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我们的教育极需要充满艺术和智慧。教师要学会倾听,俯下身子听听学生心灵之音,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了解学生,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正确地对待学生犯错误。  相似文献   

2.
有哲人说:"上天赋予我们一根舌头,却赐给我们两只耳朵,所以我们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可能比我们说出的话多两倍。"这就告诉我们要多听,而教师与学生沟通中最难的地方就在如何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心灵去倾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在多种大程度上理解和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故倾听使学生感觉到你很尊重他,很重视他的想法,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会使其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与顾虑,释放出压力与不良情绪;倾听能使你了解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指出,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说过:"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在素质教育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探究性、自主性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不断更新、转换,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那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倾听?如何倾听?何时倾听?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选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地方,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在提问时,学生一个个"如临大敌"的表情,生怕自己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这种情况年级越高表现得越明显,固然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关系,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倾听与表达呢?一.怎样让孩子们在历史课上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一)导入要有技巧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要使学生乐意倾听,并非一件容易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一种触摸心灵、与心灵对话的教育,让德育有实效是多年来无数从事德育工作的人追求的工作目标和职业理想.正因为如此,体察和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心理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因此在这里,倾听主要指的是倾听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学生的声音,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观点、心理诉求的倾听.首先,倾听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教育理念的诠释.强调把教育主体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改善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实施教育习惯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思维.其次,倾听是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工作作风的倡导.把"倾听"两个字拆开来说,"倾"是俯下身段有亲和力的一种姿态,是全身心投入、体现尊重和平等示人的姿态,"听"是要把一个时段的说话权交给受教育者,让他有时间、有环境、有机会、有舞台把自己的思想、见解、诉求表达给教育者.再次,倾听是反思教育行为、改进教学工作的镜子.教师进行教育反思,可以从领导、专家、同事那儿听取意见和建议,但是由于孩子的天真无邪、童言无忌,往往能得到更加真实和独特的反馈信息,加之孩子又是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对教师的行为最有评价权,是教师教育行为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正>一、听——走向成熟的助推器静下心来倾听天籁之音。课间,我们要有意识地静下心来,打开心灵之耳倾听经典之作、时代之音、流行之声、天使之乐。蹲下身来倾听稚嫩的童音。音乐教师只有在蹲下身来向学生倾听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学生思维,捕捉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要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念,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生,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尊重与理解教师,使师生的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要把阳光不断地洒向每个幼小的心灵: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教师要给学生以自由、宽松的心理空间;教师要给学生、家长、自己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保持心灵的开放意味着,教师关注的不是自我,不是向学生显示自己有多聪明,不是向学生显示自己的知识有多渊博,备课有多认真,而是帮助学生寻找到他们的优势和力量所在,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保持心灵的开放也意味着,教师要倾听学生,不是用我们的语言去填塞学生的沉默,而是去发现学生在沉默、恐惧背后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教师面对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挑战,必须学会与学生进行健康交流与沟通,建立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取决于教师能将思想与感情沟通得多好,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倾听艺术的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说,善于倾听,也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倾听体现着接纳和重视,倾听是满足学生情感上被接纳、受重视和被尊重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一旦教师转向学生开始倾听,就意味着一种迎接和承纳,不是把学生作为学生来接纳,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这种接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倾听也体现了对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课堂:语文课上学生质疑问难、精彩纷呈,教师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可有时偏偏遇到出格的学生,他们有时思维异于常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这时我们的老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置学生的问题于不顾,或用自己的见解统一学生的思想;或指责学生胡言乱语破坏课堂纪律,结果师生可能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法国有句谚语"了解一切,宽容一切"。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充满宽容,只有充分倾听学生的思维,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学情,从而赏识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的倾听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说的接纳、理解,还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和自身的唤醒,听到儿童和自己心灵的声音。教师要带给学生以平静和友爱,尊重儿童的心灵世界,创造儿童心灵开启的条件,与儿童在“视界融合”中感受彼此的经验和认识,走向彼此的心灵世界,实现新的意义的开启和发现。  相似文献   

13.
陈小霜 《广西教育》2012,(37):81-8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可见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学习的信心。一、注意倾听——不敷衍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具备一定的课堂感知能力,学会倾听,尊重孩子们在课  相似文献   

14.
<正>倾听,是人际交流的一门基本技巧。善于倾听的人必定善于尊重、善于宽容、善于接纳。因为,倾听是一切耐心、关心以及爱心融合而生的美德。善听者,没有激烈的言辞争锋,仅有温和的细语疏导;不用机变之术,但听言者之魂。以人为本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思想和思想交流、灵魂与灵魂碰撞的殿堂。当学生敞开心扉尽情抒发自己情怀的时候,我们教育的契机便暗藏其间。教师要善于倾听,抓取学生在交流中展现的教育契机,或赞赏肯定,或宽颜疏导,或引其静默深思,以高超的课堂机智引导学生绽放心灵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的倾听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说的接纳、理解,还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和自身的唤醒,听到儿童和自己心灵的声音。教师要带给学生以平静和友爱,尊重儿童的心灵世界,创造儿童心灵开启的条件,与儿童在视界融合中感受彼此的经验和认识,走向彼此的心灵世界,实现新的意义的开启和发现。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别人的讲话,是现在大多数学生的通病。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教学生倾听了吗? 教师先学会倾听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教师自己要善于倾听。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上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吉林教育》2008,(5):74-74
我们常说,学生要尊重老师。然而,很少有人说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高尚纯洁的师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通道。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学会倾听一位不善于倾听的教师不会有精彩的课堂,而一位不善于倾听的学生更不会有非常优异的成绩。倾听是一种素养,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更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学会倾听。在课堂上,经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况:每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要么是小声提示,要么是议论纷纷。这时,教师要及时强调,倾听是对同学的尊重,倾听是对同学的信任,倾听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有定法,教无定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需要,相信学生潜能,爱护学生身心.课堂上,教师要确立学生主体观,去倾听、去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引导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20.
倾听,是人际交流的一门基本技巧.善于倾听的人必定善于尊重、善于宽容、善于接纳.因为,倾听是一切耐心、关心以及爱心融合而生的美德.善听者,没有激烈的言辞争锋,仅有温和的细语疏导;不用机变之术,但听言者之魂.以人为本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思想和思想交流、灵魂与灵魂碰撞的殿堂.当学生敞开心扉尽情抒发自己情怀的时候,我们教育的契机便暗藏其间.教师要善于倾听,抓取学生在交流中展现的教育契机,或赞赏肯定,或宽颜疏导,或引其静默深思,以高超的课堂机智引导学生绽放心灵的花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