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介绍著名史书《贞观政要》的一个西夏文译本,它的内容并非全取汉文原著,而是人原著节译而出,这可以为西夏文文献补充一种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创编时期,主要包括三种文献类型。第一种是专书文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记述西夏事的文献,如《西夏须知》、《夏国枢要》等,另一种是以记述宋夏关系为主的文献,如《西行录》、《永乐客话》等。第二种是专题文献,以西夏专题的形式出现在宋人编著的一些历史文献中,这些专题专记宋夏之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如《宋大诏令集·政事门·四裔》部分有《西夏》专题,专录宋降于夏的各种诏令,《东都事略·西夏传》部分,专讲西夏历史沿革。第三种是散见文献,多见于宋人编修的史籍和笔记中,如《长编》中有非常丰富的西夏史料,《东轩笔录》、《儒林公议》中也杂有不少西夏史料。还有一批西夏文献以单篇文章的形式散见于宋人文集中,多为宋夏用兵之际,宋朝臣上奏的各种与西夏有关的奏议,或者是宋臣奉皇帝之命撰写的晓谕西夏的文章。宋人文集中还有很多反映宋夏战事的诗歌,这批诗歌也可以作为研究宋夏关系的重要材料来利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图录,通过对敦煌研究院所藏0669号西夏文《金刚波若波罗蜜多经》翻译,对该文献进行了缀合和断代.在此基础上复原了西夏文《金刚经》的完整修持仪轨,并与俄藏汉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汉文本与夏译本的区别,在其中新发现了一个西夏文字“(弢)”,这为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圣曜母陀罗尼经》是印度大乘密教经典,现存唐法成和宋法天两种汉文异译本,法天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录。随着英藏、中国藏黑水城文献的刊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传播情况提供了资料。黑水城等地出土文献中保存了多件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本文对英藏和中国藏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进行了梳理、译释和考证,判定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遗存情况;再结合法成本和法天本,探讨了西夏文本所依据的底本以及流行传播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5875号西夏文写本,应是一篇中原骈体文的西夏语翻译,文中充斥着来自中原史籍的大量典故,其汉文底本应该是唐宋时代官宦阶层的童蒙读物。  相似文献   

6.
西夏道教研究,是西夏学中一个有待开拓的新领域。以前,人们仅仅从《续资治通鉴长编》、黑城所见汉文文献等史籍中极其有限的材料得知,道教曾经流传于西夏,至于具体详情则无从知晓,因而也就谈不上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西夏文文献《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译释出版,法典中40多条有关道教的新材料,使西夏道教的研究出现了转机。通过对《天盛律令》中有关对道士的规定和处罚等材料的条分缕析,可以探究西夏道教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以及道教在西夏流传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7.
俄国收藏的《贤智集》是一部从未刊布过的西夏文小书。本文对这本书的序言进行解读,并对序言和全书的撰写者进行简单的考释。  相似文献   

8.
自宋迄清,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汉文西夏史料,传世史料如宋人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人吴广成撰《西夏书事》等成为研究西夏学最重要的史料之一,而亡佚的《西夏须知》、《羌尔雅》等也能为研究西夏文献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为刘温润等9位宋朝人,祁承、李维桢等2位明朝人,洪亮吉、罗福颐等8位清朝及近代人物立传,目的就是想通过为重要汉文西夏史料著者立传的方式,令世人不要忘记这批史家对西夏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从汉文西夏文献这一视角,展示古代至近代西夏史料整理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俄藏黑水城文献》所收录的西夏文TKl89V号残片实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又简称《仁王经》),本文首次对残存经文进行录文整理和汉译,并曼过与《大正藏》所收唐不空汉文译本的对照,指出西夏文本乃根据不空本所译。整件文书为西夏佛教史补充了一份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对武威藏西夏文《五更转》进行了全文译释,并与敦煌文献中的《五更转》和俄藏西夏文《五更转》作了比较,指出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敦煌五更转和西夏五更转,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西夏文《五更转》是西夏少数民族在唐五代敦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编创的西夏民间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合集补编》、《小屯南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均是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录书,其收录的甲骨片数量众多,为我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于研究殷商时期的文字、历史、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甲骨片数量众多,早期的甲骨拓片不甚清晰,因此各家的释文难免会有阙误之处。本文主要根据这几本着录书的各家释文,指出各处释文的疏误,对阙误之处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2.
自《甲骨文合集补编》出版以来,学者们一方面充分重视、利用它,一方面也逐步发现了其中的疏漏不足之处,沈培、沈建华、蔡哲茂、谢济、王蕴智等先生都曾作文讨论、纠正、补充其不足。我们在具体阅读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未为诸先生所发现的问题。鉴于此,对其第一册“释文”中多出或疏漏字、辞等现象进行考察,以期得到更为准确完整的释文。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一册释文校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合集补编》自出版以来,学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诸多问题。沈培、沈建华、蔡哲茂、谢济等先生都曾作专讨论过其中的问题。但是,将拓片和释对比阅读,可以发现还有一些未为诸先生所论及的问题存在。通过对其中的误释误摹情况进行校补,希望能够一定程度上得到较为完整准确的释。  相似文献   

14.
论西夏丝路贸易的阶段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制约西北民族关系发展的三个主要矛盾的支配,西夏的丝路贸易在其长达二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相应地呈现出三个阶段:在宋辽矛盾的支配下,西夏立国前的丝路贸易微乎其微;西夏立国后在丝路贸易上所起的作用,因有西州回鹘的帮助、合作而表现出来,但受宋夏矛盾的支配,这种作用还很有限;只有在夏金矛盾的支配下,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西夏在东西贸易上的桥梁作用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15.
依据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对早期金文“图形文字”进行考察、辨析,可以认定某些图形为氏族徽号,某些图形表示一种生活场景,某些图形后来发展为文字。其中, (何)、 (伐)、 (重)、 (卿)、 (竝併並并)、 (虎)、 (豕)、 (牛)、 羊、 (策)等便属于第三类。  相似文献   

16.
池州地方文献中辑得《全宋诗》失收的诗作51首、佚句2则,涉及作者40人,其中有22人不见《全宋诗》。辑得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诸名家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堵霞是清康熙年间的女词人,王蕴章《燃脂余韵》、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及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都有提及。从其著作《含烟阁诗词合集》内容来看,堵霞并不是囿于闺阁的一代才女,她的人生跌宕坎坷,在寄寓流徙的过程中,不仅与冒襄这样的隐士学者有所交往,且同清初著名的"蕉园诗社"也有渊源。文章对堵霞《含烟阁诗词合集》略加解读,以呈现堵霞的生平经历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宋时西北大部为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所控.其境内的"丝绸之路"是伊斯兰教得以传入中国的重要路径.西夏王朝的建立对伊斯兰教在西北的传播及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西夏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是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对此学者们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随着近年西夏文物的不断出土及公布,为我们提供了西夏时期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的新的实物和资料.  相似文献   

19.
宣城地方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宋诗》有不少遗漏.本文从几种宣城地方文献中辑得宋佚诗六十余首,尤以嘉庆《泾县志》为多,其中有些作者未入录《全宋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州集》是一部由金代大诗人、文学批评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总集。总集中对所收作家"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这些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记载了字号、籍贯、科第仕历、生平事迹、趣闻轶事,而且还记录了许多名句佳篇、诗文著作及诗词评论等。宋人许彦周在《彦周诗话》中对"诗话"的概括是:"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如果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的话,《中州集》作家小传确实具有诗话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