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用几何画板发现数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含有美的要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本身都构成了数学的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这些“数学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呢?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觉得那种“数字游戏”太单调、枯燥,对数…  相似文献   

3.
数学美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洁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4.
谈数学教学与数学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而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数学本身又蕴含着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数学美的产生,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审美对象的存在,即数学本身存在着美的因素;二是审美者的存在.数学教学过程则为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数学美育提供了条件.数学审美能力是在数学审美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它主要包括数学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61):51-52
对称是中学数学很多知识点的一个通性,从一个侧面体现数学的美感.数字及代数、多项式、简单及复杂几何形体等都展示了数学中的对称之美.本文通过对这些知识点中的对称进行阐述,发觉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引导广大中学生发现数学之美,逐步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罗翠南 《南昌教育》2006,(11):25-25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这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美的折射,其实,数学内容、方法几乎处处闪耀着美的光彩。作为数学体系来讲,无论是从符号到公式,还是从内容到方法都充满了美,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外部形式到内部结构感知、领略、鉴赏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偕美、统一美以及奇异美,使他们体会到美是客观存存的,从而进行数学加情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学科情感是主体性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而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关键是培养他们充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教给学生一双发现数学美的眼睛。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1.数学的对称美——两岸青山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懂数学美、爱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一、培养学生懂美。古希腊数学家波罗克拉斯认为 :“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从数学的内容来看 ,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等 ;从数学的方法来看 ,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等 ;从狭义美学意义来看 ,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数学美虽然是一种真实的、客观的美 ,但它…  相似文献   

9.
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性、图形的对称性、布局的合理性、形式的简洁性、逻辑的严密性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而数学本身又蕴含着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挖掘隐藏中的数学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这个道理当然也适应于数学领域. 1.1 数学公式美 简洁性是数学公式美的基本特性.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数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所谓美的回答,是对…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似乎给人以高度抽象、枯燥单调之感。其实不然 ,“数学家在创造活动中总有情感、意志、信念、希冀等审美因素 ,因此在数学的数字和公式中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内容。”[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断言 :“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 :“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Aristole认为 :“秩序和对称是美的重要因素。”哲学与数学先辈们对数学美的赞誉不胜枚举 ,贯穿于整个数学科学之中 ,数学美究其形式有 :对称美、简洁美、一致美、奇异美、和谐美 ;华东师大张奠宙…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宏傣族服饰图案中蕴含的数学对称和变换思想,体现了水的民族的数学智慧,探析其中的数学元素,人们可感受到傣族服饰文化中所体现的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和奇异美.关注其中的数学因素,对于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学以其严谨、雅致、含蓄表现着美的特质,数学课中“美育”教学是展示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形式。用数学语言美阐释对称图形等数学美的因素,须锤炼教师素质,把握“以美启真”的思维性策略,方能点拨蕴涵于数学教学活动中美的因素和方法,夯实数学课中的“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自身是理性思维和想象力的结合体,数学美是集科学与艺术美为一体,主要包括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在数学史中,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数学之美,学会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其中对称美是数学美中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在中学数学中这一性质是非常常见的。欣赏对称美,体会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4.
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渗透以美引真、以美启真的教学思想,通过数学中美妙问题、思想和方法,变抽象、枯燥的数学为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数学,让学生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美的,是一种理性的美,体现在数字的匀称、图形的对称、逻辑的秩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数学中的各种美,努力探寻情境图之美、深挖理性化之美、寻觅趣味化之美,从而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美的芬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数学学习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16.
正函数图象之美美在对称,函数关系之美也美在对称.函数的奇偶性就是从这两方面完美的体现了数学的美感.在应用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之妙处.事实上,偶函数是轴对称图形,奇函数是中心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与其他语言一样具有语言自身的美感.数学概念的简单、统一性,数学公式的对称、协调性,数学模型的典型、概括性,都是数学美的体现.数学美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外在美和内在美.其中外在美是指的数学表现形式的美感,即数学概念描述语言与图形的美,数学公式与图形美,以及公式所呈现出来的对称、和谐、整齐美;内在美即为在数学概念深处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以及揭示出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个物体之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感知美、追求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重视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1 数学美及其教育1.1 数学之美数学美与其他科学美一样,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美.要欣赏这种抽象美,需要欣赏者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这就是数学美不被一些人所认识的原因.但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数学的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对偶数式、对称图形及命题与命题之间结构的对称等,体现了数学和谐一致的美。这种美不仅是一种研究对象和审美标准,而且是一种解题方法。处理数学问题时,若能注意其原始对称美的挖掘、补全、构造和利用,往往可获得简明、迅捷、巧妙之解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知数学自身的美,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育元素,让学生充分感知、欣赏、创造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