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代国际间科学技术的激烈竞争,使得各国都把人作为地球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最后一个自然资源,人们对人的潜能开发的研究大大加强了。要研究面向21世纪的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提高面向21世纪人的素质,当然要不断地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人才是潜能的发挥。人的心理潜能高于生理潜能,每届  相似文献   

2.
林俊 《教学与管理》2014,(14):42-44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既要关注"人人",也要关注"不同的人",既要促使全体学生数学基本质量标准的达成,也要为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空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客观地承认差异、友善地对待差异,而且还要深入地理解差异、合理地利用差异、智慧地照顾差异。  相似文献   

3.
真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是引领人追求本真、寻求真理、回归本真的教育。真教育是一项心灵碰撞心灵的活动,从心灵深处发出,在思想的激荡中回归心灵的本真。教师应该走向真教育,回归本真课堂。教师在研究学科、关注教学、研讨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深入研究学生的"儿童文化",从实现生命发展的角度开展"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相似文献   

4.
"适度教育"要求施教者在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措施,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和期待的心理,营造一种相互接纳、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顺应人的自然,开发人的潜能,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进而达到教育的本真状态,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对"人的存在"缺乏应有的关注,因而失去了其本该拥有的存在论意义。外语教育要贯彻引导学习者走向"本真存在"的教育理念,不但要培养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如何通过外语教育引导学习者走向"本真存在"。具体策略有:语言本质观要从"工具论"转向"本体论",课程观要从"重理性"转向"重人性",教学观要从"重知识"转向"重体验"。  相似文献   

6.
人本教育理论倡导的是教育要尊重和发现人的价值,发掘和发挥人的潜能,发展和完善人的个性。柳斌同志提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生动、主动地发展。”几年来我校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凌朝阳 《教育》2014,(1):62-63
正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全面铺开,建立一种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创建红领巾超市就是以学生赏识为立足点,以"尊重人格、尊重差异"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成为成功者。实现"激励"功能的转变现代教育要变"学生适应教育"为"教育适应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的殿堂里,不应该有被人遗忘的角落。红领巾超市帮助学生,尤其是那些才能未得到认可和重视的孩子,寻找成功之路,着意关注潜能生,规定凡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都可获得奖励,努力实现评价从"选拔和甄别"功能到"激励"功能的转变。案例一:"今天,你得到超市券了吗"  相似文献   

8.
正这些年,关于基础教育的讨论,不断地向本真靠近。这个本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本真,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个本真,就是大写的"人"字。学校的立德树人、思想品德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为主攻方向,要高扬法治、科学、人文三面旗帜,教师、教材、教学都要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这三个方面。关于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我谈几点思考。第一,回到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9.
<正>本真教育是基于学生需要、关注学生视角、突出数学本质、着眼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基于本真教育理念,着眼学生的已有经验,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实现对数学概念的本真建构。下面以“倍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探索基于本真教育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有不同的发展."这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育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四五十人,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觉得分层教学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ISBN:978-7-303-24666-3出版时间:2019年8月本书简介本真写作,简单地说,就是写作教学的应然状态。写作教学应然的状态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本书作了这样的假设:学生是具有写作的潜能的,写作教学就是促进学生这种潜能的发展,不是"你不会,我把你教会",而是"你会的,我创造条件让你发展"。在"本真写作"这个理念的关照下,根据中学写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论,从杜威最早提出的"民主教育"到卢梭的"自然教育",从苏霍姆林斯基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的"人学教育"到陶行知的"求真教育"再到的于漪的"人文语文",近年来关于这个理论的讨论层出不穷,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教育在慢慢回归人发展的本真。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  相似文献   

13.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高度概括了教育的价值选择及思维方式,精辟地指出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设备和条件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表现为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从目标而言,教育要根据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面对21世纪的严峻挑战,我国现已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之一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上做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我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五要"。一、教育理念要适时目前我国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相似文献   

15.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高度概括了教育的价值选择及思维方式,精辟地指出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设备和条件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表现为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从目标而言,教育要根据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朱红亚 《考试周刊》2007,(52):24-25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进步、现状、发展趋势和需要得到的帮助等,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评价绝不能单一地用成绩、名次来衡量。我们的评价观应当由"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在数学课堂中践行这一理念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 ,是人的天赋潜能。创新教育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发掘学生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不只是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又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可能凭空产生 ,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悉心地加以教育和培养。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教师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创新榜样教育本身要创新 ,教师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其言谈举止、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冲破"以讲为主"的束缚,"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文化与心理"的过程,符合教育教学的本真。"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这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要想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以下四种体验。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第九册《给予是快乐的》为例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