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尚颖 《大观周刊》2012,(4):150-150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2.
朱应珊 《大观周刊》2012,(16):172-172
音乐课是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形成以唱歌为主的动静交替的综合课形武,让学生在求乐、求动、求美的边唱边做的活动中,动之以情,感之以行,由情入意,由情导行。然而,我国当前的小学音乐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特别是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为与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就当前学校现状而言,我作了一些浅讨。  相似文献   

3.
于伟丹 《大观周刊》2012,(21):254-255
艺术需要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4.
新闻审美需要依靠新闻采编的各个具体环节来体现,是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整合。本文从新闻的真实性、向善性、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等方面,浅析新闻审美在实践过程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创作的艺术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节目的创作是门艺术,主持人自身的艺术气质是这门艺术的内核,不论是哪一类节目,哪一样式的主持人,都不可缺少艺术气质。主持人的艺术气质是什么?是主持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价值和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6.
刘平  周翔 《声屏世界》2011,(3):37-37
较高的欣赏能力。欣赏能力包括完善的审美感观、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其中敏锐的审美感受力是欣赏能力的核心。主持人要尽可能地用审美的眼光对生活进行观察,敏锐地感应各种事物潜在的美的信息。审美想象力的丰富与否,也是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晶 《现代传播》2006,(5):26-30
审美文化研究是近年来美学领域新的生长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从广义来说,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各个层面呈现出来的审美因子,或者说是人们以自觉的审美理想、审美价值观念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事象的总称,一般说来,审美文化具有感性化和符号化的特征;从狭义来讲,审美文化特指在当代大传媒影响下,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所呈现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倾向与行为。审美文化所指涉的不是大众文化、视觉文化、媒介文化等概念的外延,而是其中具有审美意义的成分,是以特定的审美价值观念或尺度来观照、评价文化事象,从而提摄出的一种美学形态。本文提倡审美文化研究的实践品格与实现针对性,作为审美价值观念和尺度的审美文化,对于大众文化、媒介文化或视觉文化进行考量与评价,发现其中的审美价值,也拣汰出其中的非审美成分或亚审美、泛审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职能是“主持”。他必须成为整个节目的灵魂,全面掌控、自由驾驭节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件,把握所有观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3,(24):81-84
广告作品不仅是一种经济竞争手段,也是一种艺术审美媒介,它结合了经济和审美的双重身份。广告审美和传统审美的最大区别就是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使得广告审美消解性地继承了传统审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消解了传统审美的功利性,审美范畴局限于一定的意识范畴,广告审美是"非精英"性审美。  相似文献   

10.
广告审美消费的批判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作为审美消费对象的广告产品一定程度上将重塑审美主体,这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广告的外在审美消费,是指对广告内容之外与广告有关的媒介产品或广告形式上的认知,这些审美实践可以改变主体的审美意识结构,影响审美主体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一是广告的内在审美消费,是指审美主体对广告内容本身的认知。广告审美客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审美主体的审美实践和审美理想,改变审美主体的审美选择方式,从而确立新的社会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报纸而言,采编是其最关键的环节。报纸的数量与质量,是靠记者和编辑的努力劳动来保证的。做为一名专版部的编辑,要改掉版面的陈旧面孔,跟上时代步伐,以适应广大读者审美情趣的变化,就要在版面的内容上,风格上和设计上做出亮点,以独特的审美形式编出精品版面。  相似文献   

12.
西美尔作为第一位审美现代性思想家,其现代性理论表现为审美主义、心理主义和个体化的特征。在世纪末的现代生活碎片中,对现代人的生命感觉的敏感把握是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审美性是一种心理主义,感性基础与审美心理主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这种审美主义从本质上是指向现代个体的。在此基础上,审美主义、心理主义和感性论是一体的。西美尔的审美现代性体验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性的另一种可贵视角。  相似文献   

13.
美和审美都不可避免地依附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文化的发展是缓慢的,渐变式的,而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动荡、激烈的发展过程,社会文化、审美文化也都随之发生了剧烈变更。特别是现代消费文化带动下的审美文化冲破了传统审美的规定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审美文化,本文通过对传统审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进行论述,揭开现代审美的功利化和商业化特征,以期为现代中国大众审美文化在全球村的历史条件下寻找本土语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的进程,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消费审美化趋势的推动下,当代广告的审美状态发生了重要的转向。广告审美表现的符号性,对审美的文化性追求,审美情感的快感化,审美感知的全感互动等转变对广告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告的审美教育要适应这种转向,重视广告审美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强化课程建设、扩展教材体系、充实师资力量和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来适应广告审美教育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周漫 《新闻前哨》2007,(10):83-83
音乐节目是广播电台最常见、最实用、最受听众欢迎的节目形式之一。就音乐节目主持人而言,有无主持艺术、主持艺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音乐节目的可听性和审美性。笔者认为,音乐节目的主持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追求和谐的过程,音乐节目只有在主持环节中实现和谐,才能使音乐节目达到审美的境界,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数字影像是有着特殊审美意蕴的网络艺术形态,它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虚拟现实及超现实的功能审美,在线交互的活性审美和随机创意的个性审美。网络数字影像既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开发,又需对技术持以清醒的批判和警觉。  相似文献   

18.
陈秀萍 《大观周刊》2011,(40):64-64
在高中语文诗歌、小说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和审美素质,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把握好三个教学环节:①学生独立鉴赏前的教师示范;②课外准备工作的组织指导;③课堂学生鉴赏活动的评价、鼓励。二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达到技能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事实证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鉴赏过程的确能起到培养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陶莉 《新闻战线》2016,(4):22-23
大数据时代,网络审美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新形式,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给当代审美教育的繁荣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网络审美生态系统建设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叶福荣 《大观周刊》2013,(6):286-286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如何上好音乐课.使其充满时尚的活力.吸引学生,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的目的.这是我们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话题。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追求真、善、美。我从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