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教学成功是靠“水磨的功夫”,并无诀窍可言。说穿了.“诀窍”就是“掌握规律”,以情感为纽带。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们常常会忘记孩子是有情之人,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一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人情、动情、移情、抒情。因此,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  相似文献   

2.
余鸿山 《考试周刊》2012,(29):46-46
语文教材本身包含丰富的情感,又可以说教师有情,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而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便是教师,教材的情感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情感纽带不断加长,由入情、动情、悟情,达到抒情的高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最终获得教学的成功,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情境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丰碑》一课为例,我谈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人小情多。学生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情感,亦引导他们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初中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可以说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之情,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人情、动情、移情、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连结、沟通在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任何教学都要重视情感因素,语文教学尤为突出。重视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中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材是有情的,而学生更有情。"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之情。在教学中只有发挥老师在情感上的传递、强化作用,教材之情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才能  相似文献   

5.
<正>要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一、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朗读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激荡心灵情感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课文中所饱含的情感,教师讲不出,学生听不来。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去感染、去熏陶;要靠自己去体验、感悟。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就没有活力,而没有活力的课堂就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情感是语文学习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愿敞开情感的大门“情动而辞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要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要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语文老师就必须要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要有很高的教学艺术水平。那么要做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发生有机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要让这一阵地兴趣横生、生机盎然.那就要求教师把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典范文章的情感、巧妙、艺术的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让它们在美育中转化成学生新鲜的血液,在它们的机体中欢快的流淌,激发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不成其为池塘一样。”语文学科是流淌着情感的学科,是充盈着丰富爱的学科,离开情感和爱的语文教学,犹如鱼儿离开了水,是无生命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用爱心去浇灌课堂,用情感去浸润课堂,用真情去演绎课堂,从而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提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做终身阅读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要落实这一要求与理念,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立足班级儿童的情感需要,精心选择书目,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从而让学生由爱阅读走向会阅读,在自主、自由的阅读中提升阅读素养,获得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没有真情,就没有春的和煦,夏的热情,秋的绚烂,冬的纯洁;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沙漠。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让我们的孩子做有情人,让他们学会为生命感动,为生活感动,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首要任务,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兴趣,每天必做的事情,就像吃饭一样,滋养身体。学生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指导阅读方法,激发阅读情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开阔阅读视野,反馈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让孩子真正收获到阅读的甜头,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内容源自生活,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就不存在语文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大量普及与应用,其中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着重强调语文的现实性、多样性、功能性、人文性、传承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元素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生活发现语文知识,以此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养成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崇拜语文以及珍惜生活等思想情感,让学生怀揣对语文的崇敬之情去进行深入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4.
梁天虎 《陕西教育》2006,(11):26-2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地进行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就会进入课文的意境,体会到课文的乐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还应该针对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接受能力,进行“有情教学”,所谓“有情教学”,即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并把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富有感情的教学形式,把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智能培养、审美陶冶等教学内容,渗透在情感教育的动态过程,使之始终沐浴在情感的春风春雨中,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一个教师,忽略了学生接受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只是纯粹地进行知识传授,进行干巴巴的说教,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环闷的“无情”的课堂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怎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之所以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其它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叶桂玉 《师道》2013,(3):25-27
语文课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语文教育没有诗意,好比月下不见杨柳,园中不闻鸟鸣,就失去了本应有的风姿。语文课应是学生情感释放的自由场所,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气氛中经历百感交集的心灵旅行,才会感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所以必须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栖息的家园。一、让导语拉开诗意课堂的序幕语文教师的导入要"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的语言具有诗意,才能在学生的语言中播下诗意的种子,才能拉开诗意课堂的序幕;教师的导入语要形象优美、韵味十  相似文献   

17.
莫雪娟 《中学文科》2009,(16):73-74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它与学习数理化在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它没有公式、定理可遵循,很大程度上是靠理解记忆才能领会于心。但语文学科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又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要想学生学好语文,首先教师要教好语文。如何才能教好语文,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呢?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8.
时常听语文老师抱怨,初中学生学语文劲头不足,他们课外花在语文功课上的时间几乎为零,只有到上语文课时才匆匆想到语文。可我并不认为,中学生学习语文关键在于引导。他们除了课内学习任务必须完成之外,老师引导他们适当做些其他事情,完全必要,学生也很乐意去做。比如语文是要靠积累的,我就让学生每天摘抄200字左右的美文佳句;语文是要靠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我就让学生每天写日记、每周写周记;特别是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的开展,就会让你的课从一开始就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教师 ,我深深体会到 :教学若要成功 ,需要以情感为纽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人小情多 ,说他们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 ,让他们主动投入 ,进而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学生们带着这种情感参与教学活动其学习效果是令人惊讶的。学生有情 ,我们教材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而二者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我们教师的情感。因此 ,我们必须将情感作为纽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 ,入情、动情、移情、抒情。一、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它与学习数理化在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它没有公式、定理可遵循,很大程度上是靠理解记忆才能领会于心。但语文学科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又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要想学生学好语文,首先教师要教好语文。如何才能教好语文,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呢?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