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司马迁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诺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相似文献   

2.
“陈胜者,阳城人也”,课文注释“=[阳城]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辞海》陈胜条与此注相同,《辞海》阳城条“县名,周为颖邑,战国初属郑,名阳城。秦始置县,汉因之。唐万岁登封元年改告成县,五代后周废为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即阳城人。故城在今登封县东南。”课文注释、《辞海》、《辞源》都认为陈胜的家乡阳城是现在的河南登封。这些解释都很有权威,但却经不起推敲。陈胜起义前利用楚人尚鬼风俗做准备,起义时打着楚人怜爱的项燕的旗号,起义后又以“张楚”为号,可见陈胜是楚人。陈胜为王后,从前一起佣耕的故人见到陈胜的殿屋帷帐时,…  相似文献   

3.
一、语境分析法就是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此法可普遍运用,尤其适用于理解多义词。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苟富贵,无相忘”一句里的“相”各家注本解释不一,究竟该怎样正确理解?先看原文: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从中可以看出佣者话中的“若”是“你”,指陈涉,而不是“大伙”或“大伙中的谁”。也只有在陈涉说“如果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时才可能有佣者的笑话,也才可能有陈涉后面的话。再看原文中的后面一段: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  相似文献   

4.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相似文献   

5.
一昔吴起①出遇敌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摇②俟:等待。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摇②故人来,方与之食()③恐其自食其言也()摇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吴)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  相似文献   

6.
陈胜富贵忘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叫《陈涉世家》,该文选自《史记》。其中有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陈胜在打工时和工友的对话。后来,胸怀大志的陈  相似文献   

7.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相似文献   

8.
一、精讲要点 1、《陈涉世家》是一篇传记。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贾谊在《过秦论》中说:“(陈涉率领戍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可看出陈涉及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2、这篇文字是陈涉、吴广的合传,真实地记叙了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浩大声势;颂扬了陈涉的志向抱负,胆略智谋及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9.
陈胜富贵忘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中的《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其中有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陈胜在打工时和工友的对话。后来,胸怀大志的陈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再后来,陈胜发达了,富贵了,称王了,实现了自己的鸿鹄之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三册《五蟗》文中“故人重之”一句,《教学参考书》里译为:“旧时相识者也很敬重他们。”此译句不确。“故人”不是一个词,不能释作“旧时相识者”。它是两个词,应解作“所以人们”;“重”不是“敬重”,而是“看重”;“之”不是“他仃”,而是“它  相似文献   

11.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一篇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演讲辞。它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两个称呼,动之以真情“公”是对对方的敬称,此一称呼,提高了处于社会最下层的九百多人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了人格尊严,也表明了陈涉对这批“闾左”之人的尊重与肯定。“壮士”一词,唤醒了“谪戍”之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令他们热血沸腾,油然而生壮士之雄心,欲行壮士之壮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两个称呼,动之以真情,拉近了彼此的心。二、正反…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施米特”效应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便是我国妇孺皆知的陈涉起义.有趣的是,起义首领陈涉并非开始就打出“陈王”大旗以号令天下,而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陈涉为什么要这样作呢?以今天的观点来说,陈涉虽没有心理学博士之名,但他却深谙世人崇拜名人相信名人听从名人的心理.他所诈称的“公子扶  相似文献   

13.
宫室宫、室两词可以互训。《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璞认为,宫、室是“同实而两名”(见《尔雅·释宫》注)。古时候,“贵贱皆称宫室”(《尔雅·释宫》郝懿行义疏),帝王的住宅也可称室,平民的  相似文献   

14.
陈澍 《文教资料》2006,(29):102
《陈涉世家》开头部分写道: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段大意是清楚的,但其中“苟富贵,无相忘”的句意却历来被人误解,其主要问题出在对“相”字的理解上。“相”字多被译释为“彼此”或“互相”,这样,“富贵”和“忘”的主体就成了双方面的行为。如戴逸主编的《<史记>全译》,就译为:“如果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另一种情况是,虽将“富贵”和“忘”视为某一单方面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把“相”字译成了“咱们”。如陈永…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课本和一些选本(如人教版《古代散文选》(上)、安徽教育出版社《古文观止全译》)均说陈涉“倔起阡陌之中”,而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中《史记·秦始皇本纪》则说陈涉“倔起什佰之中”,乾隆四年校刊、上海锦章图书局印行的殿版影印《史记·秦始皇本纪》亦持此说。是“阡陌”还是“什佰”?笔者以为应作“什(仟)佰”。理由有四:1.说陈涉“倔起什佰”不仅见于上引二版本《秦始皇本纪》,而且乾隆四年校刊、上海锦章图书局  相似文献   

16.
“苟富贵 ,无相忘”是《史记·陈涉世家》中陈涉对“佣者”说的一句话。《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第六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解释为 :“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 ,可不要忘记伙伴们。”这个解释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两个信息 :①“苟富贵”的主语是在场的任意一个人 ,可以是陈涉本人 ,也可以是其他的“佣耕者” ;②“无相忘”的“相”理解为“伙伴们” ,意即若我陈涉富贵了 ,我不会忘记我的伙伴 (与陈涉一同佣耕的人 ) ;若别的任何一个“佣者”富贵了 ,也不会忘记他的伙伴 (包括陈涉在内与之一同佣耕的人 )。其实 ,对“相”的这种理解仍然没有脱离“…  相似文献   

17.
陈师道传世词54首,共计语汇1 564条。通过隐喻、并置、关联等手法,用花鸟闺阁物象类语汇营造出朦胧而艳丽的词境,彰显了陈师道词的“花间”渊源。受“花间”审美对象影响,其词空间类语汇多指向狭窄、深幽的庭院筵席,且以男性视角聚焦于女性日常行为或筵席间歌伎的舞乐与别离。至于精致刻画女性体态情貌的语汇的使用,则彰显了花间词的香艳特色,这使得陈师道词整体呈现出纤艳的风格,有别于他的拙朴诗风,展现出安贫乐道的陈师道内心世界的另一种期盼。意绪类语汇主要指向哀怨的情感基调,这与陈师道的词学理念及个人生活贫苦、多经别离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书写真率的生命体验、自恃其词为词体文学之正统,以及当时词坛对本色词的充分认可,成就了陈师道对其词的充分自负。  相似文献   

18.
道路指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这个词出现较早。《周礼·夏官》:“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古代表示“道路”的词常见的有: 《说文》:“道,所行道也。”徐承庆注:“道,人所行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本义是道路。《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  相似文献   

19.
匹夫陈涉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点出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写作时与屈原颇有几分类似,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司马迁写《史记》时,将诸侯编为“世家”,而为何将陈涉这黔首之辈也列入“世家”之属呢?果如大多数人所言,因陈涉首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觧答     
問:秦末农民起义时,“伐无道,诛暴秦”是誰講的話?为什么说这是起义的口号? 答:“伐无道,誅暴秦”这句話載于《史記·陈涉世家》。原文是这样的:“(陈涉)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将軍身被坚执銳,伐无道,誅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