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从民族国家到民主国家的转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主权在民是近代国家转型的基本理论基础。如果说西方的发展沿着民主—国家的路径,而中国的进步则是沿着国家—民主的路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国家权力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民民主的问题。在经济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思想转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国家转型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要把作为治理形式和民主形式的协商民主嵌入国家治理之中,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共生性的关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指向对协商民主提出了制度化的诉求。协商民主制度化内涵着协商民主制度本身的建构和制度的认同两个维度,其中,前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首要枢机,后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在保障。针对协商民主存在的程序机制缺乏、制度权威性不足以及缺乏配套政治文化等问题,在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既要进行党内协商、政治协商、行政协商和社会协商的程序性机制的建构,也要通过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协商民主制度权威和发挥人民政协的示范效应加强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和内化,从而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为改善代议民主的弱点,发展出一种强调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理论。这种新兴民主决策模式,日益体现出理论渊源多元化、自身特征多样化、本质规定多重化、作用向度多面化和中国语境多维化的属性。对于当代中国民主进程,应该运用辩证眼光对之进行审视,正确处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与民主发展的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晴 《教育评论》2023,(2):37-43
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治理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最高层次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工程。为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维度,文章以现代化为理论视域,通过分析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及后现代化的理论要义,结合我国治理现代化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流学术话语展开深度探讨。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维度主要涉及教育治理主体参与民主化、教育治理权威法治化、教育治理权运行制度化、教育治理职能配置科学化。在现代化理论视域下,现代化崇尚工具理性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后现代化注重价值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也将促进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改革最终服务于人民的幸福生活,达成高质量的优良教育体系,服务于个体生命发展的和谐秩序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概念化和规范化国家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和作用,西方学者提出环境国家概念并在不同学科视阈下展开了研究。环境国家是一种把对环境的理解融入到国家治理原则和治理行动中去的政治单元,它可以通过实证、治理、批判、规范四个向度来加以定位。当把生态合理化和国家转型视为两个可以相互促进的目标和工具时,环境国家理论呈现出一种追求普遍正义、改革民主弊端、推动治理转型的三维取向。考虑到西方长期存在忽视国家的研究传统,这种重构旧问题、鼓励新假设和论证新可能的理论努力应当肯定,但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使其陷入实践合理性不足的困境。中国生态文明在正义、民主、治理议题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可以为其提供新思想资源和新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它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合目的性与手段性、合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民主模式,是民主与专政、民主集中与民主协商、国家治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机统一,具有突出特色和显著优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精髓和中国民主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关键性抉择。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破解世界民主困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题中之义,坚持并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成果,协商民主理论所主张的平等参与、公共协商等精神与我国农村社会基层民主本土资源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中国宪政语境下赋予其新的涵义,将其普适性精神及合理内核运用于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应在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实践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协商民主理论本土化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面对协商民主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领域发展面临的困境,我们应沿着"协商"到"民主"路径,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协商民主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主体表达功能及管理体制的转型。逐步确立在协商民主基础上以法治为基础的一系列治理规则及制度安排,使协商民主理论基础在对农村民主管理实施的现代性改造的实践在最本质意义上与国家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安排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切实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在中国宪政体制下的良性运行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时代,社会实践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对国家治理的新范式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对这种新范式需要的系统性思考和战略性回答。面向绿色经济社会构建或走向"绿色现代化",该理念代表了党和国家对新阶段"为什么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什么样的绿色发展和怎样实现绿色发展"重大命题的新探索。围绕人民之治引领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构建、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完整的内涵体系,达成了对超大规模社会的经济社会关系绿色化变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何以实现这一大国治理发展路径的规律性认识。从文化-文明、理论-实践和现代化-后现代化的多重逻辑审视,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导引现代化发展新范式、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新境界、发展面向未来新政治经济学以及供给全球合作治理新机制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征程上的这一新认识论、新发展观和新实践论,通过党领导下的体制创新与机制优化等制度路径及协同实践,必将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优势发挥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由管制向治理转变,构建治理型统战的新格局,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治理型统战的理念,文章先理清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高校统战工作的关系,结合高校统战工作的五大功能优势,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变化,并提出构建治理型统战的途径,建立高校统战工作的治理体系,提高统战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范式在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起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随着农村村民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协商民主适应了我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它也是解决农村治理中民主困境的途径。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有利于保证乡村事务决策的公正性,有利于控制权力滥用、防止腐败,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协商治理是大学治理的本质,大学善治是协商治理的目标。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即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共同的目标追求是实现利益均衡,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相同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公平正义,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同一的理念诉求是培育公民与公共精神。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需要协商民主提供承接载体,大学的协商民主建设与发展也需要大学治理现代化架设运作平台。一方面,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是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途径,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有利于提高大学治理过程中的公共决策的质量,开展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大学治理过程中的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大学治理现代化为大学协商民主建设提供有利契机、创造稳定环境和提供坚强保障支持。因此,从逻辑上来看,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从结构上来看,它们又是一种互动与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制度包括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及统一战线工作制度、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制度、统一战线领导制度。统一战线制度既与其他国家制度相互联系、互为依存,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一项立国治国的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具有团结和共识、治理和吸纳、民主和稳定、协调和话语功能。统一战线制度实现了统一战线从重要法宝到重要制度的重大跨越、从实践优势到话语优势的转换升级,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的内生性要素,催生了我国从统战立国走向统战治国的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本质在于推进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使党获取执政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使民众产生"基于认同的共识"。社会治理新力量的兴起、权威型治理面临的挑战、人民主权的原则、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协商民主的价值等是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实现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围绕民生问题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将协商民主转化为适合群众认知的图式落实到日常政治活动之中,并构建形式多样的协商民主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治理现代化要求治理方式多元化,发展协商民主符合治理多元化的要求,是治理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内在需要。高校协商民主发展的现状尚不能适应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需要,高校应当树立协商共治的理念,打造协商治理文化,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拓宽协商民主的渠道和形式,发挥党委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建的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从六方面扼要地阐述了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对党的统战理论的新发展,集中反映了他的"大统战"思想特色.它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大统战"思想则展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16.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经典论述,以列宁在《论国家》中所呈现的三重视野为方法论镜鉴,对“国家”问题进行再审视。在理论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之主题,理解国家的本质。新时代中国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及其时代践履,促进了国家与社会之间“二元分立”的深度弥合,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创新发展。在历史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的历时性演变之主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形态是国家在“归于无”的历史道路中不可逾越的特殊阶段。我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光明前景。在实践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的民主实践面向之核心表征,深刻认识中国历经艰辛探索所形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了人类政治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由“公共协商”达至“社会和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展示了当代社会政治领域的新气象。对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和现时期如何通过民主政治的发展来化解由于社会转型而带来的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形成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程度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主动的制度创新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历史和现实自洽的统一;从实践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在问题导向下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从价值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综合运用,必将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选择是由一国人民根据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做出的决定。创新和弘扬治理理念,必须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儒学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治理思想以人性论、民本论、中庸观为理论基石。其中,人性论是其哲学依据;民本论是其核心价值;中庸观是其思维方法。系统把握这三大理论基石,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治理思想,对于当前中国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新时代中国的新发展、新形态、新表达,其本质是人民民主。从治理角度透视,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深厚的民主治理理念、科学的治理逻辑和有效的治理机制,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遵循、制度依据、实践途径和文化支撑。在治理方式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治理、综合治理、制度治理、科学治理,真正使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实践和治理方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治理方式,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与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