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难新闻对外报道的五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灾难新闻对外报道中,除必须及时准确,外宣媒体尤其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借鉴西方媒体经验,着力增强报道时效性、针对性、多面性、故事性和传播视角的多元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抢占国际舆论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在具体报道中,对外传播媒体应根据新闻事件发展的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增强各个环节的着力点.例如,在灾害事件发生后,应该快速反应,有序组织,努力抢占话语权,着力增强报道时效性.随着灾害事件发展,应该客观准确地报道事件本身,重点围绕国际社会关切,开展针对性报道,并以人物故事入手,用朴实语言、感人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海外受众.  相似文献   

2.
钟金华 《青年记者》2012,(27):17-19
媒体深入挖掘灾害事件中的建设性正能量,将有助于提升灾害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和实际效果,有助于推动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应对灾害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孙欣沛 《新闻窗》2010,(1):81-83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几年,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传媒对突发性事件的公开报道也日见密集。针对突发性事件的难以预测、时间紧迫、变化多端、连锁反应、风险性高等特点.媒体如何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重灾事件不仅是对人、社会和国家的考验,同时也是检验一个国家媒体素质的试金石.在重大灾害面前,国家和媒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本文结合以往相关报道及四川震灾后我国媒体的表现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喆 《现代传播》2001,(2):7-15
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媒介构建<死亡日记>事件过程中,媒介间议题设置、赋予事件意义、争夺报道的话语权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媒体的伦理问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和作为普通人对他人私人生活的尊重是该事件中两种起主要作用的价值观,也正是由于两者的冲突,使对事件的评判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作者认为,最高原则应该是尊重陆幼青本人的私人生活;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陆的生活,在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死亡日记>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媒介事件,更是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事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止于有关媒体伦理,更多是对大众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传媒作为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履行着社会舆情监督的责任。然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报道,如何从正面引导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需要认真的探讨。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报道入手,指出做好突发性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仅要适度适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适当、切实地保护事件牵涉者隐私权,理性、公开地彰显媒体批判精神,从而正面地引导受众,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那些在较大范围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引起社会恐慌和社会运作机制混乱的事件,它对经济、社会、个人的心理冲击不可低估.而媒体在解决公共危机事件当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审视今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系列校园伤害案时,却不得不反思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的背后,是否无意识地引导了事件向非良性的方向发展,有必要对新形势下媒体的责任观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寒冰 《声屏世界》2013,(4):22-23
社会危机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是近年新闻传播领域关注的重点,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社会危机事件可分为"天灾"(地震、冰冻灾害、洪灾及其他无法找到直接原因的事件)与"人祸"(如西藏3.14事件、奥运火炬事件、石首、瓮安等地的群体性事件等)两类。针对"天灾"与"人祸",政府与媒体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说"天灾"的突发,需要新闻媒体尽快公开信息、提供服务、让广大观众知情,那么"人祸"的出现则需要在提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广播节目的栏目互动是指广播电台不同栏目对同一事件以文字、录音、访谈等不同形式进行连续或多角度报道,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媒体互动是指不同媒体之间对对方媒体以及对方媒体的报道对象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受众从多方面了解媒体和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1.
焦雅静 《新闻传播》2024,(6):109-111
媒体是报道事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民众获取民生生活信息和国家新闻实事的重要方向。尤其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媒体本身的报道内容、报道方法和报道模式会直接对事件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为进一步减轻突发性事件当中负面信息对民生及群众生活的影响,需要合理利用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报道。而如何实现这一功能,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以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当中的、舆论引导功能为研究主题,在重点分析突发性事件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索,总结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所发挥的功能,探究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引导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快速实现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良性引导功能,为维持社会稳定和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灾难新闻报道,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报道。灾难事件以其突发性、损毁性、多变性、震撼性等特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是这些反常因素,灾难事件对新闻媒体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因此,灾难新闻报道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媒体的参与又赋予了灾难事件新的媒介意  相似文献   

13.
卢静 《新闻世界》2008,(8):31-32
本文以“范跑跑”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此事的负面影响以及媒体出现错误舆论导向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了灾难报道的几点方法:突出报道抗震救灾典型人物和事例,显示群众自救热情;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和情感,凸显媒体的人文关怀;解疑释惑,总结灾害原因,担当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潘登 《当代传播》2003,(4):46-47,43
能否快速、准确、“帮忙不添乱”地报道好突发性事件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今年2月24日和4月19日笔者两赴巴楚—伽师地震灾区进行报道,先后采写了几十篇报道。下面结合自己的地震报道经历谈谈突发性事件报道要处理好的10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3·11东日本大地震是日本灾害历史的一个节点,除了震级之高刷新纪录,随后而来的大海啸、福岛核电事故给岛国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大众媒体在日本社会,尤其是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处理中扮演着非常醒目而且重要的角色。迄今,大地震发生后一年,围绕核电危机和灾区复兴的报道依然是日本主流媒体报道的重点。本文将以3·11东日本大地震、核辐射报道为例,透析日本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特殊表现,并反思其对中国媒体灾害报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关于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情及抗灾救灾报道,由于新闻事件重大、影响力强、波及面宽,历来是官方倾心、媒体用心、受众关心的焦点,其报道的深度、广度、及时性、准确性更为社会各界所普遍瞩目。同样不可否认,灾害发生地媒体对灾害性报道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不仅需要呈现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解读和剖析。因此,媒体要以客观、公正、透明的态度为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素养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公众的舆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共利益。文章简要阐述了公共事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公共事件报道中伦理抉择和舆论引导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公共事件报道中伦理抉择的因素,总结了公共事件报道做出正确伦理抉择和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方法。旨在通过正确的伦理抉择和舆论引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公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所谓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和事件,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控制的传播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危机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日前发布的<汶川地震救灾报道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全国93%的受访者对媒体抗震救灾的报道表示满意.国际日报也发表评论文章说,由于中国政府在灾害发生后的迅速行动和媒体信息的迅速公布,使得西方媒体对汶川地震几乎都采取了正面的角度报道.可见,此次汶川地震的危机传播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姜雨佳 《今传媒》2016,(8):35-38
近年来,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个别医疗纠纷甚至演变为极端的媒介事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微博上媒体的报道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框架理论得出以下结论:医方强音、患方消音,媒体积极发表意见,参与构筑医患关系;媒体对于正面医患关系和负面医患关系的处理手法不同;媒体倾向于报道负面医患关系,因为这类事件能吸引更多关注。当代社会,媒体需要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助力。  相似文献   

20.
岳金宏 《采.写.编》2017,(5):27-28,25
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高度示范性、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的深入报道.典型报道是党报的舆论手段,也是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所特具的竞争优势,其作用是通过典型,引导一般带动全局. 任何时代都需要有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需要有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示出那个时代的风采.而报道出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特性的基本要求,不仅体现出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以赢得读者,也是今天信息化时代广大读者对媒体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