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孟子从"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四个方面提出了"大丈夫"理想人格应有的内心修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分析发现,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和现代教师人格培养要求有着很大的契合度,都要求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拥有仁爱精神、勤于自我反思、甘于躬身践履。在"大丈夫"理想人格培养的思想的启示下提出"志存高远,终身学习;砥砺创新,以身作则;大爱润物,师德高尚;反思—实践,自觉提升"的教师人格修养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现代人格的发展存在不健全的趋向,至少在一部分人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本文从分析孟子的理想人格入手,以大丈夫为例.探讨了如何成就善"养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论就如何超越一味地追逐物质利益和感官享受,避免庸俗化,健全人格,仍具有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育史     
<正>[主持人的话]本期发表两篇关于中国教育史方面的论文。《论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的双重影响》旁征博引,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的双重影响。论文认为,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积极意义表现在:理想人格的榜样作用有助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君子"和"大丈夫"等理想人格在历史上对人们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中庸"、"和谐"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人性论"的激辩中,孟子提倡的"性善论"成为重要的一派观点,以此为依据,孟子指出了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人生来具有的"善端"。在教学上,孟子提出了深造自得、盈科而进、启发思维、因材施教和专心致志的观点。在道德教育上,孟子首先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针对理想人格的培养,提出了持志养气、意志磨炼、存心养性和反求诸己的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与妻书》表现了缠绵细腻的爱妻之情,更表现了慷慨悲壮的爱国之义。究其文化根源,是魏晋时期尚情特质与儒家仁爱精神及大丈夫人格的共响。当刻骨铭心的爱情与舍生取义的豪情融合在一起,个体化的情感体验就转化为一种最高的道德人格追求,从而打动了千千万万后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孟子以“人性善”为基础,以“仁义”为价值内涵,构建了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孟子还提供了“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明善诚身”、“以天下为己任”等实现理想人格的途径。孟子所构建的理想人格是对孔子理想人格全面的继承和深化。同时为后世的志士仁人提供了一个能够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并提出了一条通向儒家理想人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忠孝节义"是儒家学说的精神支柱和核心。其中"气节"很被儒士们看重,按照儒家思想来看,"节"就是要求做人要有骨气、有正气。古人云"刑不上大夫",历代的文人士子都以气节自重,以节操自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大丈夫是士子们的楷模与标准。所谓"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舍生取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等就是对气节的最好诠释,是古之士大夫为坚守气节而遵循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孟子“浩然之气”的本质是在追求“不动心”的“大丈夫”人格,修养“浩然之气”可以通过“以直养而无害”“集义”和“知言”三种方法达成。新时代重提“浩然之气”的“大丈夫”人格,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理想人格的培育,提供有效的理论启发和行为借鉴。  相似文献   

9.
孟子在继承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基础上,对“士”人格做了详细、全面的阐释,实际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原型。孟子“士”人格的思想特质可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士志于仁义之道;二是重道轻仕、士以师道尊于君;三是士以成为具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孟子“士”人格的思想传统,对于当今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国民塑造和培育理想人格。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自觉继承儒学传统、积极回应时代要求的双重使命中,孟子提出“性本善”之说,树立起“大丈夫”这一理想人格形象,总结提炼出了达至理想人格的种种修习原则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有关学习做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牛希济经历了“人间无路相逢”^[1]的不幸,而其不同流合污的不卑不亢的个性,使之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但这并没有动摇他追求理想与自由的强烈愿望。炽热的道教氛围给他提供了一条宣泄内心世界悲苦的合理途径。知识分子的良知驱使他去关怀和同情那些遭受着封建统治带来苦难的人们。本此,对牛希济道教本意词的理解与诠释,我们应更深一层。  相似文献   

12.
张华腾、苏全有合著的《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一书 ,是一部与传统观点大不相同的学术著作。认为袁氏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曾做出过贡献 ,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但在肯定袁氏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同时 ,又认为他给中国的现代化造成了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3.
理与气是理学奠基二程理学本体论的重要范畴。二程主张理本气末、理先气后、理气不离。本就其理气观作一些分析,以阐示其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宋知名士大夫、江西籍文学家黄人杰,《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全宋词》黄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特予辑补:人杰字叔万,自号鲁斋居士,又号可轩。约生于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前后。曾任州(府、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知江陵府公安县(今属湖北)。光宗绍熙二年(1191)至四年(1193)夏,疑在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绍熙四年夏至宁宗庆元五年(1199)七月前,疑曾通判某州(府、军)。庆元五年七月后至嘉泰二年(1202)秋前,曾知隆州(今四川仁寿)。宁宗嘉泰二年(1202)秋,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尚著有《可轩集》。  相似文献   

1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最早出于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主术训》。后经诸葛亮注入新的思想含义而引用入《诫子书》,遂成为“诸葛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与弘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博大精深,它的精髓至少能从哲理性、真理性和进取性诸方面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天香》构筑起一个既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又不乏新鲜生辣的具体性的代数世界,并于此世界中模塑出既不同于红楼的"无"也不同于革命叙事的"有",而是由"有"与"无"相激相荡而来的上海精魂。这样的上海精魂,是一种基于反义词辩证、杂糅的"中庸"构境。  相似文献   

17.
宋徽宗角色错位的来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徽宗系宋神宗第十一子 ,既非嫡又非长 ,从政是其所短 ,书画是其所长。其兄长宋哲宗因纵欲而早逝 ,他仰仗其才华与名声 ,竟战胜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 ,君临天下。徽宗继位貌似出自“朝议” ,其实走过场而已 ,所谓“朝议”最终沦为政治陷阱。徽宗的公开策立者固然是向太后 ,其幕后拥立者很可能是宦官郝随。至于徽宗的才华与名声 ,则得益于对其青少年时代影响极大的姑父、风流驸马王诜。一定意义上似可说 ,徽宗“成也王诜 ,败也王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因为学制缩短、教育时间减少而减弱,反而应该要加强。而要加强高职人文教育,首先必须实现教育观念转变,同时,必须构建高职人文教育自身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科学技术教育的人文内涵,积极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诸葛亮一生中并没有想“争夺天下,建立王霸之业的雄心”壮志,关羽不是“诸葛亮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诸葛亮也不是想“假吴人之手置关羽于死地”。他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只是蜀汉政权内部大臣与大臣之间的平等关系,他们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存在所谓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20.
“禅意”作为美学范畴,是对禅学精神审美艺术表现的一种概括。它以“不离不染”和“妙悟”为其精神本质,以易简疏淡而不拘形色、莹彻玲珑而意味无穷和富于机趣之美为文体特征。“禅意”之所以能进入当代文艺批评的理论研究,是与禅学精神的现代需求、它自身开放的文化结构、及其较强的当代话语功能和阐释能力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