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了一声一声叫@吴善翎 @孙广志  相似文献   

2.
声训辨     
声训历来被认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诂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探求语源的重要方法。但声训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右文说和因声求义说属不属于声训 ,各家看法却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汉语史的考察认为 ,声训是以声通义这一训诂方法的统称 ,它从古至今都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上古声训、右文说、因声求义说是一脉相承的体系 ,这正体现了声训从萌芽到发生、发展直至成熟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一声鸟鸣     
一声鸟鸣让白云妹妹安静下来一声鸟鸣把大地的头发洗得翠绿明亮一声鸟鸣让小草竖起耳朵听着“沙沙”的雨声听着大地的心跳一声鸟鸣$长沙市国防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小学@谢斯河  相似文献   

4.
一声鸟鸣     
一声鸟鸣()让白云妹妹安静下来一声鸟鸣把大地的头发洗得翠绿明亮一声鸟鸣让小草竖起耳朵听着“沙沙”的雨声听着大地的心跳一声鸟鸣$国防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小学@谢斯河  相似文献   

5.
一声鸟鸣     
一声鸟鸣把阳光叫得灿烂了一声鸟鸣把云朵叫得柔软了  相似文献   

6.
摹声     
摹声是指利用象声词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如“她扑哧笑了一声”,“扑哧”摹拟人的笑声。“我听见‘嘀嘀哒哒’的号声,不一会传来‘刷刷刷刷’的脚步声”,“嘀嘀哒哒”摹拟军号声,“刷刷刷刷”摹拟脚步声。“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呼啦啦”摹拟风吹毛竹发出的声响。  相似文献   

7.
声训浅析     
郭杰 《现代语文》2007,(6):20-21
一、声训的定义周大璞在其《训诂学初稿》中指出:"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寻求语义。简单地谈,就是从被释词的语音着眼,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推求它的词义。"①  相似文献   

8.
声的利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有声世界里,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声不但可以传递信息,而且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中考试题对声在社会活动、工农业生产、军事、医疗、航空、航海及新技术中的应用的考查逐渐增多,以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9.
呼噜声     
小猪点点住在蓝蓝的大海旁。   夜晚,点点睡得很香。可是,点点被大海的呼噜声吵醒了:   呼啦啦──咕噜噜—哗 !  呼啦啦──咕噜噜—哗 !……   “吵死了 !吵死了 !”点点用被子蒙住头。   呼啦啦──咕噜噜—哗 !  呼啦啦──咕噜噜—哗 !  大海的呼噜声越来越响。   点点起床,推开小窗,大声对大海说:“讨厌的大海,别打呼噜啦 !吵死了 !”   呼噜声一下子没有了,点点很得意:“嘻嘻 !大海真听话 !”点点又重新上床睡觉,可是,点点却睡不着了,点点埋怨大海:“都是大海的呼噜声把我吵醒的。”   大海安静了…  相似文献   

10.
湘西州的洗溪方言和河蓬“死客话”属于湘语性质,它们的声调是个三域六度系统,存在两种比较特殊的发声态:嘎裂声和假声.嘎裂声存在于阴去调中,表现为前低后高的凹调.假声存在于阳去调中,这种现象在湘赣语中比较罕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声训从先秦时期产生,到两汉,再到唐宋、清的发展历程。《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综合分析形音义的字典,对声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故本文对《说文》中的声训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声",繁体复杂多了"聲",《说文》说"聱,音也。从耳,殸声。殸,籀文磬",当然是形声字。追本溯源,  相似文献   

13.
近人黄侃述说:“只以其观念相同,可以相训,而非完全之训诂也。完全之训诂必义与声相应。而古书说解不能完全为声训者,或从其便,或不知得声之由来耳。若《说文》义训只居十分之一二,而声训则居十分之七八。……惟声训乃真正之训诂”。又说:“《说文》列字九干,以声训者十居七八,而义训不过二三,故文字之训诂必以声音为纲须,然则声训乃训诂之真源也。”(《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笔者以为黄氏之说是有问题的,一是不审声训产生根源;二是,依据《说文》声训之多作为根据,不察《说文》声训的谬误;三是,本末到置,把声训和义训讲混了。为确正声调不妥,愿借此文,陈述鄙见,以求教同人。  相似文献   

14.
普通枪械在射击时往往产生强烈的噪声,这会暴露射击阵地、损伤射手听觉和妨碍通信,因此人们希望减小枪械射击时的噪声,微声枪械便应运而生。尤其是当今世界上低强度冲突不断发生、恐怖与反恐怖斗争频繁,人们对微声枪械的发展日益重视,现在不仅有了微声手枪、微声冲锋枪,而且还有微声狙击步枪、微声突击步枪和微声蔽弹枪等。这些微声枪械之所以能实现微声效果全都离不开物理原理。  相似文献   

15.
刘媛 《铜仁学院学报》2007,1(3):73-74,83,114
人类的歌唱艺术中,"换声"是歌唱者演唱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换声"对任何一个声部又是一个难点,但又往往不会引起人们十分重视,导致很多演唱者在"换声"环节上出问题,达不到自己满意的演唱效果。本文就换声问题中"换声点"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换声"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一些见解,力求引起同行专家的重视,以期达到歌唱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是中国传统的释义方法之一。时至今日,声训在词语的考证和训释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声训的定义、发展史、依据、材料、方式、作用以及局限性等方面都是声训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声训上述各方面做了一个系统的论述,希望能对声训这一训诂学方法有一个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摹声     
摹声是指利用象声词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如"她扑哧笑了一声","扑哧"摹拟人的笑声。"我听见‘嘀嘀哒哒'的号声,不一会传来‘刷刷刷刷'的脚步声","嘀嘀哒哒"摹拟军号声,"刷刷刷刷"摹拟脚步声。"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  相似文献   

18.
美图之声     
~~美图之声~~  相似文献   

19.
美图之声     
~~美图之声~~  相似文献   

20.
论声训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训”相对于“形训”和“义训”而言。其主要原理是“声义同源”。它是中国古代训诂家对汉语声义同源规律的一种素朴的,直接的体认和解释。并非一切以音同、音近之字相释的训诂形式都是“声训”。因为取音同、音近之字相释只是“声训”的外在形式,在非“声训”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声训”的本质属性。“声训”的性质、旨趣是以音同、音近之字来揭示语词在其命名之初的“所以然之意”,即命名立意之义。这一点,才是“声训”与“形训”、“义训”之不同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