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乃文乃武,唯工唯农”。这是河南省书界对开封预备役师某部队长尚宏举的评价。见到他练兵习武,您会叹服他军人的粗犷与刚毅;看他挥毫疾书,您将领略到他学者的儒雅。陶情冶性的追求,自信勤奋的风采,执著坚韧的个性,使得文与武、军人与书家在他身上融为一体。训练场上练兵带兵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为人治学他也有自己的见地与追求。对于事业与学业,他坚持事业为主、学业为辅,二者并重,互相渗透。对待师承,他谦字当头,能者为师,不囿于一家之言,既注重向名家请教,又认真向书友学习。财源流又主张取法乎上兼收并蓄。师法晋唐,上…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前,湖南邵阳的肖毅彪下岗后,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了写作。十多年来,他在全国多家报刊上发表各种新闻和文艺作品上千篇,200多万字,并多次在各种报刊征文活动中获奖。他以自己的力量和追求实现了人生一次新的腾飞。  相似文献   

3.
被网民称作“范跑跑”的四川灾区某中学教师范美忠。表_璎很前卫。地震来了,他自己先跑到了安全地带。事后还在网上理直气壮地说,他追求自由和公正,不是一个愿意献身的人。不仅如此,他还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与评论家郭松民辩论。坚持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知名度与知民度郭东斌记者追求知名度,争取当名记者,这是一件大好事。一个记者的知名度,是建立在他在事业上作出突出成就的基础之上的。记者追求知名度,也就是追求在事业上作出突出成就,这就必然会促进报道质量和报纸质量的提高。一个记者有了知名度,他写的稿子对读...  相似文献   

5.
事业是精神性追求与社会性劳动的统一。精神性追求是其内涵和灵魂,社会性劳动是其形式和躯壳,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一个仅仅为了名利而从政、经商、写书的人,无论他在社会上获得了怎样的成功,都不能说他有事业。所以,一个不把自己的理想、思考、感悟体现为某种社会价值的人,无论他内心多么真诚,也不能说他有事业。  相似文献   

6.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奋斗中得以实巩在奉献中得以升华。比如,有的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有的人追求仕途上的辉煌;有的人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于是,“追求”成为人生的永恒主题,“成功”成为人们奋斗的最终目标。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呢?  相似文献   

7.
朱志伟面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各媒体以"时代先锋"人物集中报道,仍怀揣普通人的"平常心","我没做什么"成了他的口头禅,"要多做点事"成为他的新追求,众多单位邀请他作先进事迹报告也被他一一谢绝。朱志伟说:"荣誉是过去的事。不能吃老本,要立新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放到为老百姓多做一点儿事上,为民服务让我踏实。"综观朱志伟任龙泉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8.
宗蕾 《出版参考》2005,(4X):24-25
赖德胜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社之长,他还有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学者身份。在与记者交谈的几个问题里,透射出他对出版社企业属性的深刻理解、他的热爱与追求。他笑言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没有突发事件,正所谓no news is good news(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率直的性情与深沉的责任感却展现在眉语之间。  相似文献   

9.
灵魂的救赎     
有三位高尚的人,都曾为自己的著作出版规定了出版日期。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忏悔录》里,对后人留言,嘱咐他们等到 1800年后,再发表这一作品;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在其遗嘱中称,他的《秘密日记》要等他死后 100年才能出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将其《莫斯科日记》藏之高阁, 50年以内不得公之于世。   这三部书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真实,真实地记了自己和别人。真实成了这些著作推迟出版的原因。   我们从三位高尚的人身上似乎看到了一个矛盾:他们既追求真实,但又用推迟出版回避真实。真实是一个烫山芋,想…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5,(6)
行吟黄土地──中国青年报主任记者张文彦和他的新闻追求正善,晓斌,颜咏早在中学时代,我们就将自己阅读新闻的注意力自觉不自觉地投向了他——《中国青年报》陕西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张文彦。记者,是他追求的无怨无悔的职业也许是血脉里涌动着那漫漫黄土和酉部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受众接触媒介时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否能被受众接受,除了要求新闻自身具备价值因素外,还必须从受众的角度进行考察。因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非常活跃的一个环节。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与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与化修养,有个人的追求与兴趣爱好。总之,他  相似文献   

12.
山石  胡英 《新闻天地》2006,(4):21-25
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一点与身体上是否有缺陷毫无关系。十年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李雁雁,不幸双目失明。母亲和哥哥带着他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但他的眼睛仍没有被  相似文献   

13.
提起他,可能很多人都熟悉,熟悉他是一位痴迷于医学、新闻和歌词旋律中的青年军旅作家“医博士”从军1990年12月,在安徽省宿松卫生学校学医3年的张爱勤,像其他男儿样,带着火热的追求跨进了军营,梦想成为军营中的一位‘“白衣天使”。新兵训练结束,他分到通信连当了一名气普通通的通信兵,从医的愿望破灭了。可他坚信:“’力量在自己身上,路就在自己脚下。”张爱勤在默默地求索着,他的业余时间全部扑在医学研究上。两年后,张爱勤以一名战士的身份,参加了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军第三届肾脏病学术交流会”(他是唯一的战士代表)。出…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头几年,北京一处农贸市场上出了个有名的人物:卖香油的郜大个儿。他的油货真价实,在农贸市场上老远就让人闻见香味,靠摆摊子竟摆出了名声。他的名气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主要是与他自己的经营规模相匹配,靠买东西的人口口相传就传开了。报纸上登过记者采访他写的文章,主题也主要集中在讲他的商品货真价实上。  相似文献   

15.
杨亚洲说:“经济文化的发展越飞速,越要呼吁一种平民文化的建设,这种文化作品不是怨天尤人,不是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而应该是展现老百姓在困境下健康.快乐、充实的精神世界。”为此他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关注原本的生活.讲述百姓的世界,这点尤其体现在他近年执导的两部电视连续剧《空镜子》和《浪漫的事》上。  相似文献   

16.
拒绝平凡──记青年编辑李旭王银芝【上海】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的精神追求愈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愈充分,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愈大。李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首先从精神上拒绝平凡,追求伟大,同时又极力开发自己的智慧,并将智慧作为他实现不凡人生的条件。他的人生信念是:...  相似文献   

17.
高兴  兰辛 《出版参考》2006,(2):51-52
从1962年起,昆德拉着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发生在捷克小镇上的一件不起眼的事情激发了他的灵感:一个姑娘因为从公墓里偷花,把花作为礼物献给情人而被地方警察局逮捕。于是,一个人物形象在他眼前出现了,这个形象就是露茜娅。对她而言,性欲和爱情是截然不同甚至互不相容的两码事。接着,她的故事又与另一个人物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这个人物就是卢德维克。他把自己一生中积聚起来的仇恨都集中在一次性行为中发泄。《玩笑》的基调就这样确定:一首关于灵与肉分裂的伤感的二重奏。  相似文献   

18.
徐艺源 《新闻知识》2002,(10):24-25
信息时代,报纸被无情推向市场的背景,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新闻纸上做理论宣传需要选择怎样的价值追求。这样的价值追求要能够把报纸的理论宣传经营出自己的特色,要能使报纸的理论版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19.
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 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陈毅陈毅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上面是他生前在自己墨盒上刻下的17个大字。它反映了一个革命家胸怀大志、刻苦追求、自强不息的崇高情怀和严格要求自己、不伸手向人民索取的高风亮节,是他一生铭诸肺腑,躬身力行的座右铭。陈毅集将才与诗才于一身,学问渊博,见识  相似文献   

20.
赵欣 《新闻爱好者》2006,(6S):35-35
热情、谦虚、厚道,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在20多年的雕塑生涯中,他凭着不懈的努力、满腔的激情和执的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就是郑州市环境雕塑建设研究所所长、河南省高级美术师、雕塑家李宗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