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则将教师概括为"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作为长期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只有坚持"人师"与"经师"的结合,才能达到"教书"与"育人"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应当怎样做教师?一、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社会主义国家的教师,应该像徐特立先生所说的那样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徐老说:“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学科知识的人,他应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世上既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道德义务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能否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书与育人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教书…  相似文献   

3.
“经师易得,人师难觅。”魏书生教书育人的艺术是人师的艺术而不是经师的艺术。“经师”和“人师”的区别,简单地说:人师既教书,又育人;经师只教书,不育人。在中国,人师有着深厚的传统,一部教育史主要是由他们写下的;孔子是人师,颜之推是人师,蔡元培是人师,陶行知是人师,叶圣陶也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核心,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正如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所说:“教师应该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而‘人师’就是教行为,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二者的合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也是多变的,而且学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心灵的窗口向老师敞开,所以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称谓就有“经师”与“人师”之别,盖有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之说,“经师”乃知识之师、专业之师,“人师”乃德性之师、教化之师,“经师”乃为师之必要条件,而“人师”乃为师之充要条件,“经师”由艺臻道后才能成为“人师”。立德树人的实施主体为教师,只有从“经师”走向“人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人师”的养成面临现代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功利主义追求现实利益、理性主义忽视美善德性等挑战。“人师”之质,在于胜理行义,将教书与育人真正融为一体,在于经明行修,不仅通晓理论而且德行端正,言教与身教真正合一,在于德行道艺,不但自己明道还要有传道善教的艺术,由此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时是经师,育人时是人师。如果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经师好做,人师难当。人师必须懂得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时是经师,育人时是人师。如果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经师好做,人师难当。人师必须懂得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主体力量。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和育人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教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从教书的角度来说,教师是“经师”,从育人的角度说,教师则是“人师”。 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以自己的博学去武装学生的头脑,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教育对象,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学中如何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大学教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和善于育人的“人师”,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两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就要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以此来影响学生;要坚持“两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超越性、先导性;要努力学习,积极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师者必须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唐代的韩愈明确地提出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现代教育家徐特立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人师”和“经师”的统一,当“人师”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当“经师”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同时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两副重担,而且无不要求以育人为先导。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典范,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楷模,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要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师…  相似文献   

11.
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古以来,为人师表就有两个人格内涵:一是“经师”(教知识),二是“人师”(教做人)。古人有“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之叹,是在强调教书容易育人难。所以,为人师者当正心...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首先是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就是育人,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授业解惑”,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教书。古人称“授业解惑”者为“经师”,称“传道”者为“人师”,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该同时具备“经师”和“人师”两种品格。班主任老师既应当好“经师”,尤应当好“人师”,还要学会在当好“经师”的教学活动中当好“人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履行,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做好,处处给学生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13.
加强师德修养教书亦育人姚本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也就是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托付给教师,这是伟大责任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托。教师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除了教学问以外,还要教怎样做人。从建设高度物质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4.
知书还须识礼教书更要育人华东冶金学院韩贤强经师、人师是我国传统文化赋予教师的两种人格。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说:经师(中国过去教经书的称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教行为,即教怎样做人。怎么会有两种“师”?学问与人品、治学与做人,是两个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意思是:教人文化知识的老师不少见,而师德高尚,既教书又教人的老师就非常难得。  相似文献   

16.
徐特立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朱德同志赞誉他是“当今一圣人。”徐老积几十年办教育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做一个好教师的问题有不少精湛的见解。他曾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把徐老有关师德的论述概括起来,他对教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杨琳 《成人教育》2013,(11):117-118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培养,从审美、心理、教学研究等方面培养教师各方面的能力,使肩负着经师和人师双重任务的现代教师,更加胜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师范”这个词,并非外来,它最早见于汉代杨雄的《法言·学行》篇:“师者,人之模范也”。人们常说,“为人师表”,这个“表”是“表率”,也可谓“模范”之意。可见,自古以来对“为人师者”要求都是很严格的。古人袁宏在《后汉纪》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因此,要真正成为“人之模范”,并非易事。卓越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在论述教师时也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只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育学科知识,全面提高德育效果。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一为“经师”,二为“人师”。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方面,作为教师应该时刻认识到通过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符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徐特立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专教学生学知识的,人师是教学生做人的。"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