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视野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吕达 张廷凯在《课程&;#183;教材&;#183;教法》(2000.2)撰文认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1.以学生发展为本。2.从“双基”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及基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大形式下 ,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传统的课程强调“双基”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两基” ,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强调“双基”到强调“四基” ,体现了课程理念的提升。新课程不但重视基础性学力 ,而且加强发展性学力 ,突出创造性学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而学校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基础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史宁中等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上,论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 1.把“双基”改为“四基”。近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两个基本目标: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育对于形成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是必要的。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课程改革,传统的“双基”都是学生发展中的核心要素,是必须加以保留的。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以学生为本,具体包括:从“双基”到“四基”;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问题中心课程等多类型课程体现目标;学生建构的课程设计,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这些目标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课程设计、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开放系统的课程设计等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构成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而学科思想则是一个学科的灵魂。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课程目标的维度从过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实现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讨论,促进了  相似文献   

6.
数学基础教育中的“双基”提法,在教育部2011年12月28日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H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中被发展为“四基”的提法,即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双基”提法为什么要发展为“四基”的提法?其背景是什么?“四基”提法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四基”对于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意义何在?现谈谈对此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东北师大的史宁中校长提出将“总目标”中的双基修改成“四基”,即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为此,笔者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下面是笔者设计的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的实录与思考,由于这类课型没有固定的范本格式,以期与...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传统的“双基”拓展为“四基”,“两能”拓展为“四能”.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理解语课程新理念以及在教学中创造性实施,需要准确把握语学习内容由过去注重知识、技能的“双基”发展到现在“知识、能力、思想品质”“三基”并重的变化,大胆创新语教学方式,这是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议“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高中教学中的价值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在2006—2007年数学高级研修班澳门、宁波会上的发言中提到要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之外,再加上“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另外,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也把培养学生的“双基”转向“四基”,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师们对其中前三项的研究非常多,唯有基本活动经验让人感到虚无飘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教师们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一课程理念缺乏必要的思考。下面结合一些...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当代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史宁中先生不囿于学科界限,在文理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在探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史宁中提出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探讨素质教育的目标问题上,史宁中提出改“双基”“双能”为“四基”“四能”;理想的教育是经验的教育、过程的教育和归纳的教育;要通过思维直观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其思想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指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从原来的"双基"变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二能"变为"四能",即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有了形式的突破,有了热热闹闹的场景,却缺少扎扎实实的功效。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怎样的实效呢?一、既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要培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强调“双基”,缺乏“创新与实践”,在课程改革当中,我们似乎又太过刻意追求“创新与实践”,而把该落实的“双基”给忽略了,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是令人担忧的。新课程所追求的“双基”内涵是多元的、多维度的。基础知识既包括原理性知识,即传…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双基”,赋予“双基”教学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许兰贞 《课外阅读》2011,(12):240-240
新课标的修订,从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台湾师大教育学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大教育学系的本科教学计划,本文得出的初步结论有四:一是三个计划,两大风格。台湾师大与华东师大的比较接近,而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异其趣。二是培养目标,同异两存。台湾师大教育学系主要培养“教育行政人才”、“教育学术人才”与“中等学校师资”,而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本科将朝培养“学者型”教育工作者方向发展,拟试行“4 3”或“4 2”学制,即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三是变通招生,广开生源。相对而言,台湾师大招生的路子似乎宽广一些,招收多种保送生,还有插班生。四是紧扣目标,改革课程。台湾师大教育学系课程变化的主要趋势:拓宽文化基础,减少一般理论科目,加强专题课程。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坚持“两类三块四个内涵”的课程改革方案:“两类”指“必修”与“选修”两大类,“两类”的改革策略是适当调整前者,大力发展后者。“三块”指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均由文化课程、情境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四个内涵”指“充实文化底蕴”、“突出理论修养”、“增强情境感悟”、“培养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11版数学新课标延拓传统数学课程目标的“双基”内涵,明确提出了“四基”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是对“双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1版课标首次明确提出“数学活动经验”目标,  相似文献   

19.
自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已渐渐深入人心,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毋庸置疑。从"双基"到"四基",由"两能"到"四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欣等 《江西教育》2014,(10):34-35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人一提到落实“双基”就认为那是老黄历了。其实不然。新课标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起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形成基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作用。如何夯实“双基”,打造语文本色课堂呢?下面名师的四个教学片段,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