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花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文学意象。人们常常把菊花作为高尚品德的象征,同时菊花也蕴含不慕名利、志存隐逸的意象。笔者从菊花象征"斗士"这一独特意象内涵入手,通过张艺谋导演的三部影片,分析其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常常通过构建意象来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感悟。电影《雏菊》中"雏菊"作为影片的中心意象,始终贯穿整部影片。雏菊是电影的一条叙事线索,故事情节围绕着雏菊而发展;雏菊对电影主题的表达起到了烘托、提升的作用,将爱情人性之美展现出来;电影画面中雏菊的出现为故事营造了唯美的场景,给现代人带来了一泓清泉。雏菊的意象也是具有美学价值的,首先雏菊的画面宁静自然,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其次,电影《雏菊》采用了悲情模式,雏菊意象的运用奠定了故事的悲情基调;最后,雏菊在意象造境上,体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5,(4):81-86
"战争与和平"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既充满了激情与浪漫,又具有高度的责任与忧患,不管是从思想内容上,还是从影视效果上,都可称为难得的佳作。冯小宁战争影片通过鲜明的意象、唯美的画面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中华民族及同盟者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内容,表现了各族人民忠贞团结、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本文以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为例,对其战争影片中色彩意象及和平主题的升华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电影《二次曝光》中的水意象很好地阐释了水对于故事情节的串联作用。水作为女主人公幻境的入口、回忆的切入点以及梦境最终结束的标志,成为贯穿整个影片的一条暗线。而水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在艺术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影视作品中常常运用以水喻事、以水喻人、以水衬景的表现手法。本文主要以影片中出现水的情节为例,结合古典文学中的水意象,阐明水这一文学意象在影片《二次曝光》中的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沧东的《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原著《烧仓房》,同时融入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中的元素。在延续村上原著风格基础上,围绕"剥橘子"和"燃烧"两个核心意象,影片建构了整部电影的符号谱系。意象的丰富所产生的虚实效果又与村上小说一贯气质相符。在对原著改编过程中,影片《燃烧》还加入了对韩国社会阶级分化、青年失业、女性生存等问题的本土化改写,开放式双重结局的设置也从心理层面上剖析了当下韩国青年的现实境遇。最后李沧东对影片主题进行了哲学式升华,表达了寻找的失落、人生的孤独等共通的人类情感,并实现了对电影媒介的指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阿甘正传》中关于命运的意象为切入点,将影片从人生命运、历史与政治命运、性别、种族及战争命运的角度进行分类讨论,并分析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如何借助这些意象来表达影片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影片作为媒介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为研究素材,探讨文化意象现象。从影片的文化符号中,探索中西文化意象之间的差异与融合现象,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之间的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8.
彭小萍 《考试周刊》2007,(34):111-112
霍建起的影片情境优美感伤,物境清新明丽,情境与物境交融,颇有中国古典诗词风韵。他的一部电影就是一首诗,将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情境与意象具体可感,从而使影片的"情"与"景"浑然一体,在优雅伤感的意境中,传达了导演对亲情、爱情,甚至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电影美感和思想的独特体现。影片意境造型的电影语言,是建立在意象美学的基础之上,通过镜头、场景、画面、造型、色彩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创造性的美学处理和表现,使影片中的画面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主体与客体、情与景意与象交融统一而形成的一种境界,带给人们特殊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陈凯歌2008电影《梅兰芳》用诗化气韵讲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一生。影片中多次出现"纸"的意象(包括信笺、纸枷锁、契约、纸燕等),而这些意象将梅的一生串联起来,点染出其生活中的悲欣哀悦,继而凸显出梅兰芳惊世骇俗的孤清性情。本文将结合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电影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