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含“如”字的成语不仅“量大”——各类工具书中收录的有190余条,而且“面广”——因其形象的表意功能被人们广泛使用。“如”字成语也出现了媒体使用出错率高、命题考查点击率高的“双高”现象。所以有人戏言:“都是‘如’字惹的祸。”为帮助广大师生走出“如”字成语的使用误区,现对其错因作如下剖析: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代汉语中,含"如"字的成语不仅"量大"——各类工具书中收录的有190余条,而且"面广"——因其形象的表意功能被人们广泛使用。正因如此,"如"字成语也出现了媒体使用出错率高、命题考查点击率高的"双高"现象。故而有人戏言:"都是‘如’字惹的祸。"为帮助同学们走出"如"字成语的使用误区,现对其错因作如下剖析。  相似文献   

3.
沈泾渭 《中学理科》2008,(10):49-51
三、本体自喻。 在比喻的修辞格中,“本体”与“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更不能是同一事物。所以,如果句子中的“本体”与“如”字成语中的“喻体”是同一事物。就不能再使用这一“如”字成语,否则,就犯了本体自喻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4.
成语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这与成语本身运用多种修辞格是分不开的。成语运用修辞格不但精当,而且种类也较丰富。一、叠字在四字格成语中,常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词重叠起来使用。成语的叠字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前两字叠用,其公式为 AABC,如“比比皆是”“历历在目”“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等。  相似文献   

5.
有些数学名词,前一个字是成语的后一个字,后一个字是成语的前一个字.如“重心”是“德高望重、心安理得”两成语的后一字和前一个字.下面是一些成语.请同学们在中间填上数学名词,使它们成为完整的成语:  相似文献   

6.
成语大转盘     
人物成语出现人物的成语常在文章中被引用,如“愚公移山”“塞翁失马”等。现在,请你填写下列成语中的人物。()()效颦()()自荐()()逐日()()才尽相似成语运用意思相似的成语,可以让文章更富于变化、更生动。下面有四组意思相似的成语,请将每组里不完整的那个成语填写完整。一盘()()——乌合之众寸步不离——()()相随唇亡齿寒——()()相关画饼充饥——望梅()()相反成语下列各组成语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请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聚精()()——心不在焉百思不解——()()大悟一无所获——()()而归()()不紊——杂乱无章成语谜海用3个字的谜题猜4个…  相似文献   

7.
成语也有三个字的?对呀!同学们最了解的可能是四字成语,其实,成语家族成员可多了!除了三字、四字成语,还有五字的,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有六字的,如“风马牛不相及”、“五十步笑百步”:有七字的,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八字的,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九字、十字甚至十字以上的。  相似文献   

8.
成语的缩略形式.亦称“简缩”或“省作”.一般是非四字格成语简缩成四字格成语。如“翻手为云覆手雨”→“翻云覆雨”.“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千金”。但“四字”不是成语的终极缩略形式.四字成语还有缩略成二字的。不过,二字的成语缩略式一般不把它看作成语。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与“螳螂捕蝉”对话——悟寓言之意师:“螳螂捕蝉”是个成语.我们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四个字,能念出来吗?  相似文献   

10.
成语的字数     
一提起成语,人们就会想起四个字的成语,如“一丘之貉”“五彩缤纷”“应有尽有”等。然而,成语并不都是四个字,综观成语词典,还有三个字的成语,五个字的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在运用成语过程中,常有人因“望文生义”或“孤陋寡闻”而误用。笔者所列高频误用成语80例,意在帮助人们规范使用语言之精华——成语。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使语言精练,使语言形象生动,还可以丰富充实口语词汇。”(王力《中国成语大辞典》序言,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就成语的形式而言,多为四字格,有些成语的省写形式却是二字格。二字格成语是由四字格成语简化而成的,如“砖引、抛砖、引玉”是“抛砖引玉”的  相似文献   

13.
四字格成语常运用音节的重复来增强表达效果,这种音节重复现象在修辞上称作重言叠韵。四字格成语重言叠韵的主要形式有:一AABC式这类成语前两字重叠,后两字不重叠。如:比比皆是头头是道历历在目井井有条蒸蒸日上落落大方济济一堂愤愤不平前两字重叠,重叠部分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用以强化词义的程度和感情色彩。如“津津有味”,“津津”意思是“兴趣很浓的样子”,用“津津”形容“有味”,更突出了有味的程度,指很有滋味或非常感兴趣。又如“闷闷不乐”,“闷闷”的意思是“不舒畅、心烦”,“闷闷”修饰“不乐”,状况…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有许多长期为人们习用、结构较固定、言简意赅的词组或短句,叫成语。构成成语的词,主要是实词,但也有一些文言虚词,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老成语,保留有更多的虚词。象“之乎者也”、“何其相似乃尔”、“不宁唯是”,全由文言虚词构成。有的四字成语,三个字是虚词,如:“忘乎所以”、“如此而已”。也有些成语保留了文言的句式特点,如“不亦乐乎”、“唯利是图”、“何去何从”。因此,了解成语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对准确掌握成语的含义是颇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成语大多是由四个字构成的,但是,也有少数成语不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等。判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是不是成语,主要从两方面看:一看它所表示的是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意义整体。如果是成语,则其意义就不是组成它的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水深火热”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水很深,火很热”,它指的是人民生活处境极端艰难。如果不是成语,它所表示的意义则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科学文化”则可理解为是“科学”与“文化’两个词的意义相加。二看它能否调换或拆开。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16.
甲:今天,咱们俩做一回成语与地名的游戏,好吗?乙:怎么个玩法,能给举个例子吗?甲:我说一句成语的尾字,你用一句成语的首字相连后,组成一个地名。比如,“言必有中”和“国富民强”,一句成语的尾字是“中”,一句成语的首字是“国”,合起是“中国”。乙:很有意思!这可要费费脑筋。咱们  相似文献   

17.
有些数学名词,前一个字是某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后一个字是另一个成语的最前一个字,如“重心”两字分别是“德高望重,心安理得”两成语的后一个字和前一个字.下面是一些成语,请同学们在中间横线上填上数学名词,使它们成为完整的成语.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俄罗斯标准语辞典》对于俄语成语的解释是:成语是不能逐字地被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言语固定短语。汉语《辞海》对成语的解释是:固定词组之一种,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以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等。有些要知道来源之...  相似文献   

19.
张志先 《学子》2009,(10):51-53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它一般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绝大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大都名门有出处,如“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183;难势》,“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183;楚策》。近十年来,成语一直牢牢占据着主战场,被誉为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永恒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在汉民族语言的宝库中,珍藏着长期以来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成语。成语是具有十分精练和鲜明修辞色彩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然而,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只注重成语的使用,却忽视了读——成语本身具有的内部节奏——停顿。也就是说,只有正确理解了成语的意义才能准确读出成语的停顿,同样的,读准了成语的停顿,才有助于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因而,在成语的教学中,成语的朗读停顿不容忽视,应该有意识地读出它固有的语意停顿。   由于成语以四字居多,并且以并列结构形式为主,朗读时往往也以两字一顿习以为常。比如“争先 /恐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