件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地方政治的一个缩影,所以地方性事件的被选择性扩大就意味着地方政治的被选择性扩大,而事件的性质、传统媒体的报道、网络平台的讨论以及地方政府在处理这些地方性事件时所采取的策略都是地方政治被选择性扩大的重要因素。地方政治的被选择性扩大使地方政府改变了处理这些地方性事件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地方大学学报区域特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大学学报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研究地方文化而形成的独有栏目 ,有研究地方名人的、有凭借古代都城而研究断代史的、有研究区域文化的、有研究当代社会经济的 ,还有研究当地的热点问题等。地方大学学报特色建设所面临的既有学术质量低、稿源不足等问题 ,又有稿件的随意性问题 ,建立自己的学术队伍是地方大学学报特色建设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清末地方自治是清末预备立宪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晚清的地方自治活动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并随着清末预备立宪活动而得以推行,虽然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清末地方自治的首创意义以及它在推行中所面对的种种困境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个成功的学生,最为快乐,最能得益的地方在课堂,而一个不成功的学生,最苦恼,最少获得进步,最容易被忽视、埋没的地方,也恰恰是课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地方公共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表明:2001-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公共教育投入分配给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的比例都在增加,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公共教育投入分配给地方普通小学的比例都在减少,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地方公共教育投入分配给中等教育的比例在减少,但是同期西部地区地方公共教育投入分配给中等教育的比例在提高;2001-2011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的地区差异表现为,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和地方普通高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是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初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的该数据是中部地区增长最快,而在东部地区,各类学校的该数据增长都是最慢的。从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看,中部凹陷问题突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教育投入与学费的比值明显高于普通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1.
探寻教育发展之道,以求获得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可谓是教育科研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则是以各区域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基础的。在思考、把握全局教育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地方实际,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突现地方教育的独特性,进而凝聚地方教育理念,引领地方教育思潮,地方教育科研当担此任!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民众在地方水资源治理中形成的互动关系是中国社会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理解政府治理变迁的关键切入点。明清以来,中国地方社会围绕“治水”形成了政府督导下的以地方社会为主的“官督民办”模式,而现代的“河长制”则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官督官办+民办”的模式。虽然现代的“河长制”延续了地方水资源治理的传统并进行了适应现今体制的调适,而在治水的激励方面,“环保一票否决”指标也冲淡和平衡了以往的激励机制,并且现代的地方治水通过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但“河长制”下的民众对于水污染治理的参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协作,以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都是在纵向行政发包制的拉动下实现的,缺乏相对主动的参与意识。因而,如何吸纳传统治水中地方社会主动参与的要素,推动地方政府与当地精英、污染企业和民众的协作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个成功的学生,最为快乐,最能得益的地方在课堂,而一个不成功的学生,最苦恼,最少获得进步,最容易被忽视、埋没的地方,也恰恰是课堂。  相似文献   

14.
探寻教育发展之道,以求获得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可谓是教育科研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则是以各区域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基础的.在思考、把握全局教育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地方实际,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突现地方教育的独特性,进而凝聚地方教育理念,引领地方教育思潮,地方教育科研当担此任!由此看来,地方教育科研所承负任务的现时性与艰巨性将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逐步明晰的彰显.  相似文献   

15.
统筹协调“四个关系” 推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地方高校在全国高校中占有半壁江山,其科研贡献同样不可忽视。况且,地方高校一般是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可以与地  相似文献   

16.
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既是人类从事某一行为的地方,也是由感知而形成的总体印象.它不仅对媒介地理学体系的构建、而且对社会建构和文化记忆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认识地方的主客观维度的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和地方意象是其理论支撑,影视媒介是地方感表达、塑造和构成的重要载体,而新媒介则催生了具有更加多元和广阔视野的"新地方感".媒介可以通过对地方整体、特殊和具体价值的肯定建构地方性,但仅靠当地少数媒介难以形成影响,必须整合大量媒介共同发力才能使地方性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等院校承担着吸纳本省生源的责任,而毕业于地方院校的学生也大多就职于高校所在地,这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通过对近10年来江西农业大学招生和各专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地方院校招生稳步发展,热门专业是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兴专业,而传统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有待加强。上述情况表明,地方高校未来承担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培养本地学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热门专业与特色专业的平衡发展,保持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丹丹 《考试周刊》2014,(62):29-30
如何做好经济报道,是摆在地方党报面前的重要课题。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在稿件选择上要有宏观眼光而不失民生情怀、在写法上要有专业视角而不生涩难懂,在表现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虽然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但由于在人力及物力的不足,在地方公益事业中,社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宁波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中,地方人士因为国家推行地方自治而获得了国家的授权,在工程决策、经费筹集、工程建设等环节中都居于绝对主导的地位。这说明地方自治的推行固然使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但社会精英在地方的影响力并未因此而削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每况愈下,被戏为“省级财政喜气洋洋,县级财政勉勉强强,乡镇财政哭爹喊娘”,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阻碍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建立地方政府公共财政为突破口,全面改革地方政府,从而最终使之摆脱财政危机,建立“精而强”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