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试题内容,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课内, 依据语文教材的有关内容命题;一是课外,从广泛的课外阅读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来命题。那么,课内外的比例应如何掌握呢?由于高考在语文教学中的“指挥棒”作用,这一“比例”对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也由于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的认识不断变化发展,这一“比例”在历年高考中也呈现着某种规律性的变化。为了能够说明问题,本文将1981——199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依据课本命题的试题所占的分数及其比例作一大概的统计。(由于有些试题是课内课外结合的,不太好将其绝对地归入课内,或是课外,因此称“大概的统计”。)  相似文献   

2.
解答历史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审题是第一步,这是有的放矢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任何试题的设计,总有某种意图是通过文字及图像或统计数据合乎逻辑地显现出来的。考生要透过题面,理解题意,了解题目问什么,要求回答什么。解题思路要能符合命题意图,攻克“制高点”就不难了。高考试题一题一貌,怎样才能审明题意,理解试题的内容要求?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分析试题设问的结构成分,明确题目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考历史的问答题或材料题的设问,都有4项基本构题成分:限定项———规定了题目的时间、空间,或事件、观点等,限定解题的范围;求答项———…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依据“教学基本要求”进行高考命题的第二年。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继续坚持了“强调基础,强调能力”的考查要求,试题内容和程度基本上是符合命题原则的。这是试题的优点。但我们认为试题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 一、部分考试内容超出教育部规定的高考范围。教育部颁发的《1985年高考复习范围》中明确规定“试题内容:不超过中学使用统编教材所能达到的程度。……高考命题范围将不超出基本要求,……”对照这个命题原则,我们可以发现考卷中有些题目是超出了范围的,如  相似文献   

4.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今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题目,在此借用这一题目来分析今年高考文综浙江卷的历史试题,笔者认为是再恰当不过了。本文借用此题目有两层意思:其一,表达笔者想揭开今年高考文综浙江卷历史试题的庐山真面目,“握住”命题者的“手”,力图洞悉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及思路;其二,通过对试题的分析,笔者隐隐觉得命题者似乎也有一种想通过试题力图去“握住”考题背后的某只“手”!  相似文献   

5.
《2003年高考语文说明》表明,2003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文第一步就是审题。每年高考中都有一些平时语文素养很好、作文水平很高的考生在“阴沟里翻船”——很明显,作文被人家判为“离题”了。痛定思痛,不难发现,这尴尬“都是话题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惹的祸”。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往往可以分为“标题”、“材  相似文献   

6.
1998—2000年是我国普通高考加大改革力度的重要时期,是新老高考并存的时期,一方面大部分省市实行“3 2”科目组的高考,另一方面部分省市实行“3 X”科目组的高考。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强调“高考命题应注重考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要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要加大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的考察”,因此,对这三年的高考与命题很有必要进行回顾,以明确今后的方向。  一、试题特点1.试题结构稳中有变题型结构基本稳定,但试题局部有…  相似文献   

7.
以往每年高考过后,只要留心刊登于各家报刊语文老师们撰写的文章,其中一条重要内容,就是对命题方式、标准答案等的争鸣与反思,而且确也谈出不少真知灼见来。首先这里面存在着“见仁见智”的问题。命题者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去设置题目和确定答案;而做题者站在不同角度,就极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来。孰是孰非?不好评说。不可否认,近年语文高考命题中确实出现一些“怪现象”,试题中测试语文水平的题目变少了,所谓标准化试题并不能考察学生阅读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在历经了自1997年冬开始的对语文尤其是对语文高考的摧毁性批判,国家教育部又正式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之后面世的,因此,同常年相比,这一套题则最能体现命题组专家们乃至全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最新的发展思想。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首先给人耳目一新的八大变化:试题删繁就简大幅度压缩了小题数量,从1998年的35题减少为今年的28题;作文一改多年的一大一小的命题模式,仅仅一道写作题,并且出人意外的是题目自己拟定、文体完全放开,试题只规定了写作的内容范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新诗鉴赏走进了高考语文…  相似文献   

9.
高考试题的命题技巧日趋娴熟,命题水平越来越精准,对中学教学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权威,因而认真、系统地研究高考试题这一“风向标”.对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有益的。本文就是针对广东2010—2014年五套高考试卷中涉及到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活动”(以人教版必修三为例)试题的研究,力图从命题特点、命题趋势中找出规律,期望对来年的复习备考给以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几年来会考、高考的语文试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题目从以往的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尤其是现代文的阅读考查,更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整体的深层意义的理解、辨析、概括以及阐发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文章隐含信息的感悟能力(即悟隐能力),更表现出遂年增加的趋势.根据有关的统计材料分析,近年来语文高考失分率最高的是阅读部分,不少考生都反映:考语文最没把握的是阅读.全国高考命题组负责人曾指出:“现代生活中,生活节奏快,工作效率高,人们交际频繁,这就要求人们具有高水平的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因此注重培养学生感悟文章隐含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当务之急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第1卷阅读试题和第Ⅱ卷阅读试题在命题和解答上的不同特点,下面分两大部分,对解题思路和实战技法做简要说明:一、探明自然科学类阅读题中的十大雷区。高考第1卷阅读试题多为自然科学类阅读试题,对其解答的基本思路是“采集有效信息——对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综观2004年15套语文高考试卷中的科技文阅读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如下十大雷区上:1.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2.已…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每一个舞台都有主角,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思路点拨】由于2021年江苏高考语文不再单独命题,将使用全国卷,因而本次高三一模试题既保留了江苏高考材料作文命题特点,又有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高考语文命题评价会上,命题组一位负责同志诚恳地向与会的代表们说:命题组与师生们交流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个是《考试说明》,一个是高考试题,正是通过这两个途径,命题组向全国师生清清楚楚地表达着对高考命题以及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态  相似文献   

14.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题干在表述题意时,常常“声东击西”,在审题时就要善于“避虚就实”。“避虚就实”,可以把很难的题目变得十分容易.下面介绍一些“避虚就实”的方法。1.从大范围中找准目标[例题](199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语文教学的指挥作用,已经为选拔人才的高校和提供备选对象的中学共同承认了。命题组的命题要充分考虑“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与改革”;中学在教学中,也要认真研究试题对教学的“导向”。 但是,“导向”并不一定“明示”于试题中,往往要作科学的分析;而考题本身又有它的特定要求,有些方面甚至与教学大相径庭。一些同志,缺乏对试题的科学分析,盲目地以考题为导向,进行教学;也有一些同志,没  相似文献   

16.
研读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不难发现,以“作用”“好(妙)处”设问的题目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然而,由于命题角度多变,“作用”的范围较广,这就使不少学生面临“作用题”时,对其“好处”或茫然无知,一筹莫展,或凭感觉,任意作答。本文主要以2009年高考试题为例,就这类题型的设题角度和答题方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材料的选择与组织”类试题是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又往往容易被师生忽略,这类试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由于近几年语文高考直接涉及此类题目较少,所以这一类试题是高考语文考试中潜在的一道好题。为此,我们在高考复习中,有必要对这类试题进行分析与整理:  相似文献   

18.
从1978年恢复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统一命题以来,语文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是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学教学。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不同于高中毕业考试,是从大量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少数人进入高等学校深造,高考试题的要求必然要比毕业考试的高一些。“有利于中学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稳定教学秩序,一是有助于推动教学的改革。语文高考命题从1984年开始,考查语体文的整篇阅读能力,从1985年开始,在古文阅读中设计了有选材与谋篇布局方面的题目,在全卷中注意了文学因素的考查。这些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设计的试题,都深刻地影响和指导了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上海市语文高考试卷命题工作中.命题组认真依据国家和上海市《教育中长期规划和发展纲要》精神,严格执行命题要“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方针。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到试题的编制.今年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力求充分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20.
卢勇 《考试》2006,(10)
高考语文试卷语言运用部分是历年高考试题命题者的试验田,许多题目一出现就令人耳目一新。近年来,在这些试题中,哲理题成为高考命题者的“新宠”。所谓哲理题,是指那些通过一定载体来寄寓一定哲理,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