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建立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制度,会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创造意识,驱动教师的内化动力,起促进发展的功能。但现行教师的评价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教师能力的评价过于主观,过于随意;过分强调人际关系;只重结果,忽视教学过程……这种评价制度不仅起不到促进提高、优胜劣汰的功能,还会使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校本的发展性教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与目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与内容;关注个体差异;明确多元评价标准;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实施多次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促进教师主动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校本实施是当前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校本实施。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考试是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职业倦怠症状明显。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都应研究制定减压对策,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满意度。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师”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特殊价值和复杂性,树立起教师的职业威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稳定教师队伍,增强学校凝聚力。教师本人要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劳逸结合,放松自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合理调节不良情绪;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是指高等院校内部依据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旨在对教师综合或专项素质、能力或工作成绩等进行价值或水平判断的制度。其目的在于规范、激励教师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评价制度的功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管理和教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评判、奖惩和监督功能,忽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发展功能,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评价资源.要真正发挥教师教学评价在保证教师投入教学、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应当在实践中逐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7.
老师本属牛     
班主任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有时“度”不好把握。过于威严吧,不易和学生接近,学生也会怕你,会对你“敬而远之”;过于宽容吧,虽然和学生接近了,但教师容易失去威慑力,会导致班级制度执行起来有些困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探讨教师标准的制定开始,侧重分析教师评价的功能和意义,进而对教师标准的关键要素构成进行诠释;教师角色公共性、慈善性、公正性的分析旨在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之间的责任关系进行说明,以展现教师行为基准所具有的实践价值和意义.继而,为解决教师评价中所存在的过于重视成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的实际问题和困境,依据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特点,重点分析了纳入同行评价、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等多元模式.建构整合多样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价制度是促进教师评价改革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9.
江山 《广东教育》2005,(12):46-46
即将出台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对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作了这样的概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见,教师评价应当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评价必须具有教育功能,教师评价过程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通过教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各国教育界都在探讨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风行一时但弊端百出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进行了改革,开始探索和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并为教师后继发展给予指导和帮助为目的,强调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贯串于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实行多元评定,要求把评价与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和脱产学习的机会,在一种富有人情味、温馨的氛围中,充分调动教师持续学习、主动提高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源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总结与反思中逐渐受到关注。这是一种以教师为本,注重发展教师个体性的评价。它立足于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以目标引领来施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具有强烈的激励功能、教育功能和反思功能。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与校本研修相一致的,一种通过自我反思、伙伴互助、制度引领,实现自我提升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提出:“改革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语教学评价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子系统,必须要跟上改革的步伐才能保障、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下面.我结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语教学实践.谈谈新时期语教学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校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已成为国际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但现阶段我国高校推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还面临着理念偏差、法律保障、理论薄弱、实践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基本对策:一是完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内在制度;二是培育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试论改善师生关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性质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组织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起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提高教师威信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素质综合评价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师专业化角度来重新审视我国教师的素质现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必要举措。我国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与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心理素质较差;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时教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6.
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的心理健康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就要做到:学校管理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校园化建设:改革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在教师中推广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教师的心理认知水平:建立和完善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对教师的心理保健训练。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十分理解有效教师的重要性。《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颁布之后,美国各州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或修订已有法律或颁布新的规章,对教师评价制度以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美国各州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策略主要表现如下:(1)重新界定教学质量;(2)教师评价政策的焦点在于提高教学实践;(3)教师评价制度融入学生学习结果;(4)建立教师专业责任制;(5)培训评价人员;(6)拓宽评价设计的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至关重要。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实施教师的分类与多元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育管理者观念需要更新,教师的科学分类应紧密结合学校功能,体现教师个性发展;教师的多元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外部支持忽视教师自身需要,教师自身内部发展动力不足等两方面的问题;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中,存在着内涵研究过于追求全面,阶段研究过于理想化,促进方式研究过于泛化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创造新时代的义务教育》(2005)咨询报告中,提出了“提高教师质量,确立对教师的充分信任”的教师教育理念,并提出以下四项教师教育改革策略:1.深化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师职业资格证制度改革;2.改革教师聘用方法,完善在职教师进修体制;3.调适教师评价取向;4.拓宽教师聘用渠道,促进多样化人才录用。日本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与改革策略,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