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谢玉兰 《教书育人》2006,(12):17-19
近年来,随着扩招和学费的增加,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贫困生由于其经济上的原因.较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较好的疏导,容易导致自我封闭、学习效率降低,甚至退学、自杀等严重的后果。升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事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使这些院校贫困生可能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院校贫困生的特点。但我国目前还不见文献涉及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这类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对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采用点面结合,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对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其他院校贫困生,女生、文科专业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某种一致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丧失等。维护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应从多渠道"扶贫帮困",减少因经济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问题;矫正贫困生对社会现象的错误认识,端正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现实;培养集体,营造氛围,融洽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的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38名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升本院校贫困生中有22.5%被检出有明显心理问题;贫困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贫困生普遍在支持利用度上得分偏低.结论: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西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出现有偿化、大众化趋势,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贫困生由于其经济上的原因,较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诸多心理问题。西部高校的生源有较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贫困生的规模,使西部高校贫困生的情况具有与东部高校不同的特点。笔者通过调查①,发现西部高校贫困生被检出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达到22.5%,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根据这些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特点,维护西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多渠道“扶贫帮困”,减少因经济压…  相似文献   

5.
吴桂翎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5):108-110,114
研究分析升本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升本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升本院校497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升本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但优于国内大学生常模;一年级学生、女生、本科学生、教育类专业学生以及来自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升本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升本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解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性依据。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某交通类高职院校贫困生数据库提供的资料,抽取3个年级280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焦虑等几个方面,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6.6%,高于全国大学生20%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我们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贫困生因贫困而产生了诸多如有很重的自卑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应分析导致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探索出对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灵的困境,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之健康地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8.
赵桂 《文教资料》2010,(2):229-230
高校贫困生作为校园中的特殊人群,承受着比其他同学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主要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联系实际,探讨了促进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贫困生是高校里一类特殊的群体,因家庭经济困难这种客观而又不可轻易改变的因素,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对医学类院校的贫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育对策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把双刃剑,贫困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一些人养成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品质;贫困也可能引发人的心理问题,使一些人产生自卑、多疑、焦虑、孤僻等心理障碍.但由于心理问题是隐性的,不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在调查的贫困生中有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但在教育工作中一些教师常忽视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隐性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和矫正,长此以往,这种由贫困原因产生的心理困境会成为这些孩子成才路途上严重的障碍,轻则影响心理健康,重则导致人性的扭曲.本文着重分析贫困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学院贫困生的增加,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要存在的焦虑、自卑、抑郁、孤独、嫉妒、依赖等心理问题,提出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体系;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全面完善自我五个方面是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真实情况,筛选了21篇用SCL-90量表测查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用元分析方法对报告的数据进行了重新处理。结果显示:(1)与非贫困生相比,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在人际敏感维度上差异显著,以往研究说明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发是值得商榷的;(2)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研究年代和样本量大小的影响。最后,对改善高职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敏感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宋健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141-142
伴随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提出,贫困大学生群体成为了社会及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焦点,其中高职院校贫困生容易因为经济上的拮据和生活困难,在心理上产生阴影,导致其成为了双贫生。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其表现,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健康指导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身经济困难,大多数高校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这部分贫困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在通过对贫困生心理健康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使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预防和解决,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一、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生的心理教育不能与经济资助同步 目前,中职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很大.他们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一旦成绩不理想就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而且由于经济上的窘迫,他们很少参与集体活动,人际交往也受限制,容易产生自卑、自闭心理.但是,中职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其身心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升本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与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有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成熟应对与心理健康有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主效应,成熟应对不具有主效应;生活事件与不成熟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高职经济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对该群体的心理应付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职贫困生心理应付方式相较于非贫困生更多地采取消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更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改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帮扶更多的是集中在经济扶贫上,而忽略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扶贫,需要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摆正其心态;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增强其自信;拓展社会勤工助学渠道,培养其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有利于拓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本论文通过分析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研究传统文化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并针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解析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结合本学院贫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提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