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敏 《考试周刊》2011,(18):55-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民族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投身反法西斯运动,始终与盟国并肩作战。然而,当欧洲犹太人面临德国纳粹迫害之时,美国政府却没有采取实际有利的行动帮助救援那些仍在德国纳粹魔掌之下的犹太人。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对纳粹暴政下对欧洲犹太难民的政策、原因及其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希特勒为何屠杀犹太人傅万臣希特勒是德国法西斯组织纳粹党的头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大肆屠杀犹太人的罪魁祸首。希特勒上台后,疯狂地进行反犹反共,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有五百多万犹太人惨遭纳粹杀害。希特勒为什么大反犹太人、疯...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是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纳粹屠杀的600犹太人的博物馆。 参观人群中,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者,叙述了在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危难时刻,一个19岁的姑娘勇敢机智救了13名犹太人的动人故事。 1942年德国法西斯不断向苏联前线增派兵力的同时,疯狂地屠杀犹太人。波兰东南部有个小镇叫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经61年.在二战中,大批犹太人被纳粹屠杀。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确定了4月25日为大屠杀纪念日。今年的大屠杀纪念日上,传来了让人欣慰的消息:德国政府表示,开放纳粹大屠杀档案。这批档案里有1700多万犹太人、劳工及其他受害者的情况。是目前世界上有关纳粹大屠杀的最大的档案之一。德国曾经不想开放这些档案。因为这是德国形象的一个历史大疤痕。其实,若论起对纳粹的悔过态度,德国应该是最彻底的。想当年,其两任总理都曾为此下跪忏悔。但是近年来欧洲新纳粹势力有所抬头,猖獗的新纳粹分子让各国政府头痛,如何教育这一…  相似文献   

5.
安妮·弗兰克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女孩,她的日记生动地记录了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犹太人的苦难生活。1933年纳粹执政后,安妮和家人被迫从德国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战争爆发后,荷兰被德国占领,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残酷迫害。  相似文献   

6.
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400多万犹太人遭屠杀,请问纳粹为何这样仇视犹太民族?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犹太人?  相似文献   

7.
13岁的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犹太人藏到了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了的暗无天日的生活。从1942年她13岁生日那天,小安妮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藏身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夕。她的日记后来被编成一本书,书名叫《安妮日记》。在与世隔绝的阁楼里...  相似文献   

8.
13岁的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犹太人藏到了她父亲公司的阁楼里,开始了暗无天日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05,(Z1)
1939年德国纳粹入侵波兰, 并在1942年将华沙近五十万犹太人赶进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的犹太人区等待处决。战前即担  相似文献   

10.
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原因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期间,有近600万犹太人死于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之手。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既有菲希勒、尼采等人的欧洲反犹主义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具有浓厚反犹主义色彩的种族主义理论的实践,同时,还是希特勒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转移德国人民斗争视线、巩固纳粹独裁统治的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盘剥犹太人、掠夺犹太人财产、讨好垄断资产阶级、服务扩张政策的经济上的需要。此外,希特勒的反犹理论,也是同其夺取“生存空间”侵略扩张理论一脉相承的。希特勒的反犹理论深深影响了一大批备受纳粹思想蛊惑的德国人,使他们成为希特勒手下的刽子手,导致人类文明史上600万犹太生灵惨遭涂炭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德国的发展轨迹极为典型。自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德国借着国家统一和两次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随后德国相继经历了战争、战败、再复兴、再挑起战争、再战败。在二战后,德国终于跳出战争怪圈,与其欧洲邻国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成就了今天德国的大国地位。德国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再度迅速崛起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尤其在崛起方式、统一问题、外交选择和文化实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纳粹党的夺权道路成为了近代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一战后列强强加给德国人民的《凡尔赛和约》和经济危机给德国造成的影响,以及纳粹党同德国广大下层民众、资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早期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纳粹党,如何在希特勒的控制下,通过各种欺骗性的宣传,最终骗取了广大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在德国夺取了全国的统治大权,确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3.
二战中,美英苏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经历了从立场冲突到妥协合作,直至成功实现诺曼底登陆的过程。三国围绕登陆作战问题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展开合作,最终实现了击溃德国法西斯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犹太裔作家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题材小说《战争风云》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表现二战进程的一部规模宏大的作品。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从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至珍珠港事件爆发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作者在重现历史的过程中,运用了把真实和虚构融为一体,将文学和史实置于一炉,从而使历史的真实感得以呈现的创作手法。这一再现历史的手法集中体现在对虚构主人公亨利.维克多一家命运沉浮的描述,对一部虚构的军事著作的呈现,以及对真实历史人物的勾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北欧战场虽在二战中居于次要地位,但在二战中也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北欧陆上战场—挪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德军在挪威的胜利,保障了后勤补给线,打开了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大门。在北欧海上战场方面,盟军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德国的海军力量,援助了苏联抗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北欧战场的特种作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和世界军事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纳粹德国的兴亡》是德国托尔斯腾·克尔讷写的一部关于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社会状况的历史著作。该书从普通平民的视角出发,一改传统著作从战争和政治角度描写二战德国的历史,深刻揭示了纳粹德国兴起的社会原因和民众的生活状况,保留了大量的生活细节,为研究德国历史提供了详实的研究资料。该书通俗简练,真实生动,写法新颖,影响深远。因此,能在记录二战德国的众多历史著作中脱颖而出,为教育警示后人、反思德国二战原因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雪涛 《政治思想史》2021,(1):46-75,19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年的1946年,雅斯贝尔斯出版了他的政治学论著《德国的战争罪责问题》,对纳粹德国所犯下的罪行进行了全面清理。他认为,公开地讨论罪责的问题,并且从内心之中承认罪责,是保持德国人的灵魂不沦为卑贱的唯一道路。通过对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进行系统分析,并对诸如流亡在外者与内心流亡者的“净化之路”之重建,以及“极端的恶”抑或“平庸的恶”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纳粹德国与苏联的关系从全面合作到分歧冲突最后到兵戎相见的发展历程,并力图用结构层次分析法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实质进行了历史的解释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Lina Klymenko 《Compare》2014,44(5):756-777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a textbook as a site of memory, a discourse and a gen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emantic and linguistic elements of the discourse of World War II in Ukrainian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for the 11th grade, centring on the following distinct key themes: the Molotov–Ribbentrop Pact, the German attack o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ensuing Nazi occupation regime, the Soviet army offensive followed by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oviet regime, and resistance movements. The textbooks analysed dismantle the Soviet myth of the Great Patriotic War and reveal the atrocities of Stalinism. They also create a new hero-and-victim paradigm: the heroic deeds of Ukrainians in the Soviet army and of the Organization of Ukrainian Nationalists (OUN) and the Ukrainian Insurgent Army (UPA) fighting for Ukraine’s independence are emphasised, as is the suffering of Ukrainians under the German occupation and the Stalinist regime.  相似文献   

20.
二战的缘起,其实还存有民族问题的潜因.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战前和战时在对被侵略国民众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同时,一再利用有关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兴风作浪,煽动民族敌对.这是歪曲、滥用民族自决原则,为其战略目标服务的历史例证,值得后人永远记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