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崂山志》为晚明文士黄宗昌所著,黄宗昌品行刚直、忠勇耿介,然一生命途多舛,故而借著述《崂山志》以发其悲慨;《崂山志》作为崂山文化的第一部记录文献,内容丰富、体例独特,堪称山志史上珍贵的范本。  相似文献   

2.
关于开办崂山茶文化节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崂山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多,相对来说市场则显得狭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开创崂山茶品牌迫在眉睫。本文从分析崂山茶的相关情况入手,对举办崂山茶文化节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崂山茶知名度、向外扩展市场,进而解决崂山茶目前供需矛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即墨先贤黄宗昌对崂山情有独尊,为我们留下了第一部《崂山志》。此后,当地学者或作续志,或作新志,其中尤以黄肇颚《崂山艺文志》和近人周至元《崂山志》最为著名。黄氏《崂山志》先以抄本传世,从民国五年(1916年)刻印以来,迄今已经出过多种版本。多年来,学者们对黄宗昌、周至元及其《崂山志》进行了相对较多的探讨。简要回顾该书传播、整理及相关的研究历史,总结其得失,对崂山文化和崂山道教研究的推进,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崂山是当今青岛市最为著名的旅游景观资源之一。当今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随着游客旅游品味的提高,重视“旅游文化”的开发已成为各大景区打造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的不可或缺的法宝。本文通过资料分析法抓住唐宋元明这一崂山文化昌盛时期,全方位审视崂山的宗教、名人文化及旅游活动等旅游文化要素,研究其形式与特征,对旅游文化和当今崂山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对我们深入理解旅游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充分挖掘崂山旅游文化内涵,把握其发展和演进过程,塑造当今崂山独特的旅游竞争优势,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崂山游记     
崂山的大名我早已知晓,一直盼望着去看看。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跟随姥爷游览了青岛崂山。  相似文献   

6.
道教从诞生之日起便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成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也受到了道教仪式、义理等的影响,它们之间不断地相互影响与融合。崂山道教对当地的节庆民俗、庙会民俗以及民间文学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崂山道教民俗的世代传承,反映了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代,崂山风景区核心区域由山东省划归青岛市,对于崂山和青岛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青岛近代以来一直受制于面积与人口的不足,沈鸿烈主政期间,加大城市建设力度,追求城乡一体化的理想境界,对崂山刻意投资建设、苦心经营,争取到崂山的划归,对青岛城市赓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崂山道教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青岛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由于其本身的教义、独立的经济地位以及与崂山当地居民的历史关系,决定了它很难成为当地的普遍信仰.但崂山道教的影响力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惠及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9.
山东崂山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 132.7米。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当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可以看到两种景色: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因此,古人称崂山为"神仙之  相似文献   

10.
崂山是青岛著名的山水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通过分析崂山所包含的多种文化信息,考察文人如何通过文学创作来塑造崂山景观并提升其名望。通过追溯崂山意象塑造的过程,探讨文人与景观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景观塑造与今日崂山发展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崂山道教在道光之前,出现了一批具备各方面才能的优秀道士,多所道观都得到了重修,道士人数也有所增加,从而较好地维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明代嘉靖以来的中兴局面,实现了崂山道教的又一次辉煌。道光以后,崂山道教渐趋衰落。道士素质明显下降,宫观建设停滞不前,到了光绪年间很多道观已经荒废,崂山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由于秦始皇与汉武帝的信奉与推崇,燕、齐之地方仙道极为兴盛,秦皇汉武多次巡幸齐地,足迹遍布山东沿海地区。地处东海之滨的崂山也在此影响下逐步被世人所知晓,并吸引了众多隐逸之士前来,从此成为崂山道教文化积淀的开始,可以说没有秦汉方仙道在崂山周边地区的影响,崂山道教产生的时间会大大后延。  相似文献   

13.
崂山游记     
刘晓琳 《新作文》2010,(10):31-31
自从我读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崂山道士的故事,我便产生了游崂山的愿望。今年暑假,我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我和爸爸乘车来到了崂山脚下,抬头仰望,山势不算险峻,却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对崂山所出故事屡有载录,使崂山神异之名得以传扬.故事讲述者杨槐亭、杨雨亭与纪晓岚关系密切,为其提供了诸多写作素材.经考证,二人为即墨士人杨士鉊、杨士钿兄弟.此外,纪晓岚与即墨人黄立世、黄如瑀父子亦有交谊.在其著文背后,纪晓岚与崂山、即墨有一段少为人知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崂山行     
杨洁 《华章》2012,(22)
早听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终于盼到了暑假,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前往山东崂山圆梦。一路上,我欣喜着、激动着,几百里的路程没有半点疲劳感。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记忆理论关注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构建,有助于细致还原文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崂山狐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地方民俗文化,其形成过程具有复合性、开放性和融通性的特点.在文化记忆理论的考察下,崂山狐文化的建构可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狐文化的历史积淀进行筛选和重组,另一方面是和崂山特色地域文化产生叠加和融合.崂山狐文化是地方民...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现有开发水平为基础,建立崂山旅游区开发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专家咨询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教在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影响,使崂山道教文化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品牌价值,从而对青岛经济、文化,特别是旅游经济和对外文化交流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多年来崂山道教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始终不受重视,致使这种作用至今未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因此,加强崂山道教文化基础研究,并在此前提下,开展相关的应用开发工作,对于青岛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岛崂山沿海太清小区植被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岛崂山沿海太清小区的植物种类及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类,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以来崂山道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以来,崂山道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现场采访的基础上,梳理各阶段的发展历程,清点著名道长们的贡献,考察目前道众的基本情况、日常修炼及在管理、法事、道乐等方面的特点,不仅对深入了解崂山道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中国道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