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瓯北生活在新、旧思想杂陈的清代中叶,虽说缺乏戴震那种激烈批判宋代理学家谬说的勇气,但却有"向来嫌理学"的一贯作风.他虽然对王守仁的文治武功多所推崇,但对其学说如何接纳、接纳什么,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瓯北强调"论古勿泥古",凡事必求其真,靠个人观察思考,以探求事理的真髓,且经常变换视角.调整聚焦点,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积极求索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2.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赵翼,撰有《廿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等历史研究著作。这些著作,均表现出作者宏阔的史学视野与积极的治史态度,成为乾嘉时期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尤为可贵的是,赵翼精于研究历史的同时,对“表现历史”即如何“作史”,亦有着冷静而审慎的思考。瓯北所理解的“良史”,就其史学主张而言,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严格体例,谨慎去取;二、下语斟酌,切于时势;三、悉心核订,推敲事理;四、善于位置,繁简得当。赵翼提出的如何“表现历史”的主张与构想,在其著作中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践行,其观点经历了二百多年历史的汰选,值得当今的修史者认真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赵翼(1727—1814),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或作云嵩、耘松,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著作有:《廿二史劄记》、《皇朝武功纪盛》、《陔余丛考》、《簷曝杂记》《瓯北诗集》、《瓯北诗话》等。赵翼和袁枚、蒋士铨号称“乾嘉三大家”,共为诗坛盟主。《清史稿·文苑》说“翼有经世之略,未尽其用,所以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为,亦其才优也。”赵翼的文学主张和袁枚较接近。他的观点,除《瓯北诗话》外,我们还可从他的诗作中,窥见他的宗趣。  相似文献   

4.
关于清代著名史家、文学家赵翼的家世问题,一般均从《瓯北先生年谱》或《西盖赵氏宗谱》之说,认为其"本宋室后"。笔者近年来细读瓯北诗及相关史料,提出不同意见。即赵翼乃宋人赵抃之后,赵抃与宋宗室没有瓜葛。赵翼自号瓯北之缘由,众说纷纭。赵抃之祖湘,已"家于衢"。衢,乃浙江衢州。瓯江,即永嘉江。衢州恰在瓯江之北。笔者认为赵翼以此自号,乃示不忘祖宗之意。这则从另一层面证明,他似系宋赵抃之后,而非宋宗室之裔。  相似文献   

5.
把《瓯北集》中有关人口问题的十多首诗歌中的思想进行梳理整合,即是一篇比较成体系的“人口论”。它与洪亮吉的《治平篇》相比各有千秋。从他们的“人口论”可以看出,到了乾隆中叶至嘉庆年间人口的剧增的确已成问题,它已经引起心系天下苍生的进步士子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赵翼有关人口问题的诗歌的研究,可以看出赵翼的思考具有不可忽视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从中可见其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用世情怀。  相似文献   

6.
乾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赵翼,撰有《廿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等历史研究著作。其间,既有统观全史、评判得失、以古鉴今、通经致用之类内容,又有立足于“史”之本体,对史传叙事方法的探究。尤其可贵的是,瓯北根据大量史书编撰实际,归纳出了七种叙事方法,即:直叙法、类叙法、带叙法、附传法、家传法、回护法、春秋法。反观史学界,关于如何研究历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至于如何表现历史的论析,却难得一见。瓯北对史书传统编撰方法的研究,无疑丰富了历史学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遗憾的是,赵翼于二百年前提出的研究命题,至今仍应者寥寥。这其间失落的,恐怕也不仅仅是思想与传统。文章将散落于瓯北著作中的七种叙事方法进行了梳理归纳,并逐一剖析,希望在“藉史明义”的同时唤醒沉睡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赵翼宦游四方、交游甚广。无论与何等人交往,赵瓯北均能恪守古时仁人志士那种"与人为善"、"见贤而思齐"的道德规范,又因其为人豁达大度,待人真诚宽厚,故知己友好甚多。考察诗人的交游,对探究其思想的形成、把握清代文人阶层的生存状态大有裨益,亦可管窥乾嘉学风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赵翼《瓯北诗话》一书的写作,至迟在嘉庆二年(1797)就已经开始准备;嘉庆六年(1801)秋天,赵翼曾将写好的唐、宋、金7家诗话给洪亮吉看,后反对他以查慎行配作8家的写作计划;但赵翼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反而添上了高启、吴伟业、查慎行三人,于嘉庆六年冬天完成10卷本《瓯北诗话》写作;并于第二年夏天刊印。而全书12卷的最后完成当在嘉庆九年(1804)。选择唐宋以来各代优秀诗人加以评述的写作体例,充分体现了赵翼一贯的发展变化的诗歌史观;尤其是通过把当代诗人查慎行、昊伟业树为经典,赵翼强调了“爱古不薄今”的诗歌史观。这样的写作安排。反映了以赵翼为代表的清乾嘉时期人对自己、自己所处时代的学成就在整个学史上获得承认的自信和渴望。  相似文献   

9.
陈清云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5):79-82,92
赵翼《瓯北集》中的题画诗多为题像诗,在其135首题像诗中主要包括颂扬、戏题和规箴三大部分内容。赵翼主张绘像的形神兼备,同时提出题像诗遗貌取神的理论。其题像诗最大的特点是重趣,擅长在多姿多彩的对比中展现人物的风貌,在精辟分析中彰显人物的性格,在诙谐幽默中刻画人物的精神,并且善于调配各体诗表现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0.
赵翼(1727—1814)以考史见长,曾被列入乾嘉历史考据学派。其代表史著《甘二史札记》除了对以往正史进行考订外,“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亦随所见随著之。”。在以‘稽古右文”为首任的乾嘉学风之下,提倡“读史者不必横生意见,驰骋议论,”“但当考其典制史实”,②轻视“史家以褒贬自任”,而“谁有实事求是”,C因而赵翼仅以诗人闻世。但他那种‘敢从棋谱论新局,略仿医经载古方”和“历历兴衰史册陈,古今方病辄相寻”④的思想仅几十年后便受到了梁启超等人的肯宅,并由此引起了海内外的重视,《甘H…  相似文献   

11.
赵翼是清代重要的史学家、诗歌评论家与诗人。其诗学观念主要见于《瓯北诗话》之中。赵翼尊重古代诗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诗学理念。他以创新为标准确立一套"正统"谱系,对前人诗歌进行新的规整与评析。  相似文献   

12.
清乾嘉时史学的特点是考据学占据统治地位,学者们只从事具体的研究,只考史而不敢论史,埋头于故纸堆中,搞烦琐的考证,研究领域十分狭窄,史学家的聪明才智被引向对古文献的整理、诠释上去。赵翼史学虽也受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未能摆脱其束缚,但是他能集辞此事,用归纳法进行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源,不局促于狭义的考证,在考据之风弥漫学术界时,他独树一帜,举起经世的大旗,将其所写的《廿二史劄记》比为“顾事林《日知录》,谓身虽不仕,而其言有可用者,则吾岂敢”。委婉地道出他继承顾亭林以来的学术经世思想。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生于雍正五年(1721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出身贫寒,  相似文献   

13.
根据赵翼的著述与行迹,特别是中年归隐,可见其浓重的“马少游情结”。身为乾嘉士子,他的这一情结超乎个体心态,已是乾嘉时期比较普遍的士子意识。通过对赵翼“马少游情结”分析及其成因的思考,不仅有利于研究赵翼及其诗学,而且有益于探析乾嘉士风与世风,同时还对乾嘉诗风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根据赵翼的著述与行迹,特别是中年归隐,可见其浓重的“马少游情结”。身为乾嘉士子,他的这一情结超乎个体心态,已是乾嘉时期比较普遍的士子意识。通过对赵翼“马少游情结”分析及其成因的思考,不仅有利于研究赵翼及其诗学,而且有益于探析乾嘉士风与世风,同时还对乾嘉诗风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教育批判”的困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批判话语权是自赋的,其教育批判是一种“自我定义式的”批判。教育理论工作者无法获得对整个教育场域的全面认知,其教育批判容易成为一种“有偏见的”批判。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进行彻底的换位思考,其教育批判往往成为“马列主义手电筒式”的批判。缺少“配套的”教育建构乃至相应实践示范的教育批判,因很难真正被教育实践工作者认同与接纳而不能成为推动教育实践更新的有效力量。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一词是日本人在大约公元八世纪时“创造”的。中华民族从八世纪到十八世纪初 ,文化与科技一度辉煌 ,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到近代中国 ,从接纳留学生到送出留学生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观下,数学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的心灵开放,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数学、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下面结合笔者在初中一年级进行的“课改”实践,具体阐述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瓯北诗话》的创作是赵翼文学家、史学家和士大夫三重身份的结晶,这三重身份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又相互交织渗透,最终在赵翼身上融为一体.文学家赵翼不同于纯粹的文人士子,重视才性与创新,而且关注现实生活,史学家赵翼的创作在《瓯北诗话》中则体现为全书鲜明的诗歌史观和考据特色,士大夫赵翼深入民间,认为诗歌应当写“真境”表“真情”.从《瓯北诗话》的文本创作追溯这三重身份,可以系统全面地反观赵翼的创作论主张.  相似文献   

19.
作为“性灵三家”之一的赵翼,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史学家。其诗歌成就除了性灵之作令人欣赏之外,其“黍离情怀”也是重要的表现内容。该文就赵翼及其诗歌创作的“黍离情怀”作简要论述,并由此发现明清之际世风环境影响下士人心态之一角,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明清文学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先锋艺术”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当今的大众文化生活中,如时下流行的装置艺术、DV电影、观念摄影、实验戏剧等都被称为“先锋艺术”。虽然人们以豁达的态度来接纳这些艺术品,但这种接纳并未使人们更清晰更明确地理解何为“先锋艺术”。本文主要通过绘画渠道论“先锋艺术”的特性及如何看待“先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